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几周,常爸和大家分享了一些私藏的在数学学习上很有帮助的玩教具,让孩子在玩中学数学,理解数字的概念和逻辑比死记硬背更重要,引发了爸爸妈妈们的热烈讨论!不少家长表示看过每个都种草,此外还真有All in的!
而评论区,也有老父亲老母亲们现身说法,痛诉饱受数学摧残之苦:
讲真,被数学这个磨人的小妖精磨过的家长,但凡知道能帮助孩子培养数理思维的玩具、书籍,那都是有着千金散尽也不怕的劲头儿,就希望集齐所有神器,可以召唤数学这条神龙……
然鹅,一个骨感的现实是:相对于其它玩具,玩教具本身多半并不具备十分吸引人的外表或一试即来的快乐。如果只是把买回家的玩具直接丢给孩子自己玩,孩子很可能玩个新鲜就丢到一边了,所以有的爸爸妈妈会说,哎呀,那个玩具我知道啊,我孩子不玩!没用!根本就是瞎花钱……
但这锅,玩具可不背!
就比如下图中这个塑料小方块,爸爸妈妈们肯定都不陌生。而且肯定很多家长,因为知道它是一款经典数学玩教具,才斥资购买回家的吧?!
但买回家之后,您是怎么和孩子玩这款玩教具的呢?
随便拼拼插插,不是说这样能锻炼精细动作和创造力嘛……
用它和孩子学过颜色认知和简单的加减法!
没有乐高好玩,孩子不玩已经收(找)起(不)来(到)了或者送人了……
哎哟,我都忘了买过这么个玩意儿了!
……
如果真是上面这些回答,那这钱还真是花冤枉了。人家之所以叫魔法方块”,真不是浪得虚名——小身材,大用途,其实可以玩得丰富多彩!
比如,用来帮助孩子学习认知数量,比较大小,学习加减法运算……
它对孩子学习除法,理解平均分,以及面对不等化等,移多补少这个小学阶段的易错重难点的问题也有肉眼可见的帮助!
利用不同颜色的方块体会不同类别物品进行平均分时,先分类,再一个一个地分,或者一组一组地分,两种平均分的方法:
(巧玩两组物品的平均分)
利用小小方块,实操通过增加或者减少方块数量不等化等的过程,并进一步通过不改变方块数量不等化等的过程:
(巧玩不等化等)
看完这几组动图,是不是感觉这么个不起眼的玩具还真是有两把刷子?甚至有妈妈依稀能记起来当初自己为什么要买,然后迫不及待地把它从箱底儿翻出来让孩子快快用起来啦?!
先别急!我们不光要知其然,还要知其所以然。想玩转数学玩教具,还是大有门道的!
下面咱们就来说说:
很多被视为网红”的思维玩具究竟要怎么玩,才能最大程度促进孩子的数学学习?
首先,从学习与探究的角度而言,具有特定思维探究功能而且能够陪伴孩子思维成长的玩教具的功效要远远高于普通玩具。
比如咱们上面说的这个魔法方块,它的作用可以贯穿到孩子数学启蒙与学习的整个阶段。通过这一套教具,孩子能直观并精准地通过实操去理解数量与数字的对应、多与少的不同、增加、减少、倍数、分数等抽象概念,这对于帮助孩子从具象向抽象思维的过渡,十分重要且有效。
在低幼阶段:帮助孩子学习认知色彩、拼拆组合、创意搭建,
学龄前:数学启蒙阶段帮助孩子培养数感,建立对于数字与数量的认知
小学低年级:它可以帮助孩子形象地理解抽象概念,学习加减乘除法的基本运算,
小学高年级:帮助孩子建构立体图形思维与空间想象
……
第二,要教孩子玩,而不是告诉孩子怎么做
在使用玩教具这件事情上,很多爸爸妈妈估计都认为,只要孩子喜欢这玩具,他就能够在玩的过程中理解数学概念。
但,这只是咱们做爹妈的一厢情愿!
数学所涉及的抽象概念以及逻辑思维方式,需要有人引导并解释给孩子听,他才能够在玩耍中去思考、探究、深化后习得。在这件事上,父母一不能偷懒,二要得法,才能起到引导作用。
咱们再用一个大家可能都熟悉的玩具五颜六色”来举例:
这款游戏是要把18块透明彩色形状卡进行一番选择、旋转、顺序叠加,最后完成题卡上的指定图案,可以锻炼孩子图形观察力、建构想象力和逻辑思考力。有不少爸爸妈妈自己玩过几局后都觉得这个玩具还真挺难的,反复试了好多次才成功!
那么常爸想问一句:这样的玩具,您又该怎么引导孩子玩呢?倘若连您都觉得难,那孩子如果试个几次都不对就烦了、或者觉得太挫败就放弃了,这时把原因归结到玩具不好玩,没有用上,是不是就又冤枉了这款好玩具?
所以关于这款玩具到底要怎么玩呢?常爸用最简单的一关来给大家举个例子:
比如您可以引导孩子先观察,看到的是什么颜色?
红色和橘色。
那我们就把游戏卡中所有红色和橘色的拼板挑出来:
接下来,如何选择合适的卡片?要孩子学习观察图案的形状。
我们发现:符合条件的拼板里,红色图案中露出的是4个角,而红色嘴巴形形状的边缘是圆弧,不符合要求;而橘色显然是一个正方形,那8个角的六边形肯定也不符合要求,这样排除掉两张多余的游戏卡!
接下来,已经选定的游戏卡应该按照什么样的顺序来排放呢?观察图形,橘色的是在上方,红色是在下方,那么红色具体应该如何放置呢?孩子就可以用试错法来自我完成了!
虽然这个关卡看似简单,但是想要玩转它,孩子需要从颜色、形状和顺序三个角度去考量,这对于处于思维启蒙期,基本还是单线思维的孩子来说,同时要考虑这么多因素,对思维是个很大的锻炼。
正因如此,特别的费妈费爸——需要家长从最简单的图形开始,帮助孩子建构关于颜色、图形与顺序的思考方式,而不是自以为是地直接拿出拼板给孩子看,然后再附加诸如遮挡、隐藏之类的抽象概念,那对于孩子建构属于自己的思维逻辑,不能说毫无帮助吧,但也基本是多此一举……
可能看到这里,估计有不少爸爸妈妈要说了,天啊,这也太复杂了吧,上班族天天工作都忙不完,还要学习这么专业的陪玩法?!臣妾真心做不到啊!!!!
那,如果有专业的老师愿意Step by Step地给孩子做讲解和指导,然后再让孩子尝试去把玩,效果是不是会不一样呢?
我们以爸爸妈妈和孩子们都熟悉的数独游戏为例,估计不少爸爸妈妈的讲解就是横着竖着看都不一样就对了”,但是,老师的讲解可不会这么随意!
首先,要教会孩子看数独的棋盘格,了解行与列的概念,横为行,竖为列。
然后再通过形象生动的比喻和动态图,让孩子明白,什么叫做图案不重复、以及如果重复了,会发生什么!这对于孩子理解规则定义与遵守游戏规则非常重要!
再接下来,才进入到数独的破解技法!想要每一行、每一列都不重复,观察是要有技巧的!老师引导小朋友们在有序观察”的基础上,利用唯一数法”、行列排除法”来破解谜题!
相信很多爸爸妈妈自己数独填得很熟练,但是要这样条分缕析地讲给孩子听,还真是力所不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