育儿指南

“你家孩子要别人东西吃,太不懂事了”!“不懂事才好”

你家孩子要别人东西吃,太不懂事了”!不懂事才好”

文/笑乐妈(原创)

作者言:孩子一不如意,我们就认为孩子不听话,不懂事,可是懂事的孩子好吗?

我不希望你太懂事!

气死我了,这孩子太不懂事了。”婆婆一看见我就开始告状。

我带她在广场玩,别的小朋友吃东西,她就闹着想要。”

这不是很正常吗?想要就说出来,很好呀。”

我转过头对着小葫芦说:宝宝,你想吃的话,我们可以自己去买。如果别的小朋友给你吃,你要说谢谢,还可以拿自己的跟小朋友交换。”

可是,要别人的东西太不懂事了。再说,别人得认为这孩子没家教,还会认为我没教好。”

听完后,我突然想到那对小姐妹了。

葫芦娃吃饼干的时候,我问她们想不想吃。

小妹妹高兴的接过后,说:谢谢阿姨,很好吃。”

然而也想吃的小姐姐却说:妈妈说不能要,吃别人的东西不礼貌。”

我没觉得小妹妹不礼貌,反而感觉勇敢表达自己想法的她,很值得我们学习。

有多少孩子想要却不敢说,有欲望却要忍着,只因为要做到父母眼中懂事的好孩子。

01、懂事的孩子,不敢表达自己

从小我们父母就说:

你要懂事,你要听话。”

懂事的孩子,才让人喜欢。”

听话的孩子,才会有出息。”

孩子在家听爸爸妈妈的话,在学校听老师的话。

暑假,就发生了一件令人痛心的事。

12岁的双胞胎女孩,在参加夏令营时,遭到教练的猥亵,洗澡被看、还被强吻。

即使她们很不愿意,但凌晨三点,教练说要带女孩出去,她们还是听话地跟他去了楼梯间。

后来,妈妈知道后气愤地责问她们:为什么要听教练的?”

可是孩子的话让她后悔万分。

妈妈,不是你叫我们乖乖听老师的话吗?”

太宰治

这就是我们一直要求的乖孩子,她们只知道听话,却不知道表达自己真实的感受。

殊不知,这种懂事不是因为他们本身如此,而是为了讨好父母才这样的。

而那些敢于表达真实感受的孩子,却总是被教训。

之前热播的真人秀节目《宝贝的新朋友》中,谢霆锋父亲——谢贤,哄一位7岁的素人小男孩吃东西,结果小男孩不但不吃,还说:

"一天到晚就是吃吃吃,是吃货啊!"

听到这话,向来脾气火爆的谢贤没忍住,朝着小男孩的屁股就是一脚。

懂事

结果大部分网友的态度都是:小孩怎么这么不懂事,对长辈那么没礼貌,是应该教育一下,不能总惯着,踢得好!

这就是我们很多父母面对孩子表达自己想法,与自己顶嘴时的态度。

但我却认为这个小男孩值得表扬,敢于表达自己真实的感受,不会为了别人而委屈自己。

这样的孩子才会生活幸福,因为小时候表现越乖”的孩子,他们压抑了自己的情绪和内心的想法,承受的压力也越多,以至于长大后会出现各种心理问题。

孩子,我不希望你为了成为好孩子”,而选择委屈自己。

舞狮子

02、懂事的孩子,过得并不幸福

作家小野曾讲过他一对儿女的故事,一个不懂事”的哥哥和一个懂事”的妹妹。

有次在香港买玩具,妹妹一开始就懂事的挑了个不到一百元的小黑板。

而哥哥从进门起,就不停的挑不停的换,最后选了一个限量版,要价四千元的蝙蝠侠。

当时妹妹其实也想换,可大家都赞美她懂事,体谅父母,甚至拿哥哥的表现跟她比,所以她不敢换。

但内心,她很羡慕哥哥,每次都可以为了自己想要的东西,甚至不惜大哭大闹。

而她为了父母的夸奖与认同,表现出一种超乎年龄的懂事”,小小的她就将欲望埋藏在心里。

后来他们的成长也出人意料。

哥哥一直跟着自己的心走,大学毕业后没拍过电影也非科班出身的他,竟还要报考美国电影研究所最好的前十的学校。

结果被哥伦比亚大学录取,毕业作品在回国后还获得了金穗奖。

而懂事”的妹妹,高中那年她没考上前三志愿,这个挫败让她对自己没自信、对学习产生怀疑,甚至萌生出了休学的想法。

时隔二十年,她对小野说,她后悔了,后悔压抑自己的欲望。

人间失格

是呀,被父母定义为懂事”的孩子,他们并不是真的想如此,只是为了父母的认可与赞赏,才不得不委屈自己。

知乎上就有个话题:从小特别懂事听话的孩子长大后是不是更容易不快乐?

