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三虎育儿百科(文章原创,版权归本作者所有,欢迎个人转发分享)
假期的时候,家长把孩子送到夏令营里面,希望他能够有所进步,无论是独立自理的能力还是自我约束的能力,又或者是人际交往等等。而且为了能够让孩子有所改变,还会明确的提出孩子有哪些缺点,哪些地方做得不足,希望他在这方面有所改善。
其实,家长希望孩子能够有所进步和改变,这是无可厚非的事情。但是我需要提醒大家的是,在想让孩子改变之前,你有先表达对孩子的接受吗?如果我们期待的孩子改变并没有发生,那么你会怎么样去看你的孩子呢?今天我要分享的话题是扬长和补缺,哪种理念是更好的?
所谓扬长,指的就是扬长避短,而另外一个就是查漏补缺。这其实是两种完全不同的教育理念,哪一种可以支持孩子更好地活出精彩的人生?接下来,我就从三个方面来好好的聊一聊。

有一句话叫做任何改变均须以接受为前提。如果我们没有接受孩子的话,那么就是在否定孩子的基础上需要他做进步。这就相当于是先给孩子挖了一个坑,把他放进去,这个坑叫做不自信、叫做内向、叫做贪玩、又或者叫做磨蹭不爱写作业等等。然后我们要求孩子说,你怎么能够处于这样的一个水平的呢?你必须得让自己赶快从坑里面爬出来。
也就是说,我们先给孩子贴了一个负面的标签,然后再想让孩子把这个负面的标签拿掉。这其实对孩子来说,是一件很痛苦也很有压力的事情。所以,我一直强调,任何改变均须以接受为前提。
我们不是觉得孩子不好,而是希望他变好,而是认为孩子现在就挺好,并且相信他还可以变得更好。而且无论家长有没有看到孩子变得更好,我们先去相信,借助相信的力量,孩子将来终于有一天有变得更好的行为。反之,若处于一种不接受的状态,驱赶孩子让他做出改变和提升。这无论对于孩子,还是对于我们而言都是一件非常有压力和难度的事情。
当然,有的时候,在这种强烈的控制之下,孩子的进步也有可能表现出来。但是他不是自然发生的,而是被我们逼迫着约束着去发生的。而一旦我们这种外力的作用消失以后,孩子能否凭借自身的力量进步还是个未知数。所以,想改变是可以的,但是我们必须得先去表达对孩子的那份接受。

为什么我说这方面是关于家长的呢?有一个问题需要我们反思一下:你对于孩子的不满意,真的是只对孩子不满意吗?还是说有可能是我们对自己的人生不满意,然后把这个不满意投射到了孩子身上呢?你真的确定,当孩子变得优秀的时候,你自己内心就感到满意,感到安心了吗?我觉得未必是这样。
举个例子:一位妈妈问我说,她的女儿现在读高中,成绩是年级前十,妈妈很害怕孩子在暑假经常玩平板会影响学习,问我应该怎么办?
首先,你看家长就是这样子,永远都不会真正的满足,哪怕孩子都已经表现的很优秀了,我们还会不自觉的想去控制,想去干涉,然后有各种各样的担心,害怕会发生一些什么事情。所以,我觉得更重要的就是我们要对自己的人生负责。如果孩子表现的更好了,也许我们会感觉舒心一些,但是他并不能弥补我们自己人生的那个不满意的空缺。
所以,我要重新强调一下那句话:先对自己满意,然后再不满足。尤其是要给我们家长自己说的。我们的人生其实还可以有很多的可能性,可以实现很多自己想要的梦想,那么别让孩子去为我们背锅,别让孩子为我们人生的不满意和遗憾背锅。
当然,对于孩子而言,这句话同样也是适用的。要先对孩子满意,然后再与他不满足。即便他没有任何的进步,仅仅是他现在的这个水平,我们也要相信他足以活出幸福的一生。然后在这个基础上,我们再相信这个孩子可以去收获他想要的任何一种进步。这样的态度,我想就会给孩子吃一颗定心丸。更重要的是,当我们为自己的人生负责的时候,孩子也就不会背负那么多的压力了。

我曾经听说过这样一种说法,那就是没有所谓的优点和缺点,只有特点。因为任何一种优点和缺点它都不是绝对的。比如,一个人脾气暴躁,但有可能会让他做事情的时候雷厉风行和威严。一个人体贴入微,但也有可能会让他变成失去自我,有的时候思虑过多,变得很纠结。同样一个人能言善辩,但有的时候可能就是夸夸其谈,巧言令色。而一个人寡言少语,反倒可能会让人觉得他少年老成、心思沉稳。所以说,任何一种优点或者缺点它都不是绝对的,都可以在某种情境下就发生转化。
因此,用特点这个词来表达是更合适的。而每一个人的特点都是不一样的,那我们必须得学会别人的特点为我所用,这样才可以活好自己的一生呢?还是说只管去把自己的特点发挥到极致,就可以活好自己的一生呢?
关于这个答案,我要给大家推荐一本书,这本书的名字叫做《现在发现你的优势》。它里面表达了一个观点,它把人类所有的优势概括总结成了三十四个主题,然后每个人都会有相对排名靠前的那五个优势。而剩下的二十九个,就是属于你不太擅长的优势。那接下来你要做的就是努力的把这五个优势去活好就可以了。为什么?
因为在这个地方,木桶理论是不成立的。也就是说,有一个短板放在那儿,它决定了这个木桶能够盛多少水,所以要想让这个木桶盛的水更多,要想让我们的人生像这个木桶一样变得更加的圆满,就必须得不停的去提升自己的短板。这个理论在这儿不合适,这本书明确地表达了一个观点,那就是我们只需要把自己的优势活出来,就足以让自己的人生幸福成功快乐。

在这一点上,无论对于我们家长还是孩子而言都是一样的,我们只需要把自己人生的那一部分优势,也可以说是我们最大的那个特点,去充分的发挥出来就可以了。如果你一直特别希望孩子发生某一方面的转变,但他就是没有发生。那么,我们是不是要表达对孩子的一份失望呢?不,并不是这样子的。我们要做的就是要对孩子的那一部分特点,那些优势给予充分的肯定。在这份充分的肯定之下,加上我们放弃要让孩子让自己改变的这份执着,无论是我们的人生还是孩子的人生,都能够达成某种和解,过得更加轻松,更加的自然,也更加的快乐。
我们每一个人都希望自己能够变得更好,但同时有一件更重要的事情,我们不能忘了告诉自己,那就是,即便你没有进步,你也可以活出你想要的人生。也许,与改变相比,接受才是我们人生中更需要学习,也是更重要的一个课题。谢谢大家。
这里是三虎育儿百科,如果您想了解更多育儿母婴知识请关注我,我们一起交流育儿经验;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请点赞或分享给更多有需要的人!
(图片来源于网络,侵权请告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