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们会发现生活中有很多人是左撇子的情况,也就是说相对右手而言,这类人更加倾向于使用左手。因为与大部分人不同,左撇子也会受到大家更多的关注。在孩子的教育问题上,父母们发现孩子有左撇子的习惯时,应该怎样应对呢?左撇子的孩子真的就更聪明吗?
前段时间和亲戚聊天,亲戚说发现自家孩子更加喜欢左手。平时一些抓拿动作孩子都是通过左手来完成的。对此亲戚有一些担忧,担心孩子以后是个左撇子,这样学习写字就会有一些困难。但是亲戚也听老人说孩子左撇子会更聪明。亲戚不知道哪种说法是对的,对于孩子左撇子的习惯到底要不要纠正?
可能是出于从众心理的影响,亲戚希望孩子也能够习惯用右手。于是当孩子用左手抓拿的时候,亲戚就会阻止孩子,然后强迫孩子用右手进行。但是一段时间下来孩子的习惯并没有改变,仍然更喜欢用左手。亲戚对此有些担心,觉得左撇子并没有人们说的那么聪明,反而觉得孩子的习惯总也不能够改善是孩子愚笨的表现。
发现孩子是左撇子的父母都会有类似的担忧,一方面抱有孩子更聪明地侥幸,一方面又担心会为孩子的生活带来不方便。那么对于孩子是左撇子的情况,家长们需不需要纠正呢?
孩子是左撇子,该不该管管?事实上,孩子左撇子是很正常的发育情况,并非是一种特殊的疾病,所以家长们对此应该放轻松。如若父母惯用左手,孩子也有同样行为习惯的概率达到了46%。人们习惯于使用右手,但是不可否认的是在人群中有10%的人就是左撇子。

因为生活中很多的便利是为习惯使用右手的人提供的,这就使得左撇子会受到一些限制。但是除此以外孩子是左撇子的话,并不会带来一些过于严重的负面影响。美国前任总统奥巴马就是左撇子,有很多的科学家、艺术家,他们都习惯使用左手。所以说父母完全不必对此耿耿于怀,更不需要刻意去纠正。
事实上很多是左撇子的孩子,即便父母对其纠正也很难看到孩子的改变。因为有研究表明,孩子是左撇子的话,父母刻意的勉强孩子改变,最后只能够有5%的几率成功。可见这个概率是较小的,父母们也不必因为改变不了孩子的习惯而觉得孩子愚笨。也有这样一种说法,左撇子的孩子更聪明,但是事实上真的如此吗?左撇子的孩子有哪些特征表现呢?
惯用左手的孩子真的那么聪明吗?事实上,这种说法并没有理论依据,二战以前人们甚至认为左撇子的人是怪物,在二战后人们才逐渐调整对于左撇子的人的认知。惯用左手的孩子智商高,这自然也是一种民间的流传,直至今日也没有科学研究可以证实。科学家们认为左手和右手同时灵活运用的人才更聪明。
左撇子的孩子在竞技中更加有优势。只因为大多数人习惯使用右手,在肢体动作上也会有所侧重。这就会使得左撇子的人能够做出出其不意的举动,这也是世界上很多运动员他们都是左撇子的一个原因。
左撇子之所以会让人们聪明的印象,这主要是因为人们关注点有所侧重。比如说美国总统克林顿当选后,人们发现其是左撇子,于是就有了左撇子的人更聪明的传言。即使在美国历史上不是左撇子的总统很多,但是人们却因为对于少数的关注而更加注意左撇子的总统的当选。
当人们习惯于使用右手时会被定义为是左脑型,也就是说会依靠左脑更多,而习惯使用左手的人就会被定义为是右脑型,倾向于右脑更多。但是其实这样的说法是错误的,因为有研究表明有70%的左撇子仍然是左脑型,只有30%的左撇子属于右脑型或者是左右脑均衡的状态。

在2010年的时候,英国等三国科学家对800多个样本进行调查,最后发现左撇子和更习惯使用右手的人,在智力方面并没有较大差异。虽然左撇子并不会证明孩子更聪明,但是在教育方面父母们也应该有差别的对待,那么对于左撇子的孩子父母应该怎样教育呢?
有一个左撇子的孩子,家长该怎么教?不要强行纠正。很多家长会出于让孩子合群的心理,会对孩子左撇子的情况进行纠正,但是父母过分的强调反而会增加孩子的心理负担,过分强行的纠正会导致孩子更加难以正视自己使用左手的习惯。严重的话甚至会导致孩子产生心理阴影,只有造成孩子口吃的可能。

为孩子营造方便的环境。因为孩子习惯使用左手,家长们可以在这方面有所重视,比如说为孩子营造一个方便使用左手的环境,这样孩子在生活中会更加的方便一些,不会出现一些尴尬的情况。
注意孩子的安全。有一些设施是为习惯右手的人设计的,那么左撇子就会有一定的安全风险,家长们有必要注意到这一点,适当的提醒孩子注意安全。比如说在孩子入园后处于社会环境中,孩子习惯使用左手可能就会磕磕绊绊的,家长们有必要和老师沟通一下。
生活中不乏有喜欢使用左手的人,所以家长们不要过分的强求孩子改变。让孩子自由的发展,同时找准机会训练孩子的右手,让孩子左右手都能够灵活的运用起来,这对于孩子的智力发展也是有帮助的。家长们不要刻意的去要求孩子改变,这会让孩子的自我评价降低,甚至会造成孩子自卑心理的产生,不利于孩子的社交能力发现。
互动话题:大家对于左撇子的孩子的教育是怎样看待的呢?对此又有哪些经验分享呢?欢迎留言。
大家好,我是小岳岳的妈妈,有三年的育儿经验,希望可以帮助更多的人解决育儿难题,和大家在育儿的道路上越走越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