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是什么?
家,是编织着梦和酸甜苦辣的窝。
家,不是战场,不是棋局,无需分个胜负,不必争个输赢。
一家人过日子,有包容,有迁就,才会有其乐融融。
男人是哲学,女人是诗,相融才能越来越美。
一个家庭的幸福,不在于财富多少,房子多大,而在于能遇事不指责,不争对错,互相包容。
不指责,夫妻更和睦
两个人从风花雪月走到柴米油盐,难免会有冲突,日子那么长,如果婚姻生活满是抱怨和指责,夫妻间的情感就会慢慢褪色。
遇事不责备,是夫妻关系的调味剂。
《韩非子》曾有言:
夫妻关系,非骨肉之亲;爱则亲,不爱则疏。”
夫妻之间,少一份抱怨,多一份理解,遇事不责备,才能经营好一个家庭。
一位金婚老妈妈,在他50周年纪念日上,说出了他婚姻保持幸福的秘诀。
她说:从她结婚那天起,就决定列出丈夫的10条缺点,当他犯了其中某项错误时,我就决定原谅他。”
当有人问,那10条具体的缺点是什么的时候,她却说:
老实说,我始终没有把那10条缺点具体的列出来,每当他做错了事,气的我直跳时,我都会先冷静下来,并告诉自己,算他运气好,犯的错是我可以原谅的那一个。”
在婚姻的旅途中,不会总是艳阳高照,也同样有风霜雨雪。
面对生活中的一些小矛盾,学会宽容和忍让,你就会发现,幸福其实就在你的身边。
夫妻之间并非一物降一物,而是一物容一物。
婚姻并非一地鸡毛,而是爱和宽容。
相互包容,相互理解,遇事不指责,收起身上的刺,温暖对待自己的爱人,彼此之间才会更加亲密。
一个好的家庭,从来不是大富大贵、锦衣玉食,而是于平常生活之中,相互谅解,互道晚安。
一生即使风风雨雨,也会有人和你一起步履蹒跚。
不指责,亲子更融洽
良言一句三冬暖,恶语伤人六月寒。
有时候,语言可以是庙堂之上的阳春白雪,也可以杀人不见血的谋杀之刃。
一个家庭,对子女的教育尤为重要,而无止境的责备,会对子女的身心造成不可逆的伤害,因为,诛心比诛身更可怕。
国外有这样一则新闻,父亲看到整天沉迷于游戏的儿子,愤怒的拿来一把手枪,说:有种你就别活了!”
结果,儿子真的扣动了扳机。
一位女博士的母亲惯用语言鞭挞”来刺激女儿。
一次,女儿终于忍不住地问妈妈:是不是永远没法让你满意?”
妈妈:你以为你自己做得很好?”
早已崩溃的女博士毅然翻窗跳楼。
言外之音,一声一咳,俱带感情。
不经意间含有语言暴力的责备,会成为孩子一生的枷锁。
是伤人,还是温暖,这取决于为人父母的态度。
人最容易犯的错误,就是把温柔和客气给了陌生人,却把最糟糕的脾气和责备,留给了最亲密的人。
梁启超特别懂得和妻子、孩子的相处之道,从不过度责备,正是在这种温馨的家庭氛围中,他的九个孩子都取得了不起的成就。
泰戈尔说过:槌的打击,不如水的载歌载舞。”
教育孩子,我们更应该选择鼓励和尊重,不去过多责备打击,这样,会和孩子相处的更像朋友,无话不谈。
其实,每个孩子都是来到人间的小天使,如果父母能少一点责备,多一点鼓励,孩子会更积极,更努力。
好好说话,不过度责备,是对孩子最好的爱。
父亲的格局
决定孩子的高度
经常听人说:一个好父亲,胜过200个好老师。
父亲对孩子的影响,给予孩子的教育,是任何人都比不上的。
在父亲的陪伴与教育下成长的孩子,会更加乐观、开朗、自信、上进,比起从小缺少父亲陪伴的孩子,各方面的优势都很明显。
父亲意志坚定,孩子就学会了百折不挠;
父亲勇敢独立,孩子就学会了坚强无畏;
父亲胸怀宽广,孩子就学会了大度包容;
父亲是非分明,孩子就学会了坚持原则……
榜样的力量,是巨大的。
正如教育学家苏霍姆林斯基所言:
每个父亲都是使者,只有使者不断进修,端正自己的观念和品行,所培养出的孩子才能自立于人群之中。
在一个家庭中,父亲就是孩子最好的榜样,也是最好的教育资源。
每个男人都可能成为父亲,但不是每个父亲都有能力成为一个好父亲。
成功的孩子背后,一定站着成功的父亲,给孩子树立优秀的榜样,建立远大的格局。
父亲的格局,决定了孩子的将来,是孩子成长过程中最需要的力量源泉。
母亲的情绪
决定孩子的命运
莫言在诺贝尔文学奖的领奖台上说过,影响他一生的人,是母亲:
母亲教会了我什么是大爱和亲情,什么是宽容和理解,什么是怜悯和同情,什么是诚实和耻辱,
什么是坚强和不屈,什么是人生和处世,什么是学习和生活,什么是梦想和志远。”
如果说父亲是家庭中的掌舵者、领导人,那么母亲则是一个家庭的调节阀、供氧机。
对于孩子来说,父亲是最信任的人,母亲就是最依赖的人。孩子最大的安全感,来自于母亲。
在孩子很小的时候,母亲就要给予充分的爱,让孩子体会到安全感,从而产生对于他人、对于这个世界的信任。
英国教育家巴卢说过:
教育始于母亲膝下,孩童耳听一言一语,均影响其性格的形成。
母亲喜怒无常,孩子就恐惧担忧;
母亲怨天尤人,孩子就郁郁寡欢;
母亲温和慈祥,孩子就乐观温暖;
母亲宽容大度,孩子就有同理心。
母亲决定一个家的温度,更在潜移默化中决定着孩子的人性温度。
教育好自己的孩子
是父母这辈子最重要的事业
《人民日报》曾经发文指出:教育好孩子,是父母一生中最重要的事业。
无论父母赚多少钱,取得多大的荣誉,都比不上教育好自己孩子的那种骄傲。
父母是孩子的终身教师,怀有对孩子一生的责任。
作为孩子最主要的模仿对象,我们要给予孩子优秀的习惯、品质、人格和处世态度,为孩子的成长打好根基。
家庭是孩子的第一课堂,也是孩子一辈子的课堂。
作为影响孩子时间最长、意义最深远的地方,我们一定要重视家庭教育,为孩子的成才做好准备。
教育是一场漫长的修行,不只孩子要学习,家长也要不断学习,不断成长。
教育家马卡连柯说过:
不要以为只有你们在教训孩子、命令孩子时才是教育,在生活的每时每刻,甚至在你们不在场的时候,都是教育!”
为了孩子,我们一定要以身作则,时时、处处、事事严格要求自己,成为孩子的好榜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