育儿指南

孩子太过懂事、会察言观色,父母也要引起关注,可能是缺乏安全感

英国作家王尔德说:

爱自己是终生浪漫的开始。

不要让你的孩子忘记:照顾别人前,先爱自己。

察言观色是好事吗?

最近,我去了一个好久不见的朋友家,她家有一个6岁多的小朋友,非常的可爱聪明。我一进门,他就主动给我倒了水,还给我拿了拖鞋,我一边穿鞋一边夸他:小朋友真棒,小小年纪就这么懂礼貌啊。”

孩子太过懂事、会察言观色,父母也要引起关注,可能是缺乏安全感

朋友也是一脸含笑的看着孩子,刚一坐下,我就忍不住感叹:你们家这小孩教的真好,这么小就这么懂礼貌,很不错啊。”

原以为听了这话朋友会非常的自豪,没想到她竟然皱了皱眉头和我说:我都不知道是一件好事还是坏事。”

我看着朋友,忍不住发出了疑问:怎么,孩子懂礼貌还不是一件好事?”

朋友笑了笑和我说:

不是说懂礼貌这件事,是他才6岁半,可是却已经很会讨好大人了。也很会看人脸色,常常给我感觉不太像一个孩子。

有时候我心情不是很好,他就很乖巧来逗我开心。有时候看我心情不错的样子,就会撒娇耍赖,提一些要求。”

朋友很苦恼,若说聪明,这个孩子确实是聪慧的,情商也是极高。

若说察言观色,这是多少大人也没学会的本领,这么小就懂得透过他人的情绪从而照顾到对方,其实这也是一件好事。

可是细想起来,这么小的孩子怎么就会这么懂得关注别人的情绪,从而达成自己的目的?

这似乎不是简单的高情商或者聪慧可以概括的,细思一下,如果孩子太过敏感或者是习惯性掩饰情绪,甚至看人的脸色来做事,这或许并不是一件好事。

让孩子左右逢源”的父母

孩子为什么会察言观色的对人待事?或许是家庭教育存在分歧的原因。

《妈妈是超人》中有一个很典型的例子,就是被邓莎妈妈评价成:见人说人话,见鬼说鬼话”的邓莎的儿子。

邓莎很喜欢在网上买很多东西,有一次东西寄到家的时候,看着一地的快递,邓莎妈妈抱怨邓莎:你怎么买这么多。”

问邓莎儿子的时候,儿子回答:对啊,都装不下了。”

情绪

然而,就在前后不到5分钟的时间,这个孩子又推翻了自己的说法。在

妈妈问他的时候,他很机灵的回应妈妈说:你想买这么多就可以买。”

不仅这一次,在很多问题上,他都是在姥姥那里说姥姥喜欢听的话,妈妈那里说妈妈喜欢听的话。

因为姥姥比较暴躁,在面对姥姥的时候,他就不会顶嘴,非常的乖巧。在面对妈妈的时候又会撒娇,提一些自己的要求。

你说这是聪明吗?只怕不是什么好事。

好妈妈胜过好老师

好的家庭在教育上应该是步调一致的,如果在教育中出现不同的标准,孩子就容易变成耍小聪明,看人脸色的小滑头。

其实在教育观念产生分歧的时候,最可怕的不是争吵,而是让孩子看到并慢慢学会了差别对待。

这样不仅不利于孩子养成良好习惯、认识到自己的问题所在;也不利于孩子建立良好品格,容易一路成长为虚伪、圆滑、投机取巧的人。

情绪打压下的讨好型人格”

当父母习惯性的情绪对待问题时,那么孩子也很有可能会养成察言观色的习惯。

加利福尼亚大学博士斯霍勒曾说过:

