育儿指南

《你的孩子不是你的孩子》:置身局外,解读家庭教育的迷茫与困惑


《你的孩子不是你的孩子》:置身局外,解读家庭教育的迷茫与困惑

文|渡口文人

苟不教,性乃迁。教之道,贵以专。昔孟母,择邻处。子不学,断机杼。窦燕山,有义方。教五子,名俱扬。养不教,父之过。教不严,师之惰。 —《三字经》

中华文明,源远流长,古人就以《三字经》、《百家姓》、《千字文》作为儿童的启蒙教育读物。《三字经》中的孟母三迁,窦燕山教子等故事,多处提到了家庭教育的重要性和方法论。作为经典读物,它有着它的指导意义,但是也由于时代原因等有着一定的局限性。

最近几年,随着多媒体的发展,更多的电视剧电影等开始关注家庭教育题材。《虎妈猫爸》、《小别离》、《小欢喜》等电视剧一经播出就收视率飙高,体现了现代家庭对家庭教育的重视程度和对家庭教育的广泛思考。

毕业有毕业证,开车有驾驶证,各项技能也有认证证书,可是父母初为家长,却没有过学习和考核,可以说都是有样学样,依葫芦画瓢,或者是摸着石头过河似的探索。没有一个统一的标准证明哪种方式就是对的,哪种方式就是错的。

小欢喜

太多的父母在家庭教育方面,陷入了唯结果论,仿佛只有学习拔尖,考入名校,成家立业的模式才是一条正轨。为了达到这个目的,也是煞费苦心。而且更多的父母把自己的人生意愿强硬地塞给了孩子,孩子的人生成了某些成功案例的复制粘贴,成为了父母一辈人的梦想的积木和拼图。

作为资深的家教,作家吴晓乐从一个旁观者的角度,审视了所见到的家庭教育中的问题,以故事的形式展现在了读者面前。她的作品《你的孩子不是你的孩子》,通过八个学生、一位知己的九个家庭的故事,结尾再加入作者自己的故事,为我们呈现了家庭教育中的苦闷、伤痛、畏怯、愤怒、欢喜、欲望和绝望。该书一经出版就热卖,可见现代人对于家庭教育的重视程度之高。后经过改编成网络剧,也是在宝岛台湾省引起了强烈反响。

虎妈猫爸

1.家长的脸谱化”的过度干预,影响孩子的发展

通过书中几个故事的脉络,我们可以发现:家庭教育,由于每个家庭组成成员,以及成员的社会地位、个人学历和阅历、人生经验的不同,在每个家庭的具体表现形式和内容有所不同。但是由于长期以来传统观念和思想的影响,又都有着惊人的相似。大多都是严父慈母或者虎妈猫爸似的教育分工模式和望子成龙的胁迫式教育。而台湾由于特定的文化影响,甚至从书中看出,偏向于丧偶式教育,父亲们几乎只对挣钱养家负责,很少成为家庭教育的参与者。

小圆妈对眼镜仔是棍棒教育,明玉对茉莉是严厉的管理,纪太太对于纪小弟也是超负荷的管教,而蔡汉伟的妈妈更是将这种严厉和泼辣甚至扩展到了与儿子有关的老师同学身上。这样的脸谱式的模式,也许家长们自己都没有发觉,对孩子的发展起了什么样的反作用。

虎妈猫爸

眼镜仔成绩超过83%的同学,但是考试时总是心里设卡,在母亲说自己笨,粗暴的教育下,总是不敢下笔作答,畏首畏尾。而茉莉虽然成绩出众,可是在处理自己的人生时,俨然成了一个乖乖女,按着母亲的规划成家生女,浪费了美国读博的机会。纪小弟则是在纪太太严厉的管教下,和学习好的姐姐的阴影下,直接翻脸。蔡汉伟在妈妈导演的脑震荡事件”和葛老师事件”,还有被阻挠恋爱后,脱离了集体,开始自我放逐。

