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广东卫视热播一档人物纪录片《青年强·中国强》节目里,有一期是讲述一对父亲梅中健和儿子梅孜誉的故事。
儿子梅孜誉今年16岁,在市里读高一。爸爸梅中健的教育方式和孩子的相处模式也给我带来了思考。
和千万普通家庭一样,爸爸妈妈也为了孩子的成长和教育操碎了心。
正读四年级的梅孜誉开始有点叛逆的心,妈妈就一气之下把他交给爸爸来教育。下面这4点也是从这位爸爸身上学习到的教育方式。
1. 日常多沟通,没时间就用写信的方式
儿子在学校升学会采取分班考的形式,分为重点班和普通班。大家都想往氛围好的班级里去学习。爸爸对这次的高中分班学习盯的也很紧。
当自己的孩子学习上出现懈怠,想偷懒时,你们会怎么做?
梅孜誉的爸爸看到他在拼航母模型时,第一时间是先沟通了解孩子的想法,还有作业做到什么程度。相信很多父母在看到孩子没有心思在学习上的时候就怒气冲冲,发火指责孩子。
其实这样会更容易造成孩子的逆反心理,表面上也许顺从了你的意思去学习,现实是心不在焉的,脑海里还是想着玩。
除此之外,在孩子成绩出来不好后,爸爸也会反向思考原因。会跟其他考得好的同学家长沟通学习经验,自己反思原因何在。
因工作的原因,爸爸平时经常要出差一个月或者半个月的时间。回到家中孩子已经睡着了,由于不忍心打扰,便会写封信把想对孩子说的话写下来,写完把信塞在书本里。
梅孜誉看完信后甚至还会跟同学朋友分享。没有时间面对面聊天的时候,用写信这样的方式也取得了很好的效果。不打扰孩子休息,又达到了沟通的效果。

2. 多鼓励夸赞孩子
你是一个黄花梨的材质,你不要去做一个锅盖。”
这句话是梅中健对儿子说的。只要自己不出差,必然会去接儿子回家。
端午节当天,爸爸去补习班接梅思誉的路上,在等红灯的缝隙里,爸爸提问起梅孜誉端午节英语怎么说,他马上回答出来,爸爸称赞道:儿子厉害哟。”
梅孜誉虽然笑笑说小学都会,但是从嘴角流露出的开心也是看得到的。
适当夸奖自己的孩子,对孩子来说何尝不是一种鼓励呢?
从6岁开始,梅孜誉就开始画素描画,暑假已经计划要考素描7级。在学校招生开放日参观完学校后。爸爸问他能不能把漂亮的主教学楼给画下来。他用了一天的时间认真专注的画出来了。
有一个公众号发文章时还用了这幅画做封面。素描课的作业是新中国成立70年或者学校成立85年二选一,梅孜誉最终完成了70周年的素描图,画的很好。爸爸对他说道:
我总是为你的小才能感到骄傲,你不能埋没自己,知道不?”

3. 为孩子树立好榜样
克普普斯卡娅说过:父母是天然教师,他们对儿童,特别是幼儿的影响最大。”
爸爸梅中健是一个富有创新能力的电力控制设备研发工程师,研究发明的防跳闸技术还获得国家发明专利。
有一次,爸爸工作到很晚发满头大汗的自拍照给儿子。当记者问到猜这是什么意思的时候,梅孜誉回答应该是为了省电费。
才知道原来是这种物理电路板在交到爸爸手之前被洗板水洗过,洗板水是有毒的。封闭起来不好所以要通风。爸爸工作时尽量少开空调。
爸爸梅中健当看到表弟发在朋友圈两份笔记时觉得很震撼,也要借来给儿子借鉴。
后面发现梅孜誉做笔记时会抓住重点去记笔记,会尽量把笔记做的认真。爸爸梅中健看到后也是当场夸自己的孩子善于听取别人的建议。
平时里,爸爸在看书,而妈妈插上耳机线听歌唱英文歌。家里的学习氛围特别好。
认真想想自己,是不是身为父母。平时一边督促孩子不能看手机电视,要好好写作业学习。自己却在一旁默默的刷手机逛朋友圈追剧呢?

4. 引导孩子独立思考
陶行知说过:好的父母守望孩子,让孩子自己主动成长;坏的父母代替孩子做事,让孩子被动成长。”
你仔细想你要成为什么样的人?认真想想你要以什么要求自己,管好自己。”
除了日常的陪伴监督孩子学习成长之外,爸爸更是不忘记引导孩子自己思考,除了学习之外,也不扼杀孩子的课外兴趣。
父母充其量只是孩子的引路人,不能够替孩子去努力去学习。爸爸很明白这一点,在学习之余会去引导孩子。
鲁迅先生说过教育植根于爱,从需要呵护的少年转向需要自立的青年。父母不可能陪伴孩子一辈子,所以必须培养孩子的社会意识和独立意识。
有人说最好的教育是以身作则,你希望自己的孩子是怎么样的,那么你就该自己先做好榜样。用正确的方式才能让教育发挥真正的作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