阳虚和阴虚
阳虚和阴虚
肾阴:肾阴是肾精作用的体现,全身各个脏腑都要依靠肾阴的滋养;是人体阴液的根本,所以又称“元阴”。人体各个脏腑失去肾阴的滋养就会发生病变,如肝失滋养则肝阴虚,肝阳亢,甚至出现肝风;心失滋养则心阴虚、心火旺、心烦失眠;心神不安;脑失滋养则眩晕耳鸣。
反过来,各个脏腑的阴液严重不足时,也会导致肾阴不足,如热邪侵犯灼伤胃、胃阴不足,进一步就会损伤肾阴,称为“肾阴涸”。由于“阴虚则阳亢”、“阴虚生内热”,肾阴虚往往会出现潮热、升火颧红、舌红、口干咽燥、脉数无力等热象,但也有虚而无热,则称为肾精亏损。
肾阳:肾阳能推动人体各个脏腑的生理活动,是一身阳气的根本,也称“元阳”。肾阳不足就会影响各个脏腑的生理活动而发生病变。如肺失肾阳的帮助则出现气急,吸气不足等症称为肾不纳气;脾失肾阳的推动则出现五更泄泻、完谷不化等症;心失肾阳的鼓动则出现心悸、气急;胸闷;唇舌青紫等心阳不足的症候;膀胱失去肾阳的气化则出现小便不利或失禁或余沥不尽或遗尿;津液的吸收、输布失去肾阳的气化则发生水肿;肾脏本身气化不足则出现阳痿、遗精、腰脊酸软等症;如果肾阳衰竭则出现面色苍白、四肢厥冷、冷汗如油、脉微欲绝等危险的症候,称为亡阳。“阳虚则阴盛”,“阳虚生外寒”。肾阳虚必然会产生寒象,如行寒肢冷、面色 光、腰脊冷痛、喜热饮、小便清长、大便清稀、舌淡苔白等症。如果虚而寒象不明显,一般称为“肾气虚”。肾阳虚与肾阴虚同属肾虚,基本上相同;区别在于有无明显的寒象。
肾阴、肾阳的相互关系:肾阴与肾阳是肾脏生理的两个方面。滋养全身各个脏腑的作用,称为肾阴;推动全身各个脏腑的活动的作用,称为肾阳。肾阴虚和肾阳虚是肾脏病理的两个方面,虚而有热为阴虚,虚而有寒为阳虚。两者的性质是不同的,阴阳、寒热,是对立的两个方面。但两者又共居于肾脏之中,是肾精和肾气的具体表现,又是密切联系不可分割的。阴液需要依靠阳气的推动,阳气需要阴液为基础。肾阴虚和肾阳虚往往相互影响,出现阴虚及阳或阳虚及阴的病理现象。我们对肾阴虚和肾阳虚的症状同时出现的时候,不能平等看待,必须具体分析,看那个方面是病理变化上起着主导作用的方面。以肾阴虚为主,在治疗上要滋补精、血,使肾阴充足,肾阳才能振奋。在中医理论上叫做“精能化气”。以肾阳虚为主,在治疗上首先要培补元气,使肾阳得到旺盛,才能促进肾阴恢复。在中医理论上称为“精血不能速生,元气所当急固”。我们还必须注意,在疾病发展的过程中肾阴虚和肾阳虚的主要位置会变换,治疗的重点就要相应起变化。
阳虚又阴虚该怎么办
病情分析:你好,阴阳两虚的情况可以引起。,意见建议:这种情况一般的情况是可以采用桂附地黄丸治疗。,生活调理:不要劳累。
肾阴虚还阳虚
注:楼上说的那个“金匮肾气丸喝一瓶了就喝六味地黄丸一瓶”这样会抵消药效,和没喝一样的,浪费金钱。
建议:
金匮肾气丸+二陈丸+茯苓薏米熬粥
望采纳~求满意
不清楚自己是阳虚或阴虚 怎么办?
