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4148字 | 建议收藏后阅读
一、多数家长对天赋”培养不够重视小怡3-4岁的时候就喜欢钢琴,但是小怡妈妈觉得,应该等上小学后,成绩方面没问题再去学习比较好。
同时也和女儿约定了,如果她一年级的成绩还不错,就可以去钢琴的兴趣班了。
今年小怡一年级成绩不错,于是妈妈就给她报了钢琴班。
但是没多久,小怡妈妈就开始了对女儿的钢琴天赋有所怀疑了。
个别年纪很小的学员,一听音乐就能判断是哪种类型的钢琴曲,甚至各种风格都能分得出来,然后练习流畅、学得也快。
而自己女儿算不上太笨,但也和大部分普通学员一样,明显没有他们那么快。
本来小怡妈妈认为小姨对钢琴有兴趣,应该能学得挺快的,天赋应该也不错才是,怎么就还不如年纪更小的孩子呢?

现在很多家长,一般会等孩子进入小学后,成绩不太差再报一些兴趣班,从数据上看大多数报的年龄也都在小学的中高年级。
其实这种做法已经违反了天赋递减规律”,错过了孩子培养天赋的最佳期,之后再去培养,已经很难再有天赋了。
天赋递减规律(才能递减法则):
人的潜能遵循着一种奇特的规律,这就是天赋递减规律。
随着年龄的增大而递减,教育得越晚,孩子与生俱来的潜能就发挥得越少,因此对孩子的兴趣、技能、习惯、性格、品德教育开发应该是越早越好。
英国司各特伯爵的儿子,婴儿时的小司各特跟着父母出海旅行,船被巨浪打翻,全船遇难,只有小司各特爬上了一个荒岛,后来被一群大猩猩收养。
20多年后,一艘英国商船在岛上发现了小司各特,他像大猩猩那样灵巧地攀爬跳跃,在树枝间荡来荡去,不会用两条腿走路,也不会一句人类的语言,当时人们将他带回英国,引起了巨大的轰动。
科学家们像教婴儿那样教导小司各特,力求他学会人的各种能力,以便他能够重归人类社会。
他们花费了10年功夫,小司各特终于学会了穿衣服,用双腿行走,虽然他还是更喜欢爬行。
但是,他始终不能说出一个连贯的句子来,要表达什么的时候,更习惯像大猩猩那样吼叫。——后来改编成人猿泰山的故事

之所以小司各特很难再拥有正常生活,是因为错过了小时候的语言学习能力的最佳期,已经难以挽回了;同样如果家长错过了某个天赋的培养最佳期,那孩子就很难在这方面做得很好,出现没天赋”,天赋一般”等情况。
蒙泰梭利在《吸收性的心智》一书中明确指出:
生命中最重要的时期,并非大学念书的阶段,而是人生最早期,它是智力形成的最重要时期。
而且,不仅是智力,还有其他的心智潜能。
假如把儿童生来就具有的潜能以100分来计算,如果从孩子一生下来就进行科学的教育,那么很有可能孩子长大后就会具有100分的能力。
如果从5岁开始教育,我们假定仍旧进行十分科学的教育,那么长大以后,只能具有80分的能力。
如果从10岁开始教育,就是教育得再科学,长大后也只能达到60分。
如果到15岁以后才开始教育,成人后连40分都难以达到了。
注:这里的教育并非背算计,爱因斯坦在霍金的《时间简史》里表明,这些只能算是接受了训练,而非接受教育。

有多少家长意识到早期教育天赋递减规律”的重要性?
《早期教育现状与需求调查报告二》显示:
只有38.1%家长认为0-6岁是儿童早期教育的主要阶段。
只有6.7%家长对早教机构提供的服务非常满意。
而67.2%的4-6岁儿童的家长认为培养孩子的独立性和自理能力”是其让孩子参加托幼机构的主要原因
显然多数家长并没有意识到天赋递减规律”的重要性,反而以培养孩子的独立性和自理能力”作为参加早教和幼儿园的主要目的。

为什么家长没有意识和遵循天赋递减规律”?
01 家长工作时间长,精力少。据《世界各国人均工作时长排行榜》显示:每年工作时长动辄达到2000小时的我们,在全球排到前三名,远多于发达国家。
过长的工作时长,导致父母一天耗费的精力过多,所以希望早教和幼儿园尽早培养孩子的独立性和自理能力”,同时也减少了早期培养孩子各种天赋的意识。
02 国内相关行业急于功利,导致教育资源不足。比如有两家公司一家是以游戏为主的公司,每年营收超过3000万,所以同行里都会觉得这是一家成功的公司,也能得到更多的资金发展。
而另一家公司则是做教育的,由于该公司的教育项目成本耗费很大,年营收不到500万,于是这同行认为是失败的,接下来拿不到更多的资金,无法继续发展,只能被迫转行转型。
同样的情况,我们看一下隔壁的日本,儿童设计天赋培养的神作《啊!设计》,这是一部各行业设计大V给孩子培养设计天赋的短片合集。
当时大部分人都没有考虑是否能赚大钱的问题,仅仅是为了更好培养孩子天赋而作,同时非常多各行业的设计大V,主动参与其中,正是他们非常注重儿童天赋教育,让这部作品至今难以超越,从而让更多类似节目相继出现。

