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父母眼中越小的孩子越单纯,他们就像一张白纸,还没有被社会染上颜色。还有一些家长认为,育儿教育并不是什么大难事,只要有耐心,好好与孩子沟通、讲道理,父母就能与孩子和谐相处,陪着孩子一起健健康康的长大。可事实上,事情真的这么简单吗?一个三四岁、四五岁的孩子,真的如父母想象中那般单纯的像一张白纸吗?
张女士的儿子小果今年四岁半,别看他年纪不大、个头也小,却以耍无赖的泼皮”性子名震小区。小区的邻里之间一谈到小果这孩子都是一副发愁、不喜的神情,可谈到小果的妈妈张女士时却常常伴着一句:摊上这样的儿子,真不幸”。

小果是单亲家庭,张女士与丈夫两年前就离婚了,如今张女士一个人既要忙于工作又要带孩子,可谓生活过得很不容易。可偏偏张女士还有这么一个无赖儿子,经常耍起性子来就直接躺在地上不起来,不哭不闹不言不语。除非达成他的目的,否则任凭张女士如何吓唬、如何打骂全然没有反应。一切大人们常用的手段对这个孩子而言如同家常便饭,丝毫动摇不了孩子躺地上坚持耍无赖的决心。
真正令小果名震小区的封神一战”是在一年前,小果照例耍无赖,张女士一气之下任凭当年三岁的小果躺在小区门口不管,直接扭头回家了。本以为孩子会害怕的跟上来,结果没想到小果根本不为所动,依然躺在地上装死”。这令张女士心中那个气啊,竟然真的不管孩子回家去了。甚至张女士回忆说,当时觉得孩子要是丢了或出了什么意外她也认了,因为这样的泼皮儿子实在太令她觉得煎熬,甚至她因为这个儿子萌生过自杀的想法。

可没想到,半小时后警察敲门来了,原来有人见一个三岁孩子躺在地上不起来,周围也见不到孩子家长就报了警。不过等警察赶来,发现连警察都对这个泼皮小子”没办法了,一打听得知孩子的监护人是张女士,就有了敲门上门这一幕,警察要求她想办法把孩子领回家。小果的无赖壮举”很快在小区传遍了,一下子整个小区都听说过泼皮小果”的名号。
直到有一位做心理咨询的邻居找到小果的妈妈,在了解情况后对她说出的一番话,竟然让张女士跪在儿子的面前抱住儿子失声痛哭,而小果第一次有了反应,也抱着妈妈哭了起来。这到底是怎么回事?为何张女士会跪在地上抱住儿子,好像是她亏欠了儿子一样?

① 孩子想帮母亲,却不知道该怎办么办。
做心理医生的邻居在了解情况后告诉张女士,你的儿子想帮你。听到这句话,张女士一脸的不信。在张女士看来,若儿子真想帮自己,那就请让他放过自己让自己省省心吧。可心理医生邻居的另一番话,让张女士不禁陷入了怀疑,难道儿子真想帮自己吗?
很多家长认为孩子太小,不懂事。确实,对于一个四五岁的孩子而言,他们还不能很好的理解这个世界,更不会理解的是身为成年人父母的内心世界。但他们能敏锐的感受到来自父母的状态、情绪究竟是开心还是压抑。

张女士自从离婚后状态一直不好,很压抑、也很疲惫,甚至一度有过轻生想法。而作为张女士儿子的小果想帮助妈妈,但他还是太小,根本不知道该怎么办。最后,孩子感觉很自责、很痛苦,却依旧不知道该怎么办。
其实,孩子的痛苦不亚于母亲,而他们痛苦的根源竟是:妈妈,我想帮你,可我不知道该怎么办?”、我想帮你,我想帮你,我到底该怎么办、怎么办?”这种反复的内心挣扎与折磨,会让孩子从天真活泼,变得沉默寡言、偏执又疯狂。
在单亲家庭中,孩子想要帮助父母的心,会导致孩子的异常行为,可惜多数父母看不懂。

② 孩子故意犯错让母亲用自己撒气。
通常这类孩子会想出最原始的解决方法,那就是把错揽到自己身上,让父母拿自己出气。可问题是孩子真的太小了,他们始终还是不明白自己错在哪里,更不可能平白无故的就要求父母打自己。所以他们需要制造一个借口,那就是耍浑捣蛋来逼迫父母揍自己,为的是不想再让他们所爱的父母压抑了。
听到这些话,张女士根本不敢相信,一个四五岁的孩子会有这般心思、这么重的心机吗?其实张女士错了,孩子并没有这么高的智商、情商,这一切更不是什么理性思维下设计出来的心机。其实,孩子真正厉害的是本能判断,又或者称之为潜意识行为”。而小果表现出的一切反常行为,其实都是潜意识行为”下的结果,为的就是让张女士揍他,从而舒缓内心长久压抑不化的情绪。
对于孩子而言,有一句话他不知道该怎么说,一直憋在心里:妈妈,一切都是我的错,你打我吧,我不想妈妈离开,我不要妈妈再压抑自己。”可惜,生活工作中疲惫不堪的张女士,始终没有明白自己儿子的这番泼皮孝心”。

③ 孩子面无表情地承受一切,只为了让母亲好过一点。
对于心理医生邻居的话,张女士表示怀疑,而且不太认同。她始终难以相信,这一切会如这位邻居医生所言,如果真这样,自己的孩子岂不成了天才?一个泼皮到极致的孩子会是天才?和儿子生活了这么久,儿子是什么货色”张女士岂可不知?
可这位心理医生邻居却反问张女士,为何孩子耍无赖时从来不哭,从来不挣扎,只是静静的接受所有人投向他的异常眼神?甚至对于来自母亲的打骂,不还手、不还口、不哭不闹、默默接受呢?因为,孩子心甘情愿的接受来自父母的一切责罚,无论是打他们、骂他们,他们都愿意承受,他们是自愿的、也始终无怨无悔。

