育儿指南

看完《少年的你》,推荐12本绘本,让孩子认识和保护自己

毛妈平台投稿作者——龚琴Helen

育有男宝一枚,曾任帝都某国际学校中文主管五年,辞职后创立微信公众号K12谈”,致力于多角度分享国际教育K(幼儿园)至12年级各种新理念及尝试。

各教育公号特约撰稿人,兼全球各国际学校评估机构认证官,教师培训官及考官。以上所列,均属副业,主业为全职妈妈,辛苦并享受着。尤喜陪娃阅读,愿借此平台,将绘本之美好感受,与大家分享。

写在前面

《少年的你》火了好些天了,校园霸凌这个问题以前所未有的热度及关注度席卷全国。

数据显示,在中国66.1%的男生和48.8%的女生曾遭受一种以上的霸凌;8.1%的男生和2.9%的女生同时遭受4种以上霸凌。

而大多数学生遭遇校园霸凌后并不会告诉家长。

看看各种研究数据得出的概率,我们真的没法抱侥幸心理。

除了一遍又一遍呼吁社会大环境的改进外,如何帮助孩子自身找到正确的自我认同感,树立勇气及保护好自己,是父母从现在开始越早越好,最好从进幼儿园(前)就开始。

今天列的这些绘本清单,父母抽出时间和孩子们好好进行亲子共读,也许能从一个小侧面帮到彼此。

关于自我认同

1.《独一无二的你》& 《勇敢做自己》

作者:琳达·克兰兹

年龄:3-6岁

看完《少年的你》,推荐12本绘本,让孩子认识和保护自己

单看标题,就能明白作者想要表达的意思。小鱼丹尼即将长大,他带着父母分享给他的话开始了自己的探索。

图片很精美,颜色亮丽,文字也很优美,属典型的心灵鸡汤励志类。书本的语言对于低龄儿童来说,可能较为抽象不易理解。

父母可以先带着读一遍故事,再进行深层的解读,孩子会更容易接受。

2. 《小黑鱼》

作者:李欧·李奥尼

年龄:3-7岁

李奥尼先生经典作品之一,获得过1964年的凯迪克奖和纽约时报的年度绘本,作品颇有儿童哲学的色彩。

主角仍然是鱼,只是这里的鱼,更富有故事性,曲折性。

作者擅长暗喻,揭示人生的各种思索和意义。小黑鱼,可以是寻求自我,发现自我,再到认同自我的每一个努力之人。人的独立性,社会性在此绘本中都得到探讨。书中图片运用大量水彩,又自带儿童涂鸦的风格,亲切自然,有童趣亦有深度。

作者还有一本《鱼就是鱼》及《自己的颜色》,风格及主题都有些类似,值得一读。但就深度而言,个人觉得还是《小黑鱼》更胜一筹。

3. 《不一样的小豆豆》

作者:艾瑞克·巴图

年龄:3-6岁

贝琳达

爱极了这本书的创意,在大集体环境下,我们太容易同质化,不管有意还是无意。跟风效应,照搬的不只是大人,小孩子亦如此。我们强调批判性思维,强调探究,创新,书里的小豆豆简直就是践行这些特质的先锋者。这是一本告诉孩子各美其美意义所在之书。有时,与众不同,可以是让自己变得更好的不二法宝。

4. 《大脚丫跳芭蕾》

作者:埃米·扬

年龄:3-8岁

贝琳达

看标题,能大致推测出又是一个励志故事,要不然,大脚丫的人怎么能跳芭蕾呢?可故事里的主人公贝琳达偏偏热衷于此,尽管周边无数人嘲笑过她的一双大脚。当机会来临时,贝琳达最终凭借自己的完美表现获得更多专业团队的认可。

小时候,几乎每一个弱小,自卑的孩子,应该都曾有过被大众奚落,嘲笑的阴影。坚持做自己,最终找到属于自己的那片蓝天。这是每个被伤害过的孩子,都可以仰望,专注凝视的一种梦想,而他们,也值得这种梦想。

5. 《长颈鹿不会跳舞》

作者:吉尔斯·安德烈

年龄:3-6岁

长颈鹿不会跳舞

跟刚才《大脚丫跳芭蕾》有异曲同工之效的,都以跳舞为故事链条。长颈鹿杰拉德优美纤细,可就是膝盖外翻,被大伙儿认定不会跳舞。可当换了一种音乐,杰拉德发现自己原来可以跳得如此之好。

很多时候,人们的偏见及刻板印象根深蒂固,如何打破,并找到自信,需要一个契机,如果我们能成为孩子愿意改变的那个契机或开关,往往能事半功倍。

6. 《我喜欢自己》

作者:南希·卡尔森

年龄:3-6岁



大脚丫跳芭蕾

中国家长太喜欢将焦点放在别人家的孩子”上,自家的孩子好像大多是一副恨铁不成钢的画面。可如果稍微换位思考,又有哪个小孩会喜欢从小到大被人拿着当参照物,尤其如果还是那个差的参照物。

