育儿指南

作为一名一年级孩子的家长,幼儿园大班孩子该如何阅读呢?

在幼儿园,阅读活动是非常重要的,它与孩子的视觉、听觉、口语表达密切相关,并能促进幼儿思维能力相应提高。而对于即将进入小学的大班孩子来说,阅读活动的开展就更为必要。

通过我的孩子阅读和与其他家长交流情况看,孩子上大班时的阅读有这些特点:爱好鲜艳生动的图片,能基本理解图片大意,但易被图片的次要部分干扰,对于汉字符号的辨记较差,阅读语音不标准及按自己意愿进行阅读等。

作为一名一年级孩子的家长,幼儿园大班孩子该如何阅读呢?

根据这些特点,我认为大班孩子的阅读活动目标主要是:

一是培养幼儿的兴趣和良好的阅读习惯;二是引导幼儿初步学习阅读图形符号”来感知、了解有关阅读的基本知识,促进能力的发展;三是增强幼儿语言表达的条理性、完整性、规范性等。

在辅导孩子的阅读工作中,本人也获得了一些经验心得,现与大家分享:

一、要选择合适的阅读材料供孩子阅读

要保证材料合适,材料必须丰富,阅读材料丰富多样,才能适应不同孩子的需要和孩子的不同兴趣爱好,除了图书、画报、连环画,还应有卡片等。

体裁应包括儿歌、谜语、童话等。材料的形式应以图画为主、文字为辅,以适应孩子阅读能力逐步由画面向文字符号的过渡。

为了解决幼儿社会适应性差的问题,阅读内容还应有涉及到培养规则意识、遵守规则、独立性、任务意识、人际交往等方面的内容。

阅读材料应分类存放,孩子可一目了然地进行选择,这也能帮助孩子学习分类概括,培养有始有终的好习惯。

另外,可根据个别孩子的特点有针对性地选择图书,如有的孩子独立性差、娇气、自私,我为其选择值日生”、自己的事情自己做”、我也行”之类的内容,这样有针对性地选择阅读材料能使不同水平的孩子得到发展。

阅读习惯

二、要正确指导大班孩子的阅读活动

对于以图画为主的阅读材料,主要引导幼儿理解画面内容,幼儿能用自己的语言完整地将其表述出来。

对于单幅画的阅读,要引导鼓励孩子将画面语言转化为口头语言,能把观察的实物和事情讲述清楚,语句完整,通顺连贯;对于多幅画面的阅读,要引导幼儿按顺序从左到右、从上到上仔细观察,并能结合认识的简单常见字进行讲述。

阅读习惯

在这过程中,指导语言应有一定的要求:语言亲切、富有感染力,并指出故事中的重点,帮孩子理解难点,适当提出问题,以引导幼儿发现前后画面的不同之处,了解情节的发展。这有利于培养孩子细致的观察能力。

对于阅读内容的教育思想及意义,也要引导孩子积极思考,帮助孩子辨别是非、分析问题;还可采取设疑的方法,请孩子开动脑筋,解决问题,及时了解孩子的理解程度及思想动态,引导孩子联系自身及实际生活掌握故事。

大班

三、指导孩子掌握正确阅读方法,培养良好的阅读习惯。

一要激发孩子的阅读兴趣

大班孩子的阅读还需要成人的引导。要引导孩子用耳朵来阅读”,要满足孩子听故事的需求。讲故事时,语言要抑扬顿挫,不照搬书中文字,还可增添一些象声词、形容词等,这样才能紧扣孩子的注意力。

二要发展孩子阅读画面符号的基本能力

学习正确翻页,认识章、页等,养成从左到右、从上到下的阅读习惯。要教孩子按页码阅读,找封面、封底、故事名称,观察一些指示性箭头等。如我总结的顺口溜:先看封面想书名,里面页码依次看,看画面,想内容,想意思,前后内容连着想,看完还要动脑筋,故事讲的什么道理。通过这样一首朗朗上口的儿歌让幼儿掌握阅读的方法和技巧。

幼儿园

三要加强幼儿语言的规范,加强幼儿对词的理解

要注意丰富幼儿的语言,使幼儿的讲述更为完整,解释孩子不明白的新词,并引导其学会概括主题。对孩子的普通话发音也要严格训练。

四要重视孩子良好阅读习惯的培养

对于大班的孩子还可培养其自己修补图书、自己管理图书的习惯,读书要如轻拿轻放、有始有终,这样会更大地提高孩子参与阅读活动的主动性与积极性。

阅读习惯

四、发挥家长力量,家园同步指导孩子阅读活动。

在阅读活动的开展中,家长的力量也要充分挖掘出来,因为父母对书的态度、言行会直接影响孩子对阅读活动的兴趣。

可请家长带孩子购书,认识图书馆、书市及不同类型的书,并在家中营造读书气氛;同时,要求家长认真倾听孩子的阅读,并将孩子在家阅读的情况及时反馈给幼儿园。

家长也许会对孩子在阅读中的一些无条理性、无概括性的语言表示不满,这就需要与幼儿园沟通交流阅读活动的指导方法,帮助孩子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阅读习惯

另外,还可邀请不同职业的家长为孩子们开展专题活动,让孩子了解平时不易在书本中学到的知识,充分发挥家长的力量。

对孩子的阅读活动不可视为随意活动,孩子的需要应受到老师和家长的重视。只有正确指导阅读,培养孩子良好的阅读能力及习惯,才能真正帮助孩子克服学习适应及社会适应中的困难,为孩子升小学打下良好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