育儿指南

孩子总是“左耳朵进右耳朵出”?只是你的教育方法没用对 左耳朵进右耳朵出是什么意思

左耳朵进右耳朵出”是家长教育孩子时最常遇到的情形。当着面教育,孩子表示记住了家长的话,可转过身或许就把家长的话抛之脑后了。

于是,很多家长在孩子第二次犯同样错误的时候,就将口头教育升级到了拳脚教育”。

这样的做法并不可取!

孩子总是左耳朵进右耳朵出”?只是你的教育方法没用对

与您分享好的教育方法

左耳朵进右耳朵出是什么意思

很多时候,并不是孩子不听家长的话,而是家长教育孩子的方法不合理。

教育的目的,是让孩子意识到自己的问题,避免二次犯错,而不是家长图一时解气的发泄。打和骂在教育方式中属于下下签”,能通过沟通就解决的问题,为什么一定要恶脸相向呢?

好的教育方法,并不需要恶语相加,拳脚相向!

细心的家长,在长期与孩子的交流过程中一定有所发现:很多时候,家长表情严肃,语气沉重说出来的话,孩子不一定听得进去,可平日里与孩子玩耍放松时说出的话,孩子往往能记得很牢。这是因为孩子与父母融洽相处的时候,没有丝毫的抵触情绪,对于身边最亲近的人,孩子往往都会在潜意识里认可父母的观点。可一旦父母严肃起来,孩子的情绪产生了波动,潜意识就会消失,抵触情绪就会取代他们的认知,就像大人失去理智时,能做出很多出格的事一样!

所以,教育孩子并不需要开设公堂”,在生活中潜移默化的影响,才是教育方式的上上签”!

潜意识

潜移默化的影响,比说教,更具效力!

下面,宸叔就通过举例给大家分享一个教育孩子的好方法。

不要轻易折损花草”,是从幼儿园就开始教育的内容,是希望孩子能够爱护花草,爱护大自然,也是对孩子心性的一种正面熏陶。

朋友小王的孩子今年6岁,是一个活泼开朗的小男孩儿。有一次小王带孩子去公园玩耍,孩子高兴之余便将小路旁的花草折损嬉戏,小王立马上前阻止。说教一番后,孩子脸色变了,不仅没有听话,还发泄般地随手折损了更多花草。在众多路人面前,小王觉得孩子不听话丢了脸,便上前拍打了孩子的屁股,虽然没有很用力,但孩子却大声哭了起来。眼看着孩子哭得厉害,小王心疼之余,也只能开始哄孩子,折损花草的事便暂时丢到了一边。

像这样的情况,家长在生活中应该遇到过很多。非但没有达到教育的目的,还惹得孩子厌烦和自己的不悦。

其实,面对这样的情况,家长还有更好的教育方法。

潜意识

不动声色地影响孩子的观念,才能让教育理念根深蒂固。

01

试探性地讲道理

当家长发现孩子做出错误的行为时,首先应该和颜悦色地告诉孩子,这样的做法是不对的。比如上面提到宸叔朋友的例子,小王完全可以走上前去这样说:宝贝儿,花草也是茁壮成长的小朋友,他们需要得到大家的关爱,就像你一样。折损了花草,就会影响他们的成长,所以我们不能折损花草,你说对不对?

比起你这样不对,看看别的小朋友,都没有折损花草。听话,把手里的花草放到草地上。”这样的说教,上面讲道理的方式是不是更容易让孩子接受一些呢?

如果这时候孩子能够听进去家长讲的道理,那是最好的,如果听不进去,接下来家长就应该采取针对性的措施,创造机会让孩子领悟其中的道理。

抵触情绪

讲道理不成,就要创造教育的环境。

02

体会中教育

很多道理、观念和想法,往往在亲身体会过后才能被记住。孩子在认识世界的过程中,家长就是要通过亲身体会的方式将正确的观念和思想传递给孩子。

比如爱护花草的教育,在孩子犯错的时候指正,孩子往往不容易接受,也容易淡忘,可如果在他亲身体会过后,说不定就能记住和接受。

后来,宸叔建议小王带孩子去进行一次写生,将孩子置身于大自然之中,通过观察花草将它们绘画在自己的绘画板上。孩子一边观察眼前的小草和花朵,一边进行绘制,而小王则在一旁轻言细语地告诉孩子,如果这些小草和花朵折损了,就不好看了,就无法成长为更好看的景色。

与此同时,小王的孩子在绘画的过程中也看到了不远处破损的花草,当下就告诉小王:妈妈,那边的花草破损了,画出来不好看了!”小王也就趁机告诉孩子,破坏花草不对的道理。

再后来,当宸叔试着让孩子去摘些花草时,孩子的回话是这样的:叔叔,摘花草是不正确的。花草有自己的生命,他们是大自然的一部分,如果摘掉他们,他们就没有办法成长为更好看的景色了。”

潜意识

体会中教育,方能根深蒂固。

03

结语

孩子的教育,并不是简单的三言两语或是威逼利诱就能达到效果的。教育孩子,需要父母充分利用自己的智慧,让孩子在生活中不知不觉地被教育,被影响,这样的教育方才意义深远。

如果您的孩子有不听话的时候,不妨想想如何创造条件,让孩子一边亲身体会,一边接受教育。就像浪费粮食的孩子,家长可以让孩子去农村体验两天生活,亲手种下种子,进行浇灌,让孩子明白粮食的来之不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