书里的小猪妹天性乐观,善于找到自己身上的各种发光点,可并不是每个小孩都能自带此属性,作为父母的我们,需努力帮助孩子找到自己的亮点及高光时刻。毕竟,我们需要明白的是,在这个世界上,如果想真正得到恒久的幸福,没有比喜欢自己,接受并悦纳自己更重要的事了。

关于安全感

7. 《我不敢说,我怕被骂》

作者:皮姆·范·赫斯特

年龄:4-7岁

绘本

各大平台的推荐语都是:明星邓超的推荐,但这本书的卖点远不是这个。

小孩子能感受到的最直接的爱,首先从安全感开始。《少年的你》电影中,无论陈念,还是小北,这种安全感是缺失的。想告诉大人,却不敢告诉,或者根本无人告诉。这本书教我们,小孩需要更主动些,然而,大人又何尝不需如此?

8. 《没事,你掉下来我会接住你》

作者:马克·斯珀林

年龄:6-12岁

校园霸凌

小孩子的想象天马行空,他们的很多恐惧在大人眼里看来亦莫名其妙,可如果真要给孩子安全感,大人就得采取平视角度,不能理所当然漠视。

全书借由一问一答”的设问方式提炼出一条结实的保护链”。特别有法国电影《蝴蝶》里的浪漫童趣。

看这个标题,就会让我无端联想到《少年的你》里,小北对陈念说的那句话:你保护世界,我保护你。” 多美!这个世界很可怕,这个世界也很美好,对孩子说,我们一起探索吧!不管会不会摔跤,摔得有多重,都有爸爸妈妈接住你,扶着你,加油!

9. 《妈妈,你会永远爱我吗?》&《爸爸,我害怕了怎么办?》

作者:阿斯特丽德·戴斯博尔德

年龄:3-6岁

我喜欢自己

绝对的温情,我读得很感动,诗一样的语言,父母对孩子可以有的爱,都好像借此表达出来。

我不确定我和娃共读此书时,他的脑袋瓜里在想些什么,但我知道,他听我读这个的时候,会特别安静,且嘴角带笑意。也许,哪一天,他就愿意和我一起探讨书里的内容了呢?这套书,可以给孩子无限勇气和爱,点个赞。

10. 《魔法亲亲》

作者:奥黛莉·潘恩

年靓:4-7岁

长颈鹿不会跳舞

此书特别适合对上幼儿园有恐惧感的孩子。如果说刚才的《妈妈,你会永远爱我吗?》系列更多是从语言的角度传达父母的爱,而《魔法亲亲》则是从行动上给孩子勇气。

小浣熊借由妈妈在自己掌心上的吻,感受到妈妈对自己的爱及信任,进而生出无限勇气。行动也好,语言也好,我相信,中国家长都有在做,只是更多以更委婉的形式表达出来,有时,直接一点会不会更舒服,更容易些,会少了很多猜测,很多误解?

另外,关于幼儿园的绘本,其实还有很多,关于安全感这方面的,类似的还有《在教室说错了没关系》《幼儿园的一天》《我爱幼儿园》等,限于篇幅,这里不再展开。

关于人际交往-自信,爱与宽容

11. 《和我一起玩》

作者:玛丽·荷·艾斯

年龄:0-6岁

大脚丫跳芭蕾

很温暖的一本书,简单的铅笔画,勾勒出了一个小女孩如何与大自然互动的好玩场景。想融入集体,却不知如何融入,从最初的小心翼翼,再到后面的打成一片。不想刻意去扣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等一些书评人常给的主题,简单和孩子一起读,就能轻易感受到友谊生根发芽的美好,这关乎彼此之间的爱与勇气。

12. 《假如狐狸和兔子互道晚安》

作者:卡尔廷·舍雷尔

年龄:2-6岁

勇敢做自己

书很有意思,充满了机智与幽默,但更传递出了宽容与爱。

狐狸要吃兔子,兔子想尽办法让狐狸帮他完成各种睡前仪式,比如讲睡前故事,送他去床上,唱催眠曲等等,最终狐狸累得不行自己睡着了。

如果说故事到此结束,至多也就表现出了兔子的聪明。可好的绘本,一定有其更高明之处。结尾,兔子的爸爸妈妈看到了平安归来的小兔子,也看到了正在酣睡的狐狸,正要趁机偷袭,小兔子制止爸爸这样做。他们一起把狐狸拖出兔子洞,关上了门。

这个绘本里的小兔子选择了中国古话里的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宽容。

很多时候正是宽容与爱,化解了矛盾及冲突的最根本源头。

最 后

不知大家是否还喜欢今天的分享?文中的分类其实无需绝对化,因为我相信,好的绘本在主题的讨论上是可以多样的,围绕此话题,欢迎分享您喜欢的绘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