育儿指南

孩子不肯回家吃饭惨遭家暴:很多时候,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个霸凌者

孩子不肯回家吃饭惨遭家暴:很多时候,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个霸凌者

孩子去同学家玩,不肯回家吃饭,你会怎么做?

也许会批评他,会讲道理,会告诉他错过饭点就没饭吃了,或者实在都没办法,打两下屁股,以示惩戒。

可是,有位妈妈却为此,对孩子劈头盖脸一顿拳打脚踢,动作之猛烈,不知情的,还以为在打一个不共戴天的仇敌。

视频在网上引起近百万围观、无数谴责,网友称之为丧心病狂的打法”。

有位妈妈愤怒评论:这不是教育,是泄愤,是一个成年人的恃强凌弱!”

我也是个妈妈,上周末,我儿子也是去同学家玩不想回家。

我知道他平时功课重,贪恋那一点快乐,我知道独生子女容易孤独,贪恋那一点热闹。

面对孩子的不乖顺,我也会生气,尤其在自己心气不顺的时候,愤怒的情绪就像熊熊的烈火。

但父母教育孩子,不该任凭自己的本能泛滥,孩子不该是一只网购的泄愤沙袋。

我们抵制校园霸凌,却不知,很多父母,才是孩子人生第一个霸凌者。

1.肢体霸凌

俗话说:虎毒不食子。

现实中,许多父母的行为,却让人不寒而栗,家长把孩子打出事故的新闻,屡见报端。

江苏5岁的孩子,被望子成龙心切的父亲责打,次日身亡;

武汉8岁的男孩,考试成绩不佳,被父亲殴打后,抢救无效死亡;

浙江年仅18个月的幼儿,因为哭闹,被情绪失控的母亲三次摔在地上致死;

还有儿童被打成肾衰竭、致残……

触目惊心。

他们把孩子当作私有财产,你是我生的,你不听话,我就可以随意揍你”。

被家庭暴力摧残的孩子,内心会留下毁灭性的力量,这种力量,要么向外摧毁别人,要么向内摧毁自己。

电影《少年的你》,参与欺凌陈念的姑娘,父亲的家暴,导致她变本加厉地模仿,导致她认为必须服从有权威的人,所以她跟着魏莱欺侮同学,走向犯罪。

《安徽卫视》某节目中,一位母亲求助, 12岁的儿子经常对她发脾气,一言不合就大打出手。

独裁者

从妈妈的叙述中,我们懂了,孩子是怎样变成这样的:

小时候,要规范他一个行为习惯,或者要他做什么事情,如果我喊他,他不动我就会打他,我会用衣架子抽他,用绳子绑他。”

新警察故事

我们常震惊于尚未成年的孩子家暴父母、弑杀母亲、残害同学,殊不知,暴力不是一天养成的,惨剧也不是突然酿成的。

祸根在孩子无法反抗霸凌的童年,就种下了,经年积攒的能量爆发,是惊人的。

还有更多的孩子,选择了伤害自己。

心理学家说:

儿童的神经系统十分脆弱,粗暴的打骂,会使他的精神高度紧张、恐惧,引发心理障碍。

网上常被家长打骂的孩子会有心理扭曲吗?”话题下的回答,让人心痛:

我小时候,爸妈喜欢用皮带、拖把杆等各种东西打我。7岁想过自杀,上初中时性格暴躁易怒,被人排挤,抑郁、自残。

从小被父亲打,极度不自信,缺乏安全感,性格懦弱,导致很多同学以欺负我为乐。经过更可怕的霸凌后,我从初中辍学到现在二十岁……”

一个抑郁自卑、被人霸凌的孩子,一定已经被自己的父母霸凌了千万回。

人的心是从里面开始烂掉的,遭受家庭霸凌的孩子,要么有样学样地去霸凌别人,要么卑微懦弱地被别人霸凌。

2.语言霸凌

知乎有个问题:为什么有些父母喜欢用语言伤害孩子?

高赞回答说:因为孩子在父母面前,是绝对的弱势群体,在外面再窝囊的父母,在孩子面前都是独裁者,而独裁者欺负弱势群体,是零成本的。

许多父母管教孩子,不根据事实,也不依凭爱心,只用最伤人的语言和羞辱,发泄对孩子的不满和失望。

他们第一个告诉孩子,你很蠢、很丑、很糟糕、很该死……

有次在校门口,看到一个妈妈训孩子,大概是孩子考试不理想,妈妈一口一个笨蛋”、猪脑子”、你别回来了”……

有次在游乐场,一个男孩想玩云霄飞车,买了票又不敢玩了,爸爸气得破口大骂胆小鬼”、像个女孩一样”、你看你有什么用”……

看过一个帖子的网友留言,他从小被父亲语言暴力,他恨父亲,可悲的是,他却不知不觉中,变成了他那样的人,控制不好情绪,急躁时不自觉说脏话。

他讨厌这样的自己,对改变没有把握,抗拒结婚生子,他害怕无法控制的脾气伤害爱的人,更害怕他的孩子变成另一个自己。

亲子关系是个魔咒,血脉相承。

有些父母让孩子好好学习、改掉缺点,本是好意,但表达出来,却是肆无忌惮的谩骂,嘲讽,刀子嘴豆腐心”很不可取,那一刀刀割在心上,孩子会痛、会伤、甚至会死。

《新警察故事》中,阿祖从小被总警司爸爸咒骂,对父爱的渴望和对父亲的憎恨中,他逐渐走向犯罪。

霸凌

影片最后,他被警察包围,闻讯赶来的父亲仍在骂他:废物、笨蛋,丢尽了我的脸!”

