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朋友的推荐下去看了一下,去看了一部最近新上映的电影《少年的你》。
电影拍得不错,几个年轻的演员演得丝丝入扣,很是感动。
这是一部讲述校园暴力的电影,校园暴力在我的身边并不多见,当然我没遇到但并不代表没有。

只是我相信每个有小孩的家长,在孩子们一起玩耍、相处的过程中,或多或少都遭遇过,被熊孩子欺负,或者欺负别个小孩的事情。
例如一,我有个男同事,就时常带着炫耀的色彩向我们吐槽他的儿子:
昨天被老师罚站了,因为在他趁人不备之时,在背后一脚把一个女同学踢倒在地;
今天又被小区的邻居投诉到了家里,因为在小区玩耍的时候为了抢地盘,打伤了邻居家小孩。
总之,我们都知道这个同事家里有个调皮捣蛋的熊孩子,但每次他跟我们吐槽的时候,我们却丝毫感觉不到同事的担心,相反还能看到该同事的阵阵优越感。
例如二,前些日子我一朋友十分愤怒地向我抱怨:
在商场儿童游乐区,她一走神的功夫,便听到儿子大哭起来,一询问才知是一个比他高大的孩子抢了他的玩具,他不甘心上去推了一把高个孩子又把玩具抢了回来,结果那个高个孩子朝着他儿子的脑袋狠狠凑了两拳。
朋友心痛儿子被凑,但还没开口说什么,那个高个子男孩的母亲跑了出来,一把护住自己的儿子对他们母子说:你儿子也太不合群了,我儿子很受小朋友欢迎的,看他可怜跟他玩一会儿,却不识好歹!儿子,走,我们不理他!”

以上两个例子,我总结为溺爱关系下形成的熊孩子。
主要表现为:
1、父母自己蛮横不讲理,孩子有样学样。
曾经看到网上,一位妈妈问她犯了错的儿子:为什么要打女同学?
儿子不以为然地回答道:我看爸爸经常这样打你啊!
2、父母鼓励孩子在外要霸道一点,以免受别人欺负。
像我那位男同事一样,虽然看似是在跟我们吐槽他儿子调皮不好管教,但从他那洋洋得意的模样中就可以看得出来,他儿子的所作所为,都是他一手调教出来的。
3、父母不分青红肥皂白的护短,助长了孩子的威风。
我那朋友遇到的熊家长就是一个,两个孩子之前根本就没认识,为了护着自己的儿子,居然还向别的孩子泼脏水,怪他不合群。
在溺爱的环境下成长的孩子,家长看似是在保护他,但迟早有一天会害了孩子。
有句话说得好,你的孩子你不好好教育他,将来会有人帮你教育他!

那么,除了溺爱,我们还能如何培养出一个熊孩子呢?
答案是:养而不教。
这样的父母我们大致分为两类:
1、父母不尽教育孩子的义务。
经常看到有人在网上感慨,所有的职业都要经过面试考试才能上岗,唯独做父母不用。
有些父母自己的生活过得混乱不堪,或者自己都还是个孩子,在教育孩子的问题上,除了打、骂,从来都没有跟自己的孩子正常沟通。
他们甚至觉得因为自己是父母,就可以肆无忌惮地打骂孩子,孩子也必须无条件的服从。
那么孩子在这样没有爱的生活压迫中,很容易将暴力发泄给别人。
其实,这样的父母往往也是在这样的家庭环境中长大成人的。
看看,不对自己的人生负责,不对孩子的人生负责,居然可以代代相传。

2、父母自身心理扭曲,傲慢无礼。
电影《少年的你》中的魏莱,原本出生在一对知识分子家庭,家境优越。
但这个高阶家庭的父母却是自视甚高,永远认为自己是对的,有问题的都是别人。
对孩子的教育也是自恃权威,不容孩子的任何挑战。
孩子在这种高压力下,也会变得目中无人,任意妄为。
父母自身的心理扭曲,也同样扭曲了孩子的心灵。

最后,对于尽职尽责的父母,一定还会说:我们可以尽心教育自己的孩子,可以别人家的孩子父母不管不教,我们能有什么办法?
是的,我们也没有办法,但是如果遇到这样的熊孩子熊家长,请至少做到以下两点:
第一,父母一定不要逃避困难,不要认为那只是孩子们之间的玩闹,要保护好孩子免受欺负,同时也要支持孩子勇敢站起来保护自己。
父母可以找对方家长沟通,可以向学校寻求庇护。
国家对未成年人保护法修订草案中,也增设网络保护”政府保护”等要求,进一步明确细化家庭、学校和社会责任,必要的时候可以拿起法律的武器保护孩子。
第二,如若真遇到不讲道理的熊家长,请带着孩子远离伤害。
当我们以一已之身无力对抗的时候,我们还可以给孩子转学,甚至可以搬家,给孩子创造一个好的成长环境。
总之就是要支持孩子,孩子在外被欺负一定不能因为害怕独自忍受,要让孩子知道无论遇到任何困难,父母都在身后支持和保护着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