而孩子之所以面无表情,是因为所有的眼泪和哭泣,早已藏在了心底。面无表情的面孔不是一张无赖的面孔,他们只是用这张没有表情的脸藏起所有的秘密,也藏起所有的恐惧、不安、痛苦和某些期许,只希望爸爸妈妈能不要再压抑自己,能多一点的开心。为此,孩子甚至不怕死。
其实,每一次被大妈,孩子都想问出一句心声:妈妈,你好受一些了吗?”
④ 孩子宁愿被打,只为了感受母亲还在身边。
为什么孩子要用这种极端的方式,逼迫妈妈把一切怒火撒到自己身上?原因很简单,尤其是单亲家庭或情感不和睦家庭中长大的孩子,他们害怕父母会离开自己。这里的离开”,可能是逃离,也可能是轻生。
孩子的理性分析不出这些,但他们却可以通过本能感受到某种征兆,这令他们极度恐惧不安。他们希望父母打自己,除了宣泄压抑的情绪之外,其实这种被打的感觉反而会令孩子安心,让他们感受到被打的时候父母就在自己身旁,确认父母还在。虽然很疼,但能感受到爸爸妈妈的存在,这种感觉真好。

① 孩子从来不是单纯的,越是看似简单实则环境复杂的家庭,这些家庭中的孩子早早的开始了凭借本能行事。这种本能直觉往往超越了所谓的理智和情商,令他们的言行直指问题核心。只可惜很多父母看不懂孩子的异常行为,才让孩子蒙冤。
② 孩子的人性本能其实比成年人展现的更加淋漓尽致。孩子很小的时候就会撒谎、就知道本能的用出策略、战术抢夺占有资源”,甚至对父母耍心思、玩弄手段。所以,在某种意义上讲,孩子的长大其实在努力学会反本能”。 而这个过程从孩子出生的那一刻就已经开始了,父母不要再把他们当作单纯的孩子,这种单纯从来不是看起来那么简单。

③ 孩子很多怪异的、不解行为,其实出自潜意识行为”下的大手笔。越是表现异常的孩子,行为背后藏有的理由越充足。但有一点万变不离其中,那就是孩子爱自己的父母、也很依赖自己的父母。越小的孩子,越是如此。
所以,不要再将年龄不大的孩子,真当成了一无所知的小孩子。其实他们内心的复杂程度,不亚于已经成年的父母。

① 原谅自己,才能拯救孩子。
张女士问这位心理医生邻居,该如何帮助孩子。这位邻居告诉张女士,她错了。当孩子为了拯救父母而表现出一系列异常行为时,父母帮不到孩子。因为父母只要自己不做改变,孩子就要继续配合着父母装下去”来试图拯救父母。所以想要解决孩子的问题,需要父母先学会原谅自己、改变自己,让孩子不再为自己担心,让他们顺利完成使命,这是孩子恢复的一切根源与前提。

② 迟来的拥抱,那一声对不起孩子等了太久、也付出了太多。
小果从来没哭过,哪怕被打的再狠,他都咬牙忍住,不让自己流泪。甚至他的面无表情,已经被他演到了极致。可在张女士抱住小果,说出那声久违的:儿子,对不起,妈妈让你受委屈了,妈妈错了。”这一刻,小果抱住妈妈,哭了。当着那位心理医生邻居的面,哭了,止不住的眼泪涌出来。就这样,小果和妈妈母子两抱在一起,哭的忘记了一切,只剩下拥抱中感受着彼此的存在。
有些孩子,其实一生都在等待父母的那声:对不起”。可不幸的是,很多孩子,哪怕长大、变老、至死,都没能等来那一声:对不起,让你受委屈了。”人生的宽恕很难,但其实也很简单。一声郑重的对不起,一个拥抱告诉对方:让你受委屈了。”一切,就这样简简单单的化解了,夫妻紧张的关系、亲子紧绷的关系,其实都是这个道理,都可以这样解决。

③ 孩子依赖父母,但也希望父
母依赖自己。
想要小果彻底改变,心理医生邻居告诉张女士,父母不仅要成为孩子的依靠、依赖,孩子也希望从父母身上感受到他们对自己的依赖、依恋。只有这样,孩子才能安心,才能确定爸爸妈妈要自己、不会丢下自己,他们始终都会在自己身旁不离开。
不要只成为孩子的依赖,还要学会适当依赖孩子,让他们幼小的心踏实下来。
④ 相依为命,一起变得更好,孩子想承担更多责任、更多信任。
小果想承担更多责任,张女士需要好好想想让小果帮自己什么。千万不要太客气,不然小果会不安,会走回老路继续耍无赖当泼皮儿子”。在很多单亲家庭中,父母要与孩子一起相依为命,但这还不够。父母要告诉孩子,我们一起变得更好,爸爸妈妈需要你,更需要你承担更多的责任,也会给你爸妈的信任。

结语:每一个孩子都是复杂的,也是不同的。想要了解孩子,不仅需要耐心更需要观察。对于孩子的异常表现,父母一定要当回事,甚至必要时寻找专业人士帮忙。尤其在一些单亲家庭中长大的孩子,他们很容易出现异常行为。建议父母不要急着判断谁对谁错,也不要急着跟孩子发脾气,而是要想一想异常行为的背后,到底藏着哪些理由和秘密。当父母能抱着这样的心态,去探索、了解孩子,那么多数的父母都可以懂孩子、与孩子相处的更好,把生活和日子一起越过越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