他撕心裂肺地哭着,绝望中给了自己一颗子弹。

毁了阿祖的,不是他交友不良,不是那颗子弹,而是父亲无处不在的语言霸凌。

霸凌者

如果情感有形状,在父母的语言暴力中成长的孩子,他们情感的样子,一定是千疮百孔、鲜血淋漓。

美国爱荷华大学一项研究表明,父母每天对孩子说的话中,只有不到20%是积极的,一个孩子平均每天会收到400条负面信息。

做父母的,不能任由情绪惯性去管教孩子,人性的本能是放肆,而爱是克制。

克制汹涌而至的怒气,克制冲口而出的责骂,孩子的健康成长,往往就在父母的一念之间。

3.心理霸凌

《少年说》的天台上,无数孩子的控诉,都与父母的过度控制有关。

有孩子说,她只能吃一碗饭,但父母非要强迫她吃两碗。

霸凌

有孩子说,她希望父母放手,让她选择自己喜欢的专业。

少年的你

有孩子说,他不想学拳击,但父母要逼迫他学。

绳子绑

为你好”并不总是正义,过度的控制,是孩子一生的悲剧。

台剧《你的孩子不是你的孩子》中有一集《妈妈的遥控器》,以科幻的角度,惟妙惟肖地展示了一个孩子是如何在被妈妈全包围控制的。

从学习、生活,到交友、饮食,孩子敢不听话,她就利用遥控器倒带,把孩子困在那一天,一直重复,直到孩子的行为令她满意为止。

少年的你

控制中长大的孩子,能成为什么样呢?

他按照妈妈的要求,成了别人眼中的成功人士”,衣着光鲜、工作体面。

然而,他的内心绝望而压抑,没有自我,也没有主见,生活如履薄冰,他做的每一个决定,都要回头去看妈妈的眼神。

霸凌者

电视剧的表现手法虽然荒诞,却戳痛了万千人的心,无数人在里面看到了自己的样子。

心理大师海灵格告诫:

好家庭,一定要有界限感。

黄磊曾在某节目中说:她(孩子)有她的秘密,她的想法,她的人生,她不属于我,我们之间是彼此独立的个体,我不把自己的意志强加与她。”

这才是一个合格父母该有的姿态。

尊重而开明的环境里成长的黄多多,自信阳光、多才多艺,生活得色彩斑斓。

多多尝试打耳洞时,多妈说:多多自己完成了一件想做但不敢做的事,真勇敢。”

新警察故事

而不是:今天我允许多多去打耳洞了。”

孩子的人生,在安全和不违背法律道德的情况下,允许他们去好奇,去独立思考和选择。

网友miumiubiu说:我从来都不怀念童年,因为长大了我终于能掌控自己了。”

这种掌控,其实是有缺陷的,也是痛苦的,要重新塑造一颗已经定型的心,往往带血带肉,需要极大的勇气,及漫长的时间。

孩子的成长需要忠告、呵护,但他们更需要犯错、尝试,他们不是父母打怪升级的工具,而是一个活生生的、有独立思想的人,他们值得自己经历自己的人生。

就像纪伯伦的诗中所写:

你可以给予他们的是你的爱,

却不是你的想法,

因为他们有自己的思想。

你可以庇护的是他们的身体,

却不是他们的灵魂;

因为他们的灵魂属于明天。

《圆桌派》中,武志红讲了这样一段话:

霸凌

特别扎心,也特别真实。

许多父母,把孩子视为自己的私产、附属,对孩子居高临下地打骂,肆意强势地控制,在孩子的人生里,充当着生杀予夺的皇帝。

《联合国儿童宪章》规定的根本精神是:人格平等。

现实中,多少父母都在有意无意地剥夺孩子的人格平等,制造身心虐待。

世界上最应该全身心爱你的人,却冷漠伤害,这足以击垮任何人,惶论孩子。

我们要明白,孩子的心很柔软,会在成长中被塑造成各种形状,父母的霸凌极最具毁灭性,孩子的心,会因而变得千疮百孔、伤痕累累,再难彻底治愈。

我是青榄君,一个教育行业工作者,关注家庭教育和孩子的学习。如果你喜欢我的文章请转发或者收藏,同时告诉大家一个好消息,青榄教育为了不仅给家长教育好方法,也给孩子们分享学习方法,开通专栏啦~

大家可以点击了解更多”看看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