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关注米乐圈学院,第一时间接收恋人夫妻亲子话题的最新内容
大家好,我是@明心橙 。
3-6岁的孩子,经常会出现发脾气、不听话的行为,这时候,很多家长都会采取正式谈话的方式,和宝宝进行沟通。
恰当的谈话方式,可以促进孩子成长;不恰当的谈话方式,不但增加孩子逆反,还会影响亲子感情。
那么和宝宝正式谈话时,都需要注意哪些原则呢?今天我们就来谈谈这个话题。
发展心理学研究表明,孩子在3岁到6岁,是第一个心理逆反期。这段时间,原本在家听话的乖宝宝,可能会突然变得不那么听话;甚至是你说东、他做西,时常和你拧着来。
那当宝宝出现这种情况后,家长和宝宝谈话时,需要注意以下五个原则。

这是家长与宝宝,进行正式谈话时的根本原则。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经常会见到,有的家长,当孩子做了让自己不舒服的事时,就会说宝宝,你再这样做,爸爸/妈妈就不喜欢你了”。
这样的表达,就把人和事混合在了一起。信息传递过去后,孩子会因为害怕爸爸/妈妈不喜欢自己,被动的按要求去改变。
长此以往,会给孩子内心造成一定的心理影响,很容易导致孩子成人后,因为害怕不被喜欢,而不敢说不”,形成讨好型人格特点。
那正确的方式,是什么呢?
宝宝,妈妈很爱你,但今天,妈妈要对你的……行为,提出反馈……。”
原则二,语气温和、态度坚定这是家长在谈话时的态度和方法。
很多家长,在孩子的教育中,会走两个极端。
要么,放任自流,玩玩闹闹,不怎么管;要么,情绪上来,一顿爆发,让孩子害怕,不知所措。
其实,对于孩子来说,我们要做的,不仅是能玩、能乐,是朋友;还要在孩子言行不当时,能教、能管,是老师。
这就需要和孩子沟通时,可以理解他的感受,语气温柔而和缓;还要坚持自己的底线,态度认真而坚定。

世间万事万物,存在即为合理。
当家长表达完自己的观点后,千万不要忘记,有针对性的去倾听一下,孩子对于谈话内容的意见和反馈。
反馈的内容,主要有三个方向。
第一种,是孩子认可了你的视角,谈话按计划继续进行。
第二种,是孩子提出自己的视角,谈话调整成与孩子协商模式。
第三种,是孩子有阻抗,拒绝接受你的意见,也不表达自己需求。这时候,要先缓和情绪,再继续谈话内容。
一般情况下,爸爸主谈,就是妈妈来缓和情绪;如果是妈妈主谈,那就爸爸来缓和情绪。
倾听孩子视角时,要注意,孩子在某些事的做法上可能会不恰当,但他们看问题的视角并没有错。
所以,倾听时,家长要以客观、开放、平等和包容的态度,了解孩子的真实需求,引导采取恰当的行为。

谈话的目标,是为了让事态的发展,得到正向促进。
当孩子言谈举止不洽当时,我们除了指出存在的问题外,还要给孩子一个具体可操作的方法,帮助他改善。
比如,孩子对时间没概念,容易拖延,我们可以用他熟悉的方式来约定时间,比如数10个数字,来代替10秒;用计时漏斗,让时间可视化。
再比如,孩子有情绪,不知道如何表达,我们可以预先约定暗语。像我家米乐,一说我要安静下”,就代表他要调整情绪了,我和@明心勇也会配合保持安静,给他调整空间。
原则五,情感和解与呵护这是谈话的最后一环,也是很关键的一环。
在孩子的教养中,提升孩子的做事能力,是为了让他能够更好的适应社会,适应环境,这点确实很重要。
但更重要的是,整个过程中,孩子与父母的情感连接。
无论孩子是多大年龄,发生的问题有多么严重,这都是亲子教育中始终要坚持的原则。
所以,无论是日常小反馈,还是正式谈话,到最后,都需要和孩子,用相互道歉、彼此拥抱等方式,达成情感上的和解与呵护。
结束语本期话题就到这里,如果这篇文章对你有所帮助,欢迎点赞评论转发收藏。
关注@米乐圈学院,我们下期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