中国父母,在爱的付出上,总是倾尽全力,不求回报。但是在爱的表达方式上,却显得笨拙,很多父母会有这样的疑问,我已经对孩子那么好了,为什么孩子不听我的?”我用生命来爱孩子,为什么孩子却不成才?”这其中当然有部分原因,是孩子的原因,但大部分原因,却是父母的爱”本身存在问题。

前一段时间《小欢喜》,成了很多观众每天必看的内容,三个不同的家庭,表达爱的方式有所不同。其中,令网友大为羡慕的是方一凡的家庭,方一凡的成绩不好,但是他却活得最快乐。从经济条件上看,方一凡的家庭,不是条件最好的。但是父母给予他的爱,却是最健全的。
遇到问题时,父母给予了他最大的尊重。虽然,妈妈的脾气暴躁,会动手打他。但是妈妈也常为自己的言行,感到抱歉,甚至童文洁又道歉了”这样的话题,还多次上了热搜。父母愿意听从他的想法,比如说,他选择艺考。父母总是给予他,最温暖的支持,所以看似不学无术”的他,最后也乐乐呵呵地上了大学。
父母的爱是不容置疑的,但是爱的表达方式不正确的话,爱对孩子而言,反而是健康成长的负担。过分宠爱、过高预期、自以为是的爱,这三种爱会让孩子的成长充满阻碍。
一、过度对孩子宠爱:这是自私、阻碍孩子成长的爱前段时间一则海归机场刺母的新闻,引发了网友们的热议。2011年,在上海浦东机场发生了一件刺母案,而行凶的男子,还是一名留学生。当时,他从东京回到上海,而此行的目的,就是为了回家要钱。母亲表示自己拿不出钱来,以后也没有办法,再给他钱了。这样的话语,激怒了儿子,于是儿子从行李里拿出了水果刀,冲着母亲接连刺中了9刀。
当男子将母亲刺倒在地后,并没有上前施救,径直地离开了。母亲被送到了医院,多处内脏受伤。而对于作案动机,该名男子表示,自己的花销,一直都是父母负责的,母亲不愿意再管自己,让自己很气愤。而被刺伤的母亲,却仍然直言,自己不恨孩子,是自己的表达方式不对。
看上去母亲含辛茹苦的供养儿子着实不易。但是,最终却换来了孩子如此凶残之举,这其中过于溺爱的教育方式不可被忽视。宠爱孩子,却让孩子把父母的付出当成了理所当然,父母源源不断的爱,把孩子变得越来越冷漠、自私。

过分的宠溺,让孩子缺少感恩之心,不懂得感恩的孩子,习惯于以自我为中心。这样的心理状态,在其人际交往中,也是一种阻碍,不考虑他人的感受,不懂得换位思考,在成长的路上,很难有所收获
过度的爱,让孩子的偏差行为被纵容,最终只会制造悲剧。父母因为溺爱孩子,包庇他的过错,这使得孩子越来越放纵行为,不懂得收敛的行为,没有得到规范,最终会让孩子付出更为惨重的代价。
二、焦虑转加给孩子的爱:这是父母的期望,却变成孩子的压力前段时间的弑母案,引发网友关注,网友们直言,现在的孩子太冷漠。行凶者在老师和同学眼里是一名学霸、好学生,他更是在人们的羡慕中,考上了北大,亲戚们认为他光耀了门楣。但是,令人没有想到的是这样一个高智商、懂事、很阳光的人,却做出了弑母的行为。
随着他的落网,他一直没有说明自己的作案动机。但是,从他的好朋友嘴里得知,他的压力一直很大。从父亲去世后,母亲对他的教育很严格,平时待人和善的母亲,对于他却很严厉。母亲的焦虑,让他觉得很有负担。从他的描述中,人们甚至可以感受到一种令人压抑的痛苦。

父母的期望,本应是孩子行为的动力。但是,最后却成了孩子的成长负担。过高的压力,并没有让孩子飞得更高,反而让孩子飞得更累。望子成龙是父母爱孩子的一种表现,但是,不合理的预期,却成了孩子身上的枷锁。
时下,父母们身上的教育压力很大,所以,更加迫切地希望孩子可以成才。但是,孩子作为独立的个体,成长的节奏是不同的。盲目的比较,会让孩子在父母的高期望中感到迷茫,进而不断地否定自己,怀疑自己。
三、父母自以为是的爱:这样的爱只会让孩子迷失自我在一档综艺节目中,朱雨辰说到,自己与母亲的相处,直言母亲为自己付出了很多,每天坚持早起,给自己熬梨汁,为的是,让自己身体好一点,不允许自己拍古装戏,因为她看不得儿子被打。从他的言语中,可以看出,他对母亲的付出很感恩。

但是,同时他也坦言,母亲的爱,是他所不能承受之重。母亲爱的背面是掌控。自己已经成年,但是对于母亲的掌控,却始终无法逃脱。这种掌控小到一道菜,大到自己交女朋友。为此,朱雨辰常常感到痛苦。
父母以为自己,给予孩子的是最好的。但是,对于孩子而言,自己不需要的,却是一种负担。孩子应当被父母所尊重,这是成长中的正常诉求。爱不是道德绑架,父母更不应该对孩子进行情感勒索。

自以为是的爱,让孩子无所是从。就像朱雨辰的妈妈,感慨自己的一生都是为了孩子,没有自己的生活,而孩子们却表示这样的爱,让自己无法背负。朱雨辰至今一人,她的姐姐也处于恐婚之中。我们不得不感慨,自以为是的爱,很恐怖。
四、真正的爱,是给孩子自由尊重孩子的独立性
儿童心理有专家认为,独立性是一个人获得快乐、自信和成功的源泉。很多家长不愿意看到,孩子的独立性,总认为只有自己,才能给予孩子最好的保护,但是,其实能够给予孩子最好保护的是他自己。尊重孩子的独立性,会让孩子成长的更好。

把握爱的边界感
西尔维亚认为,世界上所有的爱,都是为了聚合,只有父母对孩子的爱是为了远离。”把握爱的边界感,可以让父母和孩子,都更加能够得到爱。爱不是捆绑、不是束缚,事事插手的父母,养不出成才的孩子。
给予孩子自由
孩子对于自由的渴望会在成长中,体现得越来越明显,而作为父母,需要正确的认识到这一点。给予孩子足够的自由,让他去释放自己的能力,感受自己的人生价值,这才是父母教育的成功。

心理学研究证明:幼儿期是孩子的独立性,形成发展的关键期,对孩子进行独立性培养,有助于其成长。父母的爱是温暖而有力量的。但是,请别让错误的表达方式,让其变成束缚,惹得孩子想要逃离。有边界感,懂得放手的父母,更加能够获得孩子爱的回应,真正的爱是肯定孩子的价值。
大家对于父母的爱和教育有哪些看法呢?对此有哪些建议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