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起培养孩子的能力,家长可能会想到各种的辅导班,没错,美术班、钢琴班等等的确可以培养孩子的能力,可是对于家长来说,在陪伴孩子的过程中,也许有注重培养孩子的能力,比如孩子讲故事。
很多家长坦言孩子不会讲故事,最初可以从复述故事开始,一点点提升孩子的词汇量,当孩子的词汇量丰富之后,自然能够进行精彩演绎,家长要给予孩子足够的耐心,鼓励孩子敢于展开想象,不必拘泥于日常的生活,天马行空的想象可以提升故事趣味性。
家长为孩子提供讲故事的环境,和孩子一起读故事,并且主动的和孩子一起趣味接龙,让孩子从故事中感悟人生的哲理,不必一味追求故事的真实性,更应该注重孩子联想能力的培养,积极主动引导孩子一步步展开想象的翅膀,敢于提出不同的想法,提升孩子的表达能力。
会编故事的孩子,具有哪些优势呢?
语言表达能力更强
孩子讲故事,绝不仅仅简单的张口说话,还需要一定的知识储备,孩子需要根据自己想要表达的意思组织语言,不仅仅考察孩子知识的掌握能力,而且还能够通过自己表述给听众,这同时也是一种考验孩子语言表达能力的行为方式。
会讲故事的孩子一定拥有良好的语言基础,并且经过不断的对面孩子的口才一般要比普通孩子好很多,这类孩子往往能言善辩,具有良好的逻辑思维能力。
拥有丰富的想象力
故事来源于生活,但又高于生活,如果孩子仅仅将朴实的生活讲出来,难免会缺少了一丝趣味性,因此会讲故事的孩子一定拥有丰富的想象力。
在现实的基础上,插上想象的翅膀,往往会让事情变得更加有趣,听故事的人乐在其中,讲故事的人往往津津有味。
写作能力超群
除了具有良好口头表达能力的孩子而言,写作水平也会相应的提升,最起码不会因为写作文而苦恼,因为不过是将自己的语言变成书面的语言而已,编故事的过程犹如是在写作文,因此对于一般性的作文,喜欢编故事的孩子都能够发挥出很高的水准。
孩子讲故事的过程中,父母要避免这几种行为
避免打断孩子
你的父母认为孩子讲故事是一件很小的事情,全然不将孩子的感受放在心上,他们随意的打断孩子,往往会导致孩子失去了讲故事的兴致。
在孩子讲故事的过程中,家长应该要表示尊重,不管孩子讲的故事是否精彩,都应该要给予回应,避免无缘无故打断孩子,不能因为自己的主观判断而嘲笑孩子。
不必要求孩子尊重事实,避免扼杀孩子想象力
当孩子展开了想象的翅膀之后,或许很多事情已经脱离了事实,比如很多孩子认为房子应该能飞起来,这对于大人来讲肯定是不可能的,为了保护孩子的想象力,家长不必一味强调尊重事实。
孩子大胆发挥想象,通过自己的语言基础进一步加工故事,故事情节越丰富,那么代表孩子的思维逻辑能力越强,家长不仅不能打断,反而应该给予鼓励。
不可以嘲笑孩子的生疏
孩子在讲故事的过程中,难免因为自身知识不足或者语言组织能力缺乏而导致生疏,甚至屡次中断,家长不可以嘲笑孩子,应该要给予孩子鼓励,让孩子勇敢的讲出自己心中的话语,敢于表达天马行空的想法。
家长的一句嘲笑往往会成为孩子前进路上的拦路虎,因此家长应该要学会尊重孩子,就像尊重朋友那样,即使孩子在讲故事的过程中出现了错误,家长也不可嘲笑,反而应该要耐心帮助。
掌握三个步骤,让孩子学会自己编故事
鼓励孩子复述故事
在起初,孩子语言能力有限,很难以自行编故事,家长可以从让孩子复述故事开始,在复述故事的过程中,让孩子逐步拓展自己的词汇量,懂得如何组织语言,如何正确表达内心的思想。
家长陪伴孩子一起看故事,看完故事之后,鼓励孩子用自己话语将故事讲解一遍,当孩子出现了卡壳的情况后,家长要积极的进行提醒,给予孩子信心,鼓励孩子勇敢表达自我。
和孩子一起玩故事接龙的游戏
让孩子自己组织故事并且讲解,这个过程还是有一定的难度,父母需要循序渐进,选择和孩子一起玩故事接龙的游戏,让孩子在父母的带领下一步步喜欢讲故事。
起初,父母尽可能为孩子安排难度低的故事,一点点增加难度,让孩子在不知不觉中提升自己的语言表达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积累词汇量,提升自己的写作水平,。
给出词语,让孩子自主编故事
父母给出一些词语,让孩子根据几个寻常的词语,让孩子进行编故事,对于词语的选择,绝不能过于生僻,尽可能选择小动物或者孩子比较熟悉的事物,方便孩子根据不同的生活场景展开联想。
孩子将几个词语纷纷放入故事中,家长可以提醒孩子从多角度考虑,避免陷入枯燥乏味的故事情节,一步步开导孩子,让孩子懂得讲故事的方法。为了增加故事的趣味性,家长可以积极提供不同的场景,鼓励孩子展开想象,从而提高讲故事的兴致。
总结
故事是孩子们知识的来源,家长不仅仅要让孩子读故事,更应该引导孩子学会自己复述故事、讲故事,一步步引导孩子展开想象,进一步提升故事的趣味性。通过讲故事,提升孩子的语言表达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鼓励孩子提升词汇量,通过不同的方式方法成为展现生活的多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