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性的弱点,终归是存在的。逃避、退缩、消极、半途而废、疲于应对难事,等等的方面,相信在我们大部分人的内心里,都有,且一直都存在。这是非常正常的人性”,需要被理解。
而有些人为什么能够每天都阳光积极,遇事迎难而上,敢于去做事情、去承担重任?而有些人,则相反?其中的原因,又在何处?
美学家朱光潜在《谈修养》中,就鼓励过我们,要朝抵抗力最大的路径走,坚持、勤奋,与迎难而上。
孩子遇事情时,总习惯性地退半步,而不肯往前迈。家长这时候就应该学着寻找方式去引导和纠正。明确关键点,非常有必要。
01
孩子遇事退缩的纠正方式
我们都深知,孩子遇到事情,会本能地退缩,非常正常。毕竟我们成年人在遇到难事的时候,大多第一反应都想要逃避,接着镇定下来才会硬着头皮去寻找解决方式,迎难而上。
而孩子年纪还小,他们还需要借助于外力,才能逐渐从退缩,慢慢成长为勇敢且直面困难的孩子。
1、引导和鼓励
孩子退缩,是他们害怕,害怕自己做不好、学不会,万一出现了问题,很可怕。这时候,家长要做的,是成为孩子身旁温暖的明灯,给予他们力量,照亮他们寻找前方道路的方向。
而这,便是引导与鼓励。而不是在他们极度害怕的时候,还在此基础上增加他们的负面情绪。
引导和鼓励孩子向前、直面人生困境。其中的具体方式就非常多了,比如,了解情况之后,给予孩子分析与建议,这是最理智而有效的。
也可以是给他们一个拥抱,摸摸他们的小脑袋。安抚实际上也是一种力量的传递,孩子能够感受得到。家长也需要视情况而定,也结合孩子的秉性去实践。
2、耐心、真心
当孩子遇到事情的时候,他们之所以会害怕,其中一个很大的原因就是他们当下不知道事情应该如何解决。他们此时的小脑瓜已经被怎么办”这三个字冲昏了。所以,家长除了安抚、引导、鼓励之外,还需要的便是耐心与真心。
就比如我们在忙事情的时候,突然孩子就跑过来,告诉我们一件他们认为非常棘手的事情。这时,我们就应该停下手中的工作,耐心地听听孩子到底所遇何事,之后,给予孩子回应,尽可能地帮助他们解决,教会他们方法。
这个过程,非常考验家长的态度,是否足够耐心与真心。而不是完全地以自己的事情为重,对孩子的事情嫌弃、鄙夷。
02
家长需要明确的关键点
第一点、是做后盾”,而非推火坑”
孩子面对困难事情时,家长需要成为的角色,是他们坚强的后盾,尽可能地利用自己的经历与所知去帮助他们寻求解决方式。而不是当他们站在困难面前时,还一把将他们推向了火坑里面。
批评、辱骂,对于我们而言,不过是泄气与火上浇油,毫无意义;对孩子而言,这是爸爸妈妈不爱自己的表现。
第二点、孩子情绪化”时,应做旁观者”
孩子情绪化,非常正常,他们成天也会把自己的情绪写在脸上。而在出现状况的时候,他们自然会更加情绪化,变本加厉。
而这时,家长如果跟着孩子的情绪走,一同情绪化,那孩子的问题不但得不到解决,还会在此基础上越来越恶化。
所以,我们应该成为理性看待孩子情绪及事件的旁观者。保持镇定,并努力用言行让孩子冷静下来。最后陪着他们,一同面对。理性中也不失温柔与暖意。
第三点、寻求质量”,而非速度”
家长在解决孩子问题的时候,通常会因为这些问题对我们来讲非常简单,而草草了事,快速解决。但孩子他们依旧不懂,依旧将事情解决得糊里糊涂。
这便导致了他们后来再遇到相关的事情,还是处理不好。这就是欠缺解决问题的质量。所以,我们应注重质量”,让孩子明白并做好,而非追求速度”,让我们节省时间就行。
03
家长帮助孩子寻回三种力量:能力感、自主感、关爱感
所谓的能力感”,指的是孩子觉得自己有能力完成某件事情。这基于孩子实际能力的提升,以及他们拥有的自信程度。自主感”,则是他们能够发自内心地去主动完成某些事情。
这涉及的就是内在的驱动力,也跟兴趣相关,跟长远的价值挂钩。还有的关爱感”,他们认为自己在某件事情的时候,能够得到他人的支持。这代表着他们做这事情的时候,有意义有价值。
人性的弱点,说起来,的确是让人顿生羞耻感。尤其是家长在面对孩子的时候,承认自己跟孩子一样,同样有些许不齿的弱点,会令我们在孩子面前,颜面失掉。但在孩子的心中,他们需要的是爸爸妈妈切实给予的力量,而不是虚无缥缈的成年人的面子。
岁寒聊教育寄语:
我们与孩子看问题、思考问题的角度不同,导致了在孩子的眼中,我们经常帮不到他们,而我们自身又觉得这事情,不是问题。
造成了孩子这当中,内心的力量感不断缺失。所以,直面弱点,客观理性,和孩子一起战胜每一次的难题,每一个的人生大坎小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