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好孕姐
闺蜜怀孕有八个多月了,很快就可以卸货”,见到他们家的小可爱了。可最近一段时间,闺蜜总是闷闷不乐,因为有了孩子之后,更多的会关注关于孩子的信息。看到网络曝出很多孩子被父母虐待,被他人伤害的文章,就很难过。有的看着看着就会哭,联想到自己的孩子更是很难过,这时就会陷入一种情绪很久都不能剥离。

身边也有很多宝妈,问她们是否有一样的心情,她们都不约而同的回答:是的。而作为妈妈我也有一样的感受,有了孩子之后,都不能看有关孩子的负面新闻,看了就很扎心。虽然也很难过,但是不会像闺蜜那样心软,陷在一种情绪里出不来。
像闺蜜这样的,就是过度共情。妈妈适度共情会增加和孩子之间的关系,也会更好的理解孩子。但若是过度共情,就会给孩子带来不利影响,反而会害了孩子。
何为共情
共情能力指的就是同理心。简单的就是说对他人的事件带入自己的感情,设身处地的为他人着想,并做出相应情绪的过程。在父母和孩子的关系中,指的是女性在当妈妈后,过度的为孩子考虑,放大了孩子原本的情绪,把问题给扩大化了。

过度共情会把孩子的性格培养得懦弱
有一个朋友,在生孩子之前,特别的爱玩,喜欢尝试那些新鲜事物,平时也是大大咧咧,不拘小节。但是有了孩子之后,却像是变了一个人,孩子玩滑滑梯就怕孩子有危险。有大叔多看了孩子一眼,她就觉得是人贩子,总之,就是变得小心翼翼。
当妈妈之后就会容易变得心软,这也无可厚非。但是,对于孩子来说,在该玩的年纪被妈妈束缚,长大之后也会变得很胆小,不敢尝试新鲜事物、懦弱、缺乏勇气。
过度共情会剥夺孩子的独立性
在没有孩子之前,妈妈们想的都是一定不能溺爱孩子,会把孩子教育得很好那种。但什么是理想和现实之间的差距呢?就是妈妈没有孩子前的态度和有孩子的态度转变。有了孩子之后,看到网上有虐待孩子,让几岁孩子干活的事情就气的不得了。所以在面对自家孩子的时候,就什么都舍不得让孩子干,事事都给孩子处理好。
过度共情就是溺爱孩子,把孩子照顾得面面俱到,这样的话,其实就是剥夺孩子的独立性,不给孩子独立成长的机会。

过度共情会让孩子反感
俗话说的好,凡事都有度,一旦超过这个界限的话,就会受到伤害。共情对于孩子是好的,但若是过度共情、过度保护孩子的话,就会让孩子觉得反感。因为妈妈的过度保护会让孩子有束缚感,觉得妈妈不尊重自己,进而影响亲子关系。
为啥当妈后变得很心软?过度共情不是爱,反而会害了孩子。所以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一定要要适可而止,爱也要适当。多了,就会溢出来。
-----------------------
关注【好孕】,你想知道的科学备孕、孕期护理、胎儿发育、产后护理,宝宝发育,时尚教育,都能在这里找到答案。此外,还有我们的特邀作者,从自身经历出发,讲述育儿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