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玉米又叫玉蜀黍?
楼上回答和楼主的也没什么关系啊,我想叫玉蜀黍是因为黍也是一种农作物,和玉米象玉的米一样,古代有些地区不产水稻而产黍于是就叫玉黍,而很可能这个玉黍是从四川来的所以就叫玉蜀黍了
玉米为什么叫玉米?
因为玉米粒像一粒粒玉,所以叫玉米
玉米(拉丁学名:Zea mays L.)是禾本科玉米属一年生草本植物。别名:玉蜀黍、棒子、包谷、包米、包粟、玉茭、苞米、珍珠米、苞芦、大芦粟,潮汕话称幼米仁,粤语称为粟米,闽南语称作番麦。
什么是玉蜀黍粉???
为禾本科植物玉蜀黍的种子。其实就是玉米粉
玉米(学名:Zea mays),亦称玉蜀黍、包谷、苞米、棒子
玉黍是什么意思
玉米
同义词 玉黍一般指玉米(禾本科玉米属植物)
玉米(拉丁学名:Zea mays L.)是禾本科玉蜀黍属一年生草本植物。别名:玉蜀黍、棒子、包谷、包米、包粟、玉茭、苞米、珍珠米、苞芦、大芦粟,东北辽宁话称珍珠粒,潮州话称薏米仁,粤语称为粟米,闽南语称作番麦。
秆直立,通常不分枝,基部各节具气生支柱根。叶鞘具横脉;叶舌膜质,叶片扁平宽大,线状披针形,基部圆形呈耳状,无毛或具疵柔毛,中脉粗壮。颖果球形或扁球形,成熟后露出颖片和稃片之外,其大小随生长条件不同产生差异。雌雄同株异花,花果期秋季。[1]
我国玉米的栽培历史大约有470多年。目前我国播种面积在3亿亩左右,仅次于稻、麦,在粮食作物中居第三位,在世界上仅次于美国。全世界热带和温带地区广泛种植,为一重要谷物。
玉米味道香甜,可做各式菜肴,如玉米烙、玉米汁等,它也是工业酒精和烧酒的主要原料。
玉蜀黍是用什么来繁殖?
玉米,又称“玉蜀黍”、“苞谷”、“玉茭”、“棒子”等,它就是靠种子播种繁殖的。我们收获得棒子,把籽粒剥下来,晒干保存。等春季大面积播种就可以。
玉蜀黍(玉米)名称的由来?
没有那方面的意思哦!蜀黍高梁禾本科高梁属的1种。别名为蜀黍(古名)、芦穄、芦粟。 玉蜀黍,又名玉米、包谷、珍珠米、玉棒子、玉高梁、玉麦、粟米等,潮汕人则称为“燕美人”。在诸多名号中,显得格外别致、文雅。 玉米是一种很普通的作物,要是在收获季节,只花几分钱,就能“美人”在握,一慰 渴慕之情。可是在几百年前,普通士庶想一睹“美人”芳颜,却是望断秋水,难上加难的事。 玉米原长美洲,哥伦布发现新大陆后才辗转流传至欧洲和中亚。明朝嘉靖年间,据说才由到麦加朝圣的回教徒带来中国,所以又有“西番麦”,“西天麦”之称。由于物以稀者为贵,它最初是皇帝的专利品,故有“御麦”之称。后来才在华北一带种植,但“种者也罕”(李时珍《本草纲目》卷二十三)。一直到清代,才推广到南方。 从外地引进的东西,一般说来,都在相当长的时间内保留其原来称呼。据此,“燕美人”三字,当系“玉米仁”之讹读。但平心而论,这个讹读实在妙不可言。试想一下,那金灿灿或白莹莹的颗粒,多象丽人的金钗、皓齿;而匀称苗条的果身,薄如蝉翼的外皮,又恍若处于的腰段和随风飘曳的罗裙。更何况,玉米刚引进时,被视为珍品,只有鹅油蒸饼、熏鸭烧鸡一类的美肴才配得上和它摆在一起,借以点缀。既有迷人的外观,又有高贵的身价,确实非‘美人”而莫属。再者,玉米既从华北传来,华北古称燕赵,因此,以“燕美人”代称玉米,也就约定俗成,沿延至今。 当然现在网上蜀黍(“叔叔”的谐音)一般指出现在和LOLI有关的"邪恶"论坛.指那些喜欢LOLI带有拐带和推倒LOLI倾向的男人!