01 潜移默化地开启天赋。擅长用音乐开启天才教育的铃木镇一老师,在长期的教学中,他发现在学习某种技巧的时候十几岁的孩子,很难才掌握学习的技能,几岁大的孩子就很容易就学会了,年龄越小的孩子学习效果就越好。
他给一批刚出生的孩子听各种古典的音乐,直到5个月后才停止。
第5个月之后,他把一些陌生的音乐加到孩子平时,听着音乐当中去。
结果这些5个月大的孩子,竟然很容易就分辨出来。
如果不是熟悉的,脸上就会显示奇怪的表情。
如果听到熟悉的歌曲的时候,这些孩子脸上露出微笑,身体会随音乐晃动。
哪怕有的古典音乐非常接近,他们都能一下子分辨出来。
如果是十几岁的孩子去练习这些音乐的分辨,都会显得十分困难。
这些孩子年纪再大一些后,学音乐相关的技能,例如小提琴钢琴的时候,他们的吸收速度和学习效率,远远要超过其他没有听过音乐的孩子,表现出优越的天赋来。
早期启蒙教育进行得当,可以潜移默化的开启孩子的天赋,例如音乐相关的天赋,体育相关的天赋,语言表达方面的天赋,习惯方面的天赋等等。
等他们年纪再大一些的时候,去学习相关的技能,更加容易超越同龄人。同时学习效率也会更高,可以说是事半功倍。

02 节省后期教育的时间,成本和精力。
在小学时期的兴趣培养,占了所有时期的7成到8成,但到初中时期、高中时期,只有不到4成学生会延续兴趣。
除了学习压力之外,只要是继续兴趣的学习发展,耗费的时间成本和精力过多,从而中断的。
如果在早期的教育当中,培养了习惯方面的天赋,那么在后续的教育当中,这些天赋和基础会发挥巨大的作用。
很多家长在小学的时候,觉得某些孩子特别聪慧,一点就明,一讲就懂,好像不用怎么努力一样。
其实就是他们六岁以前,父母把他们的天赋培养起来了。
所以后续发展,自然就节省了很多时间成本和精力了。

03 成功可以复制,天赋也是。成功可以复制意思是一个人如果在某个领域上达到了成功,那么他再去做其他领域的时候,他就会借助这个领域的成功经验,来帮助自己在其他的领域同样成功,这就是成功可以复制的现象。
比如这些年国外一些像微软IBM的大型公司,他们在招聘员工的时候,除了技术上的要求之外。时不时会附加一条:如获得市级比赛冠亚军,兴趣比赛成绩优秀者优先。
这是因为这些大型公司明白成功是可以复制的这个道理,招聘的员工如果在某一些领域取得了成功,那么他自己的本职工作上也有可能会借助这些经验,让工作做得更好。
而天赋也是同样的,数据显示,如果孩子对一门外语表现出有天赋,掌握了这门外语后,他再去学另一门外语的时候,效率远高于其他学生。
这是因为在一门外语上已经有了一些天赋,这些天赋帮助孩子掌握了学习外语的技巧。
那么这个时候再去学习另一门外语的时候,这些技巧大多都是可以用得上的。

天赋敏感期”是孩子在特定时候非常容易学习某技能的时期,而遵循天赋递减规律”关键是在天赋敏感期”里培养,而不是过后再培养。
同时结合刻意练习”的方法,让培养效率更高。

天赋敏感期
佛罗里达州立大学心理学家 K. Anders Ericsson提出刻意练习”方法:
有效进步的关键在于:找到一系列的小任务让受训者按顺序完成。这些小任务必须是受训者正好不会做,但是又正好可以学习掌握的。
完成这种练习让参与者思想高度集中,脑神经高度运动,从而不断提升。
刻意练习”的理论目前已经被广泛接受,有四大步骤:预备、计划、行动、检查和反馈。
这里拿孩子3-6岁的其中一个敏感期音乐和绘画的敏感期”举例说明。
[正确步骤]
预备:搜集该敏感期培养天赋需要做的一系列任务计划:任务按难度排好顺序行动:陪伴孩子一起完成检查和反馈:给孩子点评打分,鼓励孩子持续完成任务
01 预备:搜集该敏感期培养天赋需要做的一系列任务
例如孩子比较喜欢绘画,从网上收集该敏感期培养天赋要做的一系列任务,主要有以下四个:
油画、山水画、人物画、风景画等等不同画作类型的大师作品多给孩子看,让孩子可以仿造着画每种画用的工具不一样,就帮孩子分好类,一次两次后孩子就知道画那种画时用那套工具了带孩子参观不同的画展,了解背后的故事,激发天赋热情陪孩子看一些培养绘画的教程,这里可以参考上面要培养设计天赋时可以看《啊!设计》一样,看一些生动讲解基础原理的短片合集02 计划:任务按难度排好顺序
比较简单:带孩子参观不同的画展1-3次,了解背后的故事,激发天赋热情(难度不大:每种画用的工具不一样,就帮孩子分好类,一次两次后孩子就知道画那种画时用那套工具了有难度:陪孩子看一些培养绘画的教程,这里可以参考上面要培养设计天赋时可以看《啊!设计》一样,看一些生动讲解基础原理的短片合集难度更高一点:油画、山水画、人物画、风景画等等不同画作类型的大师作品多给孩子看,让孩子可以仿造着画,可以持续到6岁。03 行动:陪伴孩子一起完成
虽然是玩一样的培养,但最好还是有家长陪伴比较好,至少每周能1-3次,每次争取任务能完成。
04 检查和反馈:给孩子点评打分,鼓励孩子持续完成任务
和孩子一起对比按想象力程度、画得像不像程度进行点评打分。
也有的家长会参考原作,越接近原作越高分。
每次更高分都不断鼓励孩子画出更好的作品。
TIP:有的家长只要孩子画了就鼓励,虽然这种本意是好的,但是一次好一次差都得到鼓励,孩子就不能判断下次怎么画才能更好了,进步方向就会不明确了,培养难度反而更高。

著名的心理学家巴甫洛夫也说: 从降生的第三天开始教育,就已经晚了两天。”
关键时期,做关键事情,培养关键天赋。
关注我@小萨爸爸,一起培养孩子,共同进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