育儿指南

语言的功能是把“钥匙”,父母与孩子说话要多注意 语言是沟通的钥匙

导语:越是亲近的人,说话越伤人。和亲近的人相处容易,是因为彼此之间有深厚的感情基础,安全感足够,不必太在意方式方法,真实自然,不拘小节。也正因为如此,越是亲近的关系,越容易伤人于不知和无形。

每个人相对于外界而言,都是独立的个体。再融洽、匹配的两个人,也有各自的独特,再退让对方,也有自我的疆界”。

语言的功能是把钥匙”,父母与孩子说话要多注意

口无遮拦遇到心思敏感,强势霸道碰上柔弱隐忍,看似互补,如果不顾及对方的感受,一贯释放自我”,再厚实的感情基础也会消磨殆尽。很多爱情、友情的问题,也都是这类的原因。

语言是沟通的钥匙

那么,亲情呢?父母之于子女,是生命的创造者,对待自己养大的孩子,也要如此在意对方的感受吗?

答案不但是肯定的,而且是必须更加”在意。因为孩子和父母之间并不是对等的关系,孩子在生长的过程中,父母对他们的影响太大。

平日里父母要和孩子讲的话很多,尤其是孩子小时候,从早上睁开眼到晚上睡着,常常口干舌燥。每天要讲那么多话,随口而出,很少会认真想哪句话该不该讲。孩子们和父母关系紧张,被伤害最深的并不是父母无法满足他们的物质需要,不是严苛的要求,甚至不是挨打,而是语言暴力”带来的心灵创伤。

小时候

父母的不经意”,会被孩子很在意”

父母对孩子讲话不加思考,很多时候只是情绪表达,有口无心,并不知道这些话会给孩子带来怎样的长久影响。

父母对于孩子而言,尤其是年幼的时候,是生存的依仗,一旦觉察到父母对自己不满意,孩子就会很不安。所以大人所谓的不经意,孩子们很可能会悉数接受。

钥匙

一个学习成绩很好,身材、样貌也出众的女孩儿因为没有朋友,感觉很孤独,她说同学们不喜欢她,因为大家感觉她很装”。

所谓的装”是指她本来样样占全,偏偏习惯表达对自己的不认可,很有点儿过度谦虚就是骄傲”的意思。她说自己本来说的都是心里话,大家偏偏不信,还起哄,所以慢慢不说话了,于是在同学们眼中又从骄傲”变成傲娇”。

她说自己的学习成绩是初中才慢慢好起来的,那也没能改变长久以来的自卑,主要是因为小时候说话、写字、算数什么的,学起来都慢,喜欢吃东西,所以胖乎乎的,父母老说她那么胖还笨,长大都嫁不出去。

语言

小时候不太理解父母的话,反正是对自己不满意。亲朋好友聚会的时候,总有几个差不多大的孩子,只有她老是成为大家取笑逗乐的对象。也许大人们都是一些善意的玩笑,但是听着很不舒服,闹点儿脾气,爸爸妈妈就数落她不识逗。

那些小时候的不开心虽然慢慢淡忘,可她就是自信不起来,没想到因为这个性格特点,还遭到同学们的厌恶,简直是雪上加霜。

别说是年幼的孩子,就是大孩子,成年人,无论是哪种强度、何种动机的负性信息出现,都会觉得不舒服。长久被这样的看法或者情绪围绕,即使是心大”不在意的孩子,也会慢慢受到侵扰和伤害。

父母

语言的功能不仅仅是把钥匙”

语言是重要的思维工具,更是关键的交际工具。日常交流的语言,大多功用是表达彼此的意图,给出指令,达成共识,澄清和解决想法或者做法。

有人将语言比作打开心灵之锁的钥匙”,非常形象地表达出语言的重要作用。不过有形的锁好开,实在不行还可以破坏,心锁”则不行,钥匙”不对,会越开越紧,强力破拆,心就碎了。

心理学中有很多通过谈话建立良好关系的技巧,就是运用语言工具寻找问题的症结,找到打开心门之锁的钥匙。尊重、真诚、接纳,这些基本工作原则,都在提醒大家有话好好说”的重要性。

语言

心理治疗面对的是出现心理障碍的个体,双方在特定的时间和空间里连接。而孩子们生活在父母身边,并不是咨访关系,父母的语言风格就像空气一样环绕周围,不仅仅是钥匙”那么简单,搞不好还是一把大锁。

遇到很多孩子出现问题的父母,感到苦恼的同时也觉得无辜,自己辛苦照顾和培养,孩子竟然不正常,打击太大,难以接受。事实上导致心理问题的诸多因素中,家庭成员的消极影响是最大的。

很多父母平时忙家庭、忙工作,很少费心思考虑话要怎么讲。孩子做的不够好,父母要管教,对事不对人”是基本原则。否则由着自己的情绪训斥,口不择言,翻旧账”,就算是孩子听话照做,眼前的锁”打开了,内心的门却逐渐在关闭。

心理学

大人讲给孩子的话,是一颗种子”

看到一篇文章,说语言并不是解决问题的钥匙”那么简单,而是种子模式”,逻辑思维”的罗老师也曾经讲过,很受启发。

每个成年人回想自己长大的过程,多少都会记得一些对自己影响至深的话,当时听不懂或者没以为然,却像种子一样,在之后的人生岁月里生根发芽,慢慢长大。

心理学

我小的时候是一个让人感觉笨笨的孩子,年纪相仿的表兄弟姐妹好几个,记得那时候在大人的眼中我是最差的。因为眼睛太小、身体太胖,家里人给起了我很不喜欢的绰号”,因此童年的记忆中鲜有快乐。

一直到上了小学,家人送我和差不多大的表妹一起去学校见老师,恍惚记得是跟老师说我笨,不像妹妹那么聪明。当时的班主任是上了年纪的老教师,温暖的笑容,严厉的眼神,她的声音缓缓,说看着很好啊,有的孩子启蒙稍晚,要有耐心。

隔了那么多年,很多细节早已消失不见,但是久远之前的那个早晨,那句我听到的老师的话很神奇地落在心里,变成叫做希望”的闪亮的种子。

小时候

很多家庭里都上演类似的剧目和情节,无论是横向还是纵向,比如小时候最讨厌爸妈说的那些话,如芒在背,如今却尽数说给孩子听,是可怕的代际复制”,是讨厌的种子遗传”。

年初热播的大剧《都挺好》里的女主角苏明玉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她用尽一切力量厌恶和抵抗母亲,结果自己的所思所做,却和妈妈很像。惊觉到这点的她,才真正开始成长。

语言

所以大人们可以给孩子的种子”是不同的,有的可以长成大树,有的可以开出花朵,也有的干脆就是毒草,会结恶果。

假期里父母和孩子相处的时间很长,有空闲的爸妈会安排丰富的活动,比如外出旅行,四处游玩。在各种场合都能看到开心的大人和孩子,也经常看到矛盾和冲突现场,生活其实就是这样。

父母

结语:不管在什么情形下,父母和孩子交谈的时候要尽可能注意语言表达的内容和方法,情急之下说过了、说错了,给孩子认真道歉就好。还有,不跟孩子开他们不懂或者并不觉得开心的玩笑,孩子不是大人找乐儿”的工具。

多给孩子一些温暖的、充满希望的语言种子”,会在特定的时间里,成为他们人生旅程中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