减负无疑已成为全民热点。但减负方案除了减少在校时间,通过一些规定来约束老师减少作业布置、不公布名次等手段外,减负后要达到的理想状况是什么,大家都不得而知。或许每一个父母都希望孩子的童年期都有一个属于自己的“巴学园”吧。
大家我,我是小竹拆书,今天我要和大家一起分享的书是《窗边的小豆豆》,这本书记录了作者童年期在巴学园里的快乐时光及其对她人生的积极影响。

这本书是由日本著名作家、著名电视节目主持人、联合国儿童基金会亲善大使——黑柳彻子著作而成。主要讲述了作者在上小学时的一段真实的经历。她原本是一个十足的淘气包,是常人眼里的“坏孩子”,因为充满好奇、又无拘无束的行为给班级的正常教学工作带来了不便,所以在一年级时就被退学了。妈妈想办法找到了一所“能够理解这个孩子的性格的学校,能够教会她和大家一起学习”,这就是巴学园。在这所新的学校里,在小林宗作校长的爱护和引导下,常人眼里“怪怪”的小豆豆逐渐变成了一个大家都能接受的孩子,并奠定了她一生的基础。

小豆豆无疑是幸福的,也是幸运的。
一、巴学园和小林老师成就了她。
巴学园是由日本教育教小林宗作先生创立,专门接收一些身体或者在常人眼里“行为上有缺陷”的孩子。他的教育方针是:“无论哪个孩子,当她出世是我时候,都具有优良的品质。在他成长的过程中,会受到很多影响,有来自周围环境的影响,也有来自成年的影响,这些优良的品质可能会受到损害。所以,我们要早地发现这些“优良的品质”,并让他们发扬光大,把孩子培养成富有个性的人。”
而这一教育方针又是通过巴学园那么有趣的生活中实现的:“从地上长出的校门”、“电车教室”就地取材,又充满童趣。“可以认真倾听小豆豆连着说四个小时的话,” 让她觉得自己在这里是被重视的。“可以不穿泳衣游泳”是想要告诉孩子:“无论什么样的身体都是美丽的。”韵律操又教会孩子用心去感受自然、倾听神灵之声,从而唤醒想象力,促进人的创造力等。可以说巴学园里的每一个环节,针对每一个孩子,小林先生都用心良苦。他总是不停的对小豆豆说:“你真是一个好孩子”,这句话对作者的鼓舞激励着她一直向前。

二、她妈妈的包容和理解,保护了她的自尊,成就了她的自信。
她有一个非常宽容又能理解她的妈妈,所以她的家庭教育是完美的。对于在学校因为扰乱课堂及别的班级的正常教学秩序而被退学这件事,成为妈妈多年来一直保守的秘密。直到满了20岁以后,才轻描淡写的告诉作者,当年换学校的原因是因为她被退学了。我们可以设身处地的为妈妈想想,当自己辛苦养大的孩子,好不容易送到学校,却在开学没几天就被开除了,这是多大的沮丧呀!但是妈妈接受现实,并在不动声色地帮孩子寻求解决方案。而且这个秘密一直保守了10多年,期间我想这位妈妈也一定有过挣扎,有过情绪波动,但她却没有对孩子发泄,因此才能让孩子在心理上认为换学校是因为找到了更好的,而不是被人抛弃,无处可去,无计可施,所以退而求其次。正如作者在书中所说,如果妈妈在一年级时把她被退学的事情数落给她听,那么“当我第一次走进巴学园时,会是多么沮丧而惴惴不安啊!那着生者根的们、电车教师,在我眼中肯定不会那样有趣了。”正是因为能有这样一位善良而又善解人意的母亲,有这样的家庭教育和巴学园一起配合,让一个有可能被贴上“坏孩子”标签的小女孩,从次人生开挂。可见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相配合是一件多么重要的事情。

这本书的成为畅销书的原因
雄踞多年畅销书榜单的原因:
这本书从1981年出版以来,迅速成为畅销书,于是专门有媒体将这本书为什么会成为畅销书而进行多角度的全面分析。而作者认为,在她这本书出版的年代,“日本的教育出现很多问题、大家在考虑‘应当采取什么措施’的时候,这本书一出版,就被当成 ‘教育书’而受到注目。”这是成为畅销书的原因之一,而不同年龄的人士,都以不同的阅读方式来读这本书,从老师,学生和家长都可以从其中得到益处,这是其畅销的另外一大原因。不仅在日本成为销量最好的一本书,而且在全球都引起了极大地反响。这本书的中文简体版出版后,雄踞畅销书排行榜多年。因为它给全世界的教育画出了“理想蓝图”,成为人们心中的理想教育乐园。
巴学园的魔力
因为从作者后记中可以看出,“巴学园作为一所完整的学校,创立于1937年,而在1945年即毁于战火,只存在了极为短暂的一段时间。”而小豆豆在巴学园里的时间要更短,但这些却成为她人生逆袭的起点。而且小豆豆的成功也不是偶然的现象,因为后记也对她当年巴学园的同学做了一个简要的介绍,他们大部分成为各界精英。可以说在这些人的身上,完美的实现了小林校长教育初衷。

巴学园的当前教育意义
焦虑源于对发展没有明确的方向
当前教育焦虑高涨,关于教育的问题,稍有风吹草动便成了热点新闻,家长和学生对减少作业量的呼声不断,但同时他们当中很多人又乐此不彼的把孩子送去了各种校外补习班。造就了有些补习班的一位难求。他们一边对私下补习的老师口诛笔伐,一边又悄悄的找在职老师给孩子补习。一时间因为作业多的老师被讨伐,不布置作业的老师也被讨伐。不负责任的老师被讨伐,稍微对孩子严厉一点的老师也被讨伐。这一切的乱象反映出一个问题:人们对当前教育的发展没有一个明确的方向。
家长和学校相互,为孩子建一座精神的“巴学园”
教育改革呼声不断,减负便是一大举措,其出发点无疑是顺意民心。但我要说的是,如果单纯的只是减负,而没有配套的教育改革,减负只能成为一个美好的愿望!巴学园给我们的启示意义在于,一个好的教育理念可以在短时间内对人的行为和灵魂进行改造,可以对其一生都发生积极的影响,而这些教育理念,包括对孩子无条件的接纳与鼓励,对孩子个性特点的包容和对他们天性的保护、对于户外运动的重视,这些都可以在当前教育体制下,通过家长和老师共同的配搭来完成,虽然曾经作为学校的巴学园已毁于战火,但是我们可以用对孩子的爱心和对他们天性的保护为他们修建一座精神的巴学园。

本人为作者原创,引用请说明,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我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