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位16岁的高中女生,因为爱美,每天花费40分钟洗头、吹头发,然后再花费40分钟做发膜,保养头发。而她又是一位成绩不错,你对她的期望是力保211,冲击清北校”,你会怎么做?
我猜如果是《小欢喜》里的乔英子妈妈,一定会拿出大剪刀,咔咔两下把头发剪成短发。轻松解决问题。的确头发没有了,自然问题也就没有了。
但这么做真的解决问题了吗?
《小欢喜》中的乔英子,被妈妈高压的逼着上进,一度有中度抑郁症。母女两人都歇斯底里的认为,对方怎么这么不懂事,女儿还差点跳河。
但这位有头发劲敌”的妈妈是佐藤亮子,日本著名的成功妈妈。26年间,接力把四个孩子,三男一女送进东京大学医学部。她的处理方式高明得多。
前面三个儿子每天花在洗澡的时间不超过15分钟,佐藤妈妈确实对80分钟的洗头护发如临大敌。但她也明白,强行剪掉孩子的头发,既不尊重孩子的人格,也会打击孩子的备考积极性,这么做只是解决了表层的问题,却会引起更严重的问题。
佐藤妈妈,先买了一个理发师专用的大功率吹风机,这样洗头的时间就缩短了一半。然后帮女儿洗澡,搓背,时间又缩短了一半。一边搓背一边想着,孩子上了大学就要离开家了,就好好享受这段难得的时光吧。
这是《最好的学区房就是你家的书房》这本书里最让我感动的地方,没有催促孩子快点快点,抓紧时间。”润物细无声的就解决了问题。
我,坐在斜阳浅照的石阶上,望着这个眼睛清亮的小孩专心地做一件事;是的,我愿意等上一辈子的时间,让他从从容容地把这个蝴蝶结扎好,用他五岁的手指。—龙应台《孩子,你慢慢来》
但大多数父母做不到,这是为什么呢?
1.孩子做事超过了必要的时间
穿个衣服要多久?2分钟够了吧,孩子扣一颗扣子要2分钟。
洗个脸要多久?10分钟够了吧,孩子要半小时,洗完还要把毛巾挂起来,把毛巾角对齐拉平。
每天有多少时间浪费在磨蹭上了?省下这点时间干什么不好?
也不是真的想催孩子,关键大人跟着时间耗不起。8点钟要上班,7点钟要出门,出不了门可不就着急了么?
这么说起来,好像也确实无奈,实在不行,就只能替孩子做,谁让我们的生活都是连轴转的呢。
但明明大人曾经也是小孩子,也是在无数的练习中才能熟练做事。对孩子来说,摸索也是学习必要的过程。
从学习的角度来说,每一步都算数。什么都可以外包,但学习不行。
2. 孩子的专注力不足
有时候孩子做一件事需要的时间很长,并不是这件事对孩子来说很难,而是做着做着方向就跑偏了,因为孩子的专注力不足,能集中在一件事情上的时间很短。
由于这种时候,父母轻声的提点一下,把孩子拉回来就可以了。但孩子肯定不会只走神一次,不断提点,不断走神,终于耗光了父母的耐心,日常提点就变成了日常催促了。
相比之下,还是上帝视角的说教轻松。算了,还是说教吧。
3.多等一会儿,也许会发现真相
诸葛大力是《爱情公寓》第五季出现的学霸,大宝追剧的时候跟我说,我以后要像诸葛大力一样。
老母亲以为,终于开窍了,要积极上进了,这也算追剧的意外收获吧。但老母亲的直觉告诉我,好像有点不对。
为什么呀?”老母亲按耐住激动。
我要像诸葛大力一样,20岁开始谈恋爱!”
好吧,多等一会儿,才能听到真相。虽然老母亲只激动了一秒,但果然老母亲还是了解小朋友的。
总结
也许不能在所有的事情上让孩子慢慢来,也不必在所有的事情上都等待。但如果孩子慢下来,也不那么会影响到别人,就让TA慢慢来吧。
慢慢探索,慢慢长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