是阴虚的话它的临床表现为午后潮热、盗汗、咽干、手足心热,小便短黃、舌紅少苔!这个是吃桂附地黄丸~ 是阳虚呢它的临床表现是形寒肢冷、面色皓白、神疲乏力、自汗、口淡不渴、尿清长、大便稀溏、舌淡苔白!这个是要吃六味地黄丸~
怎样判断阴虚还是阳虚
一般的慢性病,还有长期的亚健康状态,大多都是虚证。那怎么判断自己是阳虚,还是阴虚?很简单,阳虚和阴虚的人都有一些典型症状,对照一下就知道自己是偏阳虚还是偏阴虚了。
阳虚的表现:
怕冷,四肢不温,面无血色,舌头的颜色淡,舌苔发白。
如果心悸,还有四肢发冷,面色发白的症状,除此以外,还会感觉胸闷气短、甚至心痛,这就是心阳虚。
如果腰膝发冷,晚上频频起夜,那是肾阳虚。
如果脸色暗黄、大便不成形,那是脾阳虚。
如果伴有阳虚的表现,咳嗽带喘、有气无力,一运动就喘得更厉害,吐出来的痰很稀,这种人没事老爱出汗,特别怕受风,爱感冒,这就是肺气虚。
为什么不说肺阳虚?因为肺喜湿恶燥,就是说燥热最伤肺,而阳主热,所以一般不说肺阳虚,而说肺气虚。气为阳之始,阳虚是由气虚发展而来的。同样的,肝为刚脏,肝阳常有余,肝阳虚也不多见。
阴虚的表现:
五心烦热,也就是手脚心和心口发热,颧骨发红,睡觉出汗,口干舌燥,小便发黄,舌头偏红,舌苔很薄。
如果你常感觉心悸,同时又有阴虚的表现,例如心烦、失眠、爱做梦那么你就是心阴虚。
如果腰膝酸软、疼痛,头晕耳鸣,那是肾阴虚。
如果感觉眼睛干涩、视力减退,那是肝阴虚。
如果胃部隐隐作痛、食欲不佳,那是胃阴虚。为什么不说脾阴虚呢?因为脾为阴中之至阴,所以脾阴虚主要是由胃阴虚引起的。
上面这些表现,不一定每个人全部具备。只要有一两点符合,就可以大致判断是偏阴虚还是偏阳虚。
当你知道自己是阴虚还是阳虚之后,你再看看主要的症状出现在哪一脏。要是咳嗽,不用说,肺一定有问题。要是是心悸失眠,那么病在心。这时候你就可以判断自己是这一脏的阴虚或是阳虚了。
反过来讲,如果你感觉哪一个脏腑不舒服,也可以对照判断一下它到底是阴虚了还是阳虚了,这样就可以对症调理了。
请问我是阳虚还是阴虚
你好, 考虑是肾虚有关,建议注意多锻炼身体,增强体质,不要吃寒凉食物.每晚睡前可以喝一杯纯牛奶.可以服用药物六味地黄丸治疗.祝你健康
阴虚和阳虚以及我的情况
根据您说的表现,阳虚是有的,但是阴虚不一定,口腔溃疡,口角炎是阳虚阴火上乘所至.至于用药要根据您的舌苔脉象来定.建议可以用金匮肾气丸和玉屏风散合方加减,桂枝15克 熟附片15克 熟地30克 山药25克 山茱萸25克 丹皮20克 茯苓20克 泽泻20克 黄芪25克 白术20克 党参20克 防风15克 炙干草15克 山栀10克.以上处方仅供您参考,建议您去看一下中医,再服药,千万不可自己用药.
阴虚和阳虚症状有哪些?
阴虚和阳虚也分很多种的,首先,我们来说说阳虚吧!
某些阳虚质的人,明明阳虚,偏偏要装“热”,出现长痘、口臭,甚至心烦失眠一类的“热火朝天”的症状。其实这是假象,是由于下焦阳虚,导致根基不牢,出现阳气虚浮的现象,虚浮的阳气飘到人体的上部,于是出现牙痛、口臭、心烦失眠、面部发红、皮肤油腻甚至冒痘等诸多貌似上火的症状。这种特殊的阳虚类型中医称之为“上盛下虚”或者“上寒下热”。同时,身体下半部分则表现出中医所谓的“寒像”:夜尿多、大便不成形、白带清稀、腰膝酸软等。这类人千万不可盲目败火,动不动就吃清热解毒药,一定要致力于解决阳虚这个根本,不然只会适得其反。
阳虚分为脾阳虚、胃阳虚、心阳虚、肝阳虚、肺阳虚、肾阳虚、胞宫虚等等。