玉米在古文中称做什么
玉米,亦称“玉蜀黍”、“包谷”、“包芦”、“珍珠米”等。据考证,玉米原产于南美洲。7000年前美洲的印第安人就已经开始种植玉米。由于玉米适合旱地种植,因此西欧殖民者侵入美洲后将玉米种子带回欧洲,之后在亚洲和欧洲被广泛种植。大约在十六世纪中期,中国开始引进玉米。在此之前,中土无玉米。
玉蜀黍的别名和用途
玉蜀黍为禾科植物玉蜀黍的种子,又名玉米、玉麦、红颜麦、薏米包等。味甘性平。具有调中开胃,益肺宁心,清湿热,利肝胆,延缓衰老等功能。现代研究证实,玉米中含有丰富的不饱和脂肪酸,尤其是亚油酸的含量高达60%以上,它和玉米胚芽中的维生素E协同作用,可降低血液胆固醇浓度并防止其沉积于血管壁。因此,玉米对冠心病、动脉粥样硬化、高脂血症及高血压等都有一定的预防和治疗作用。维生素E还可促进人体细胞分裂,延缓衰老。玉米中还含有一种长寿因子----谷胱甘肽,它在硒的参与下,生成谷光甘肽氧化酶,具有恢复青春,延缓衰老的功能。玉米中含的硒和镁有防癌抗癌作用,硒能加速体内过氧化物的分解,使恶性肿瘤得不到分子氧的供应而受到抑制。镁一方面也能抑制癌细胞的发展,另一方面能促使体内废物排出体外,这对防癌也有重要意义。其含有的谷氨酸有一定健脑功能。 禾本科玉米属一年生草本。俗称玉米、苞谷、棒子、珍珠米等。重要的粮食和饲料作物。原产墨西哥或中美洲。栽培历史4500~5000年 。但其起源和进化过程仍无定论。中国玉米栽培已有400多年历史。相传于15 世纪初传入。分布于北纬58°至南纬40°之间的 温带、亚热带和热带地区。从低于海平面的盆地到海拔3600米以上地区,都能种植。以北美洲最多,次为亚洲、拉丁美洲和欧洲。在世界各类作物中,玉米种植总面积和总产量,仅次于小麦、水稻而居第三,单位面积产量居世界谷类作物之首。种植面积和产量以美国第一,中国次之,巴西居三。中国集中分布在从东北经华北走向西南的斜长形地带内,其种植面积约占全国总面积的85%。中国可分为6个玉米种植区:北方春玉米区;黄淮海平原夏玉米区;玉米植株形态西南山地玉米区;南方丘陵玉米区;西北灌溉玉米区和青藏高原玉米区。 为须根系,分胚根和节根。花为单性,雌雄同株。子粒为颖果,由果皮、种皮、胚和胚乳组成。子粒有黄、白、紫、红或呈花斑色。玉米喜温。种子发芽的最适温度为25~30℃。玉米为短日照的四碳植物 ,在砂壤、壤土和粘壤土均能生长 , pH6.5~7.0最适宜。耐盐碱力较差,以氯离子为害较大。玉米全生育期90~150天。可分为苗期、穗期、花粒期3个生育阶段。 根据子粒形状、胚乳淀粉性质及稃壳大小,可分为马齿型、硬粒型、甜质型、糯质型、爆裂型、粉质型、有稃型7个类型。 中国各玉米区的主要种植制度:东北、华北北部及西北部分地区为一年一熟春玉米区;华北平原以一年二熟夏玉米为主;西南和南方丘陵山区地形复杂,高寒山区以一年一熟春玉米、丘陵山区以一年二熟夏玉米,平原和浅山区以一年三熟秋玉米为主。栽培方式有单作,或与豆类、薯类间作和麦垄套种等。适期早播对其增产十分重要。根据肥、水条件和品种特性,合理密植,保证足够苗数和穗数是高产的关键。玉米需氮、钾较多,需磷较少,并可利用上茬剩余磷素,但土壤有效磷量低于10ppm时,施磷显著增产。对锌肥敏感,缺锌时生长受抑制。全生育需水量5600~6100毫米/公顷。苗期需水较少,拔节孕穗期增多,抽雄开花期最多,灌浆成熟期较多。玉米不耐涝,多雨地区应注意排水。果穗包叶变黄,基部黑色层形成,籽粒变硬时收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