看了几百个回答,得出的结论就是:那些被迫听话懂事的孩子,越来越不会表达自己的欲望,不会对别人说不”,总会忽略自己的真实感受来顾及他人。

这样的孩子最终就会形成讨好型人格的人,将自己的生活过的很压抑。

孩子,你不需要隐藏自己的欲望,讨好别人,想要就说出来。

太宰治

03、懂事的孩子,受伤害更深

儿童心理学家就曾说:逼迫孩子听话,对孩子的伤害不亚于语言暴力,它会对孩子造成比语言暴力更为严重的心理影响。

被迫听话的孩子,压抑自己的欲望,得不到宣泄的他,就会不断的攻击自己,导致人格缺失。

日本作家太宰治的小说《人间失格》中,有这样一段情节:

主人公叶藏的父亲出差前,把孩子们都叫到客厅里,一个一个问他们想要什么礼物,然后记在随身携带的本子上。

叶藏喜欢的是书,大哥也认真地告诉父亲弟弟只是觉得书好。

但父亲却不喜欢,还是要书吗?浅草商店有舞狮子玩具,你不想要吗?”

看到父亲愠怒的神色,叶藏不由得心惊胆战,为了讨父亲欢心,他半夜潜入父亲卧室在笔记本上写下狮子”,而这根本不是他想要的。

叶藏的这一举动意外得到了父亲的欢心,他也就从此学会了将真实深藏,伪装成父亲喜爱的小孩子。

最终,叶藏慢慢失去了真实的自我,出现了人格障碍。

懂事

想想我们是不是如此?

孩子想买喜欢的玩具,我们总会让他买我们喜欢的。

孩子想玩泥巴,想玩水,我们怕脏,就说孩子要听话,别玩。

孩子表达真实的想法,我们总会生气。

一个敢表达真实自我,想吃什么就要什么,不喜欢就不要,想玩就哭闹着玩的孩子,愣是被我们定义为不懂事”。

为了讨好我们,他们渐渐的变成我们心中懂事”的孩子。

而从心理学上来说,这不是懂事这是害怕,他们害怕如果自己不按照父母说的做,就会被父母骂,甚至得不到父母的爱。

懂事

04、要孩子懂事”,是为孩子好,还是为了面子?

最近看了短片《驯兔记》,真是一部父母该好好看的电影。

主人公是个调皮捣蛋的小男孩,皮皮鲁。

在别人眼中,皮皮鲁就是个坏孩子”,不听话,故意抬扛。

太宰治

有一堂课,老师问:如果皮球掉进深坑,怎么办?

有的同学说用网子捞,有的同学说注水利用浮力。

只有皮皮鲁说:如果坑很深的话,那就再买一个吧。

当然这答案不符合老师的期望,老师责备他,他就反抗。

这时班长说:我们要听话,做个好孩子。”

渐渐的,学校把孩子训练成他们眼中的兔子”,乖巧,温顺,懂事。

几乎所有的孩子都被驯服成了兔子”,唯有皮皮鲁还是那么不听话”。

本来他的父母认为孩子这么真实,不是坏事。

可被老师点名批评后,他们也开始想尽办法让皮皮鲁变成兔子”。

哥伦比亚大学

虽然皮皮鲁最终还是没变成兔子”,但他选择戴上兔子头套,学会了伪装,隐藏了真实的自己。

我们是不是也是如此?

很多时候要求孩子听话懂事,不是为了孩子好,而是为了所谓的面子。

最终孩子为了成全我们,渐渐伪装成我们期望的模样。

可悲的是他们以失去自己真实的面目为代价。

蔡康永这样说:对小孩来讲,父母最珍贵的是给他一个理想的环境,让他变成他自己,而不是变成父母要他变成的人。

我们要知道,不听话不是做坏事,而是他们不唯命是从,有着自己独立的见解,敢于提出自己的质疑与想法。

这样不听话的孩子多好!

海桑诗集里有一段文字,让人深思。

一个小小孩,如果他干干净净

衣帽整齐,如果他规规矩矩

这可并非一件多好的事。

如果他一开口

便是叔叔好,阿姨好,再见,你好

如果他四岁就能让梨

这又有什么意义?

一个小小孩,应该是满地乱滚

满街疯跑,脸和小手都脏兮兮的,

还应该有点坏,有点不听话

他应该长时间玩着毫无目的的游戏

他是一只自私、可爱又残酷的小动物。

他来到世上,是为了教育我们

让我们得以再一次生长

而不是朽坏下去

所以,孩子们,你们不需要这么懂事,做回自己就好。

共勉。

作者介绍:笑乐妈,家有一儿一女,还想继续生娃的二胎妈妈,心理咨询师,家庭教育指导师,积极心理学的践行者,边折腾边养娃,写写文舒舒心。请关注我@笑乐妈育儿

欢迎讨论留言。

哥伦比亚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