所谓阳虚,就是阳的缺乏,所以阳虚质的人需要补充体内阳的元素。另外,由于身体长期缺乏“阳光”的温暖,这类人的身体往往处于一种寒冷的状态。温阳散寒是这类人保健养生的关键所在。《黄帝内经》将人体看做一个以五脏为中心的整体,而在五脏之中,肾和脾分别被称为“先天之本”和“后天之本”,补益从它俩下手会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中医认为,肾乃一身阳气之根,脾为阳气生化这源,脾肾阳气足,身体自然就安泰了。因些,治“冷”要治本,脾肾施补是重点,还要提醒的是,补讲究的是温补,不能急于求成,动不动就上大热的补品,这样只会适得其反,欲速而不达。
这类人不仅要顺应时节,在春夏季节重点养阳,平日的调理也重要。一日三餐要合理安排养阳的食物、药膳,尤其是早餐,与一天阳气的生发紧密相对,更要多多安排养阳的食物。
在进食温热性食物的时候,这类人要少吃甚至不吃生冷、性寒的食物和油腻难以消化的东西,不然你的温补工作就泡汤了。像兔肉、鸭肉、鸭血、柿子、苦瓜、香蕉、西瓜之类的食物,在中医看来都是性寒凉的,要少吃,甚至不吃,罗汉果、金银花、野菊花、薄荷等,虽说是夏季清凉败火、解暑消渴的好东西,却不适合这类人服用。沙冰、刨冰、冰淇淋、冰镇啤酒等也是他们无福享用的。
特别注意用药,抗生素、清热解毒的药物应尽量避免使用,以免使体内本就不足的阳气遭受打击。
除了通过进食来补充阳气,运动、良好的情绪、保暖都能帮助你累积和节约身体的阳气,如此日积月累,增强体内阳性能量,就能达到积少成多、量变到质变的效果,脱离阳虚质的行列。
阳是向上的元素,而阴是一种趋于沉降的元素。如果说阳相当于自然界的太阳的话,阴就相当于自然界的月亮;如果说火代表阳的话,那么水就代表着阴。阴给人的感觉就像月亮那样安静,就像水那样清凉;如果说阳性热,可以蒸腾化生为气。那么阴就是性寒,可以凝聚成形。也就是说,阴具有凉润、安静、内守、向下的趋势。在中医学中,阴被看做人体内一种具有滋润、濡养作用的物质,津液、血液等这类有形物质都被划分为阴。
阴虚就是人体津液精血等阴液亏少。阴液少了,机体缺乏滋润和濡养,阳也就无法被正常地克制了,阴阳一失衡,身体就会产生一系列不健康的变化。最显著的就是干燥和虚热。
这种干燥的感觉就像缺了水的大地,干涸,热气蒸腾。外显在身体上,则表现为皮肤容易出现细纹,鼻子老觉得干燥,它们都是身体缺乏滋润而发出的求救信号。
阴和阳是相互制约的,阴如果不足虚弱了,就不能制约阳气,于是阳就会相对的偏多,偏亢,阳盛则热,出现热的表现:嘴巴干干的,老想喝水,大便干干的,不好解。这种热尽管是一种虚热,却炙烤着人体,它不仅扰乱了人的心神,也致使体内缺乏阴这种让人静下来的元素,合得阴虚质的人老是睡不好,睡不安稳。身体缺乏滋养,同时又被虚火消耗,晚上又得不到充分的休整,这类女性自然想胖也胖不起来了。
阴虚质的女性如果不善于调理,任其发展的话,就很容易向病理转化,患上失眠、虚劳、高血压、性冷淡一类的疾病,感受外邪生病也容易“从热化”,也就是说,生病后容易表现出舌苔黄,发热,甚至生疮等以热为特点的症状。
阴虚可分为,肺阴虚、心阴虚、胃阴虚、脾阴虚、肝阴虚、肾阴虚,导致阴虚的因素有很多:热性的冷热病、太过的情绪、过度的房事、吃太多的辛辣食物、滥用温燥的药物。这些都会损耗人体宝贵的阴液,致使体质向阴虚型发展。
阴虚质是阴虚火旺造成的,自然要滋阴清热。其中,又以滋养肝肾两脏的阴为重。《黄帝内经》说“肝藏血”,“肾藏精”。血和精都是人体内重要的阴液组成,体内阴液足了,五脏六腑和各个官窍能够得到足够的凉润和滋养就不会干渴,虚热和干燥的症状自然迎刃而解。
阳虚应吃:狗肉、鸡肉、韭菜、核桃、荔枝、桂圆、肉桂、花椒、姜、蛤蚧、仙灵脾、鹿茸、鹿角、冬虫夏草、人生等
阴虚应吃:银耳、木耳、百合、甲鱼、鸡蛋、沙参、天冬、生梨等
阳虚症状:面色白、口淡不渴、自汗、小便多、大便稀、精神不振、耐冬不耐夏、性情静、舌淡苔白滑等
阴虚症状:怕热、干吃不长肉、舌头瘦瘦的、皮肤容易缺水、经常觉得烦燥、经常便秘、盗汗、脾气暴燥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