孩子出生时已经有一套情绪机制的基础了,他们需要依靠抚养者去教导如何管理这些情绪。

当孩子感受到自己的某些行为会让父母高兴,某些行为会让父母生气时,他们也就逐渐学会管理自己的情绪,久而久之就学会了察言观色。

然而很多家长却不认为自己的这些情绪会影响孩子,他们总是因为孩子的一些问题而对孩子进行严苛教育,然后再安抚。这就是打一个巴掌给一颗甜枣”。

邓莎

比如在孩子考试考不好,父母就会在言语上打压,在眼神上流露出责备,如果考得不错就会满面笑容,夸奖拥抱。

有的父母还会心情好的时候和孩子说话很温柔,一旦心情不好就对孩子的态度很敷衍烦躁。

长此以往,孩子就学会了从父母的情绪脸色中判断自己下一步的行为和状态。

作者尹建莉曾在《好妈妈胜过好老师》一书中讲了这样一个故事:

一位妈妈给她写信,说刚上学的女儿做事异常小心。中午吃饭的时候,老师看她饭没有吃完就准备问问情况,老师没开口女儿就说:老师,我在加油吃饭”;午睡时,别的小朋友都要拍拍才能睡着,女儿却说:老师很辛苦,不用拍我了”……

就是这个懂事、乖巧的小女孩,班主任给的评价却是:从教20年没见过这样的孩子……会讨好人,小小年纪太辛苦了。

孩子这种看似很聪明的做法其实很让人心疼的,因为这样时刻生活在察言观色的世界中,他们的内心是极度缺乏安全感的。

他们内心有一种恐惧,那就是他们觉得:如果没有迎合父母期待,就无法达成自己的目的,就不会被爱。

妈妈是超人

而这种思维会让孩子总是以别人的情绪为主,从而就变得胆小卑微,发展成为讨好型人格。

心理学家萨提亚是最早提出讨好型人格”的,他认为这种类型的孩子经常会压抑自己的需求去迎合他人,这对孩子的成长以及未来的发展极其不利。

孩子,请你先做自己

不管是什么原因,孩子会察言观色于他们的人生而言都不是一件快乐的事。那父母该如何做,才能帮助孩子摆脱察言观色”?

1、给孩子足够的安全感

每个人都需要安全感,孩子也不例外,孩子的安全感大部分是来自父母的言行、情绪等。所以要想让孩子有安全感,父母要说话算话、不对孩子进行语言暴力、让孩子适度的撒娇、经常和孩子沟通一下自己的想法等。

在《奇葩说》的一期节目中,影后春夏就自曝说:

在经历了一些事后,我变得不会和妈妈撒娇了,变得非常有分寸感,会观察在场的每一个人的反应,我非常的没有安全感,具有很强的攻击性。”

讨好型人格

她哽咽了一下继续说:或许这让我获得了很多,可是这真的好吗?”

红着眼眶的春夏说完这句话后停了一下,然后无措的挠了挠头。可见,安全感缺乏是逼迫孩子学会察言观色的罪魁祸首。

2、帮助孩子表达出心里的想法

孩子在察言观色过程中,还会经常压抑自己的情绪和想法。

前段时间儿童电话手表特别火,邻居家的小朋友妮妮和小雅都有了,我家孩子看到后也想要,孩子回来后和我说:妈妈,他们的电话手表真好看,还能定位、打电话。”

我当时比较忙,就没带感情的问了一句:怎么了?你想要?”

孩子听完立马摇头说:不,那个没什么大的用处”。

听完孩子的话,我突然意识到,我的语气阻止了孩子表达自己的想法。随后,我就引导孩子:那个电话手表我不了解,你能和妈妈介绍一下吗?”

孩子听完后就从功能、颜色等多个方面介绍了一遍,听完后我说:好像很厉害的样子”,随后孩子就说:妈妈,我也想要一个”。

不管孩子的这个想法是好是坏,但是他敢于表达出自己的想法就说一个很大的改变。

所以,在生活中,父母要引导孩子敢于表达,当孩子表达的想法过于不合实际时,父母要告诉他为什么不能满足,但是也要告诉他们这些想法父母可以接受等。

邓莎

每个孩子的童年应该是轻松的,它不该有察言观色”那样沉重的心思,给孩子足够的安全感、引导孩子说出自己的想法并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实现的。

愿所有父母一起努力,帮助孩子摆脱察言观色”,拥有快乐自由的童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