育儿指南

聊聊孩子生病忌口这件小事


聊聊孩子生病忌口这件小事


对于家长来说,孩子生病时,想让孩子忌口真的很难!

经常看中医的家长心里肯定有一个印象:孩子一生病中医大夫大多数就会让孩子忌食肉、蛋、奶、油腻、寒凉食物。

孩子生病了,小情绪本来就脆弱的不得了,为了健康还需要孩子忌口。无数家长表示:这太难了!


今天来和大家聊聊,孩子们生病忌口那些事。

小朋友用互赠食品来表达友谊,成年人用赠送美食来表达感情,这在中国人看来都是非常正常的事情。

爱吃、会吃,是中国人的传统,美食甚至成为中国人在世界上一张闪亮的名片。可以说,中国人的吃文化,贯穿在生活中的每一个角落。

我们也习惯性用吃,来缓解生活中的不开心和焦虑,用吃美食的方式,来增添生活的乐趣。

对于孩子来说,吃更是获得安全感、感知美好世界的一个最重要的方式。中医说——孩子生病的时候需要忌口。对于孩子而言,确实有一点残忍。



虽然忌口很难,但是有效果啊!

"刚开始家人并不支持,认为我事多。经过几次之后,老人也发现忌口能让孩子好的快一些,也就能够支持了。让老人看到效果,老人就能支持。"——果果妈妈

"每当孩子一生病,家里人就分成了两派,我就是唯一的那个大反派!孩子几次咳嗽又因为爸爸偷偷给零食加重了,后来爸爸才试着配合我。控制饮食确实有效果,孩子每次反复半个月的咳嗽,现在大部分时候,三五天就好了。"——丫丫妈妈


忌口对于脾胃正在发育的孩子而言,其实是一种保护。尤其对于脾胃虚弱甚至虚寒的孩子来说,单纯忌口有时候就能够调整孩子的身体状态,并不一定要吃药才见效。

肉蛋奶能够带给孩子愉悦感,同样也会带给孩子脾胃上的伤害。生病忌口,能够让孩子在自我控制的同时,增强身体对疾病的抵抗力,让自己尽快恢复健康。


很多人知道忌口是为了疾病更快恢复,那么忌肉蛋奶等食物的原因是什么呢?

中医认为肉、蛋、奶、水果、零食等性质偏于寒凉,容易生湿,消化这些食物,身体需要的气血要比五谷杂粮和蔬菜等食物多很多。生病期间,要保留更多气血去和病邪抗争。吃的太多太好,脾胃为了消化食物,就会和整个身体去争气血。并且在这个阶段,脾胃功能差,更加容易形成积食,造成身体更大的负担。


可行的忌口方法

1. 家里不准备孩子不能吃的食物

孩子的关注习惯和大人不同,一般来说,如果孩子没有看到不适合吃的食物,也没有人引导的话,大部分时候,孩子是不会主动要求吃一些零食的。所以,小零食、大鱼大肉在孩子生病时,干脆不准备。

2. 偷换概念,以次充好

有些家长担心完全不给吃,孩子的情绪受不了。可以考虑用大骨头(只有一点点肉,但是味道很香)代替精排,用鸡爪代替鸡腿,用自己烤制的土豆片、红薯干代替薯片等。减少不适合食物带给孩子身体上的负担。

3. 以小换大

孩子实在吵闹的厉害,大人心软,不能把零食油腻完全忌掉的话,可以将大包装换成小包装,大碗换成小碗。提前和孩子约定一次可以吃的数量,缩减总量。举个例子:100ml牛奶、300ml牛奶各一包,让孩子选择,孩子大多数会选择300ml的,因为孩子会根据包装大小去选择包装更大的;但是如果给孩子2个100ml牛奶和1个300ml牛奶,更多孩子会选择2个小包牛奶。因为孩子认为两个比一个多!其实大多数孩子只对数量有概念,小朋友对总量的概念是不清晰的。

4. 全家一起忌口

孩子不能吃的,大人也不在孩子面前吃。孩子也是一个独立的个体,我们不能一方面要求孩子忌口的同时,在孩子面前大快朵颐,这对孩子的心理也是一种伤害。


亲朋好友来阻挠怎么办?

"开始给孩子忌口,不让吃所有的小零食和大鱼大肉,在姥姥和奶奶的眼里,我简直比后妈还可怕。后来孩子生病频率真的降低了,才和家里老人的矛盾变少了"——Eva



老人心疼孩子,偷偷给买零食、做大鱼大肉;亲朋好友一见面,给孩子各种小零食,嘴上还说着吃一点没关系,这都是妈妈们直接面临的挑战。这时候怎么办?

1. 爸爸妈妈一定要同一战线

给孩子忌口这件事,搞定了爸爸,就已经成功了一大半。爸爸坚定的支持妈妈,其他人通常也就能够配合。

2. 忌口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开始会有很多困难,家人的观念也是要我们逐步改变的。

用无数实际例子来告诉家人,孩子忌口的好处。家人们各种理念的碰撞,追根究底也都是为了孩子的健康快乐。


当矛盾争执变成理所当然,当孩子的体质在逐渐增强,当家人们能够为了孩子而意见统一。孩子感受到的就不在是禁止、限制,而是家人们对他的关心和爱护。

中医方式的育儿虽然非常艰难,却又很值得。为了孩子,我们要坚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