家长的初心都不坏,都是为了孩子好,可是过度的干预,已经在孩子的心灵上刻下一个脸谱化”的家长印象,要么选择畏惧,要么选择叛逆。

窦燕山

2.孩子是独立的存在,不是家长的附属

你们的孩子,都不是你们的孩子,乃是『生命』为自己所渴望的儿女。他们是借你们而来,却不是从你们而来,他们虽和你们同在,却不属于你们。你们可以给他们以爱,却不可给他们以思想,因为他们有自己的思想。你们可以荫庇他们的身体,却不能荫庇他们的灵魂,因为他们的灵魂,是住在『明日』的宅中,那是你们在梦中也不能想见的

书中的几个故事,父母都想把自己的儿女当做一种自我的延伸品、附属品来培养,他们想把孩子朝着自己希望的方向发展,甚至去圆自己未圆的梦想,把孩子当做了积木或者拼图。

脸谱化

就像一脉相承”的故事里,明玉因为自己当年未完成的北一女中的梦想,严厉管教茉莉去完成,茉莉直到哥哥的庆功宴上,才从小阿姨那里得知真相。在茉莉深受张教授喜爱,有机会美国读博士的时候,明玉又沿袭自己当年成家相夫教子的老路,让茉莉也成为了一个相夫教子的全职主妇,只能无数次在梦中梦到自己未尽的学业。可喜的是,后来茉莉有了自己的事业,而且没有让同样的情况发生在女儿小叶的身上。

而私的迷思”故事中,巧艺父母因为自己的低学历,希望巧艺能够有高学历,念好学校,因为自己不能教授孩子课程,又怕公立学校老师不能尽心尽力,而强撑着让巧艺上私立学校,懂事的巧艺在私立学校面临的不是学习的压力,而是一种与其他同学格格不入的压力。

千字文

高材生的独白”中,作者的好友的母亲,因为自己学生时期数学差,加强孩子的数学学习,因为打造成功了大女儿,又想复制到小女儿身上,却未能成功。

每一个孩子,作为一个独立的存在,不应该成为谁的copy,也不应该成为家长梦想的plus版本,而应该活出他们自己的理想人生。就像书中作者所讲:家长可以给意见,提供给小孩你的观点,与小孩讨论,但是,做出最终决定的人最好是小孩,这不是理想,更不是溺爱或纵容,而是一种事实,这是他的人生,他得学会肩负起做决定后所产生的责任。相反地,你若执意替他做决定,这在某种程度上也是一种溺爱,因为他始终学不会如何掌理自己的人生。”

三字经

3.家庭教育的解决之道,在每个家长的领悟中

看完几个故事,家长们可能一头雾水,还是没有找到解决之道,其实作者以一个旁观者的角度来讲述这些故事,来把一些乱象打包呈现给我们,而且运用了一些穿插和三者讲述,就是为了让我们自己去找、去参悟解决之道。

一脉不相承”里的茉莉就已经很好的解决了家庭教育中的很多难题,首先她后期又有了事业,不再是老公的附属品,不再委曲求全。其次对待女儿小叶,没有让她继续自己的老路,而是鼓励她的个性发展,画画可以天马行空。

小别离

天赋”里,讲述纪太太对待纪茹芯和纪小弟姐弟两的相同的教育手段和要求的时候,与陈小姐对于自己的两个女儿因材施教、分别要求做了对比,证明了孩子情况基本相同,家庭状况基本相同的情况下,家长的不同态度和要求,对于孩子的影响力。

而在怪兽都聚在一起了”的故事里,采用了蔡汉伟、母亲、葛老师三个人的角度讲述同样的事情,三种讲述,三个版本,都有着个人角度立场的支撑,出现了近似于罗生门”的表述,作为真正旁观者的读者,可以从三个人的表述中,体会到他们的真实思想,也可以理清事情的真实脉络。多以旁观者的角度,多站在他人的角度,才能更好地捋顺事情的真相,才能真正地做好家庭教育。

看了《你的孩子不是你的孩子》,在故事中仔细琢磨和体会家庭教育之道,置身局外,去体会当事人的迷茫与困惑,才能真正的去理解和践行家庭教育的初衷,那就是让孩子健康、快乐的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