泥新巢燕闹,花尽蜜蜂稀。槐柳阴初密,帘栊暑尚微。”过几天居然都要立夏了,夏天来了。五一假期,肯定很多家庭都跃跃欲试,准备出去游玩吧。今天的内容,就和户外游戏有关,希望和孩子在认识自然的过程中,可以有更有趣更美好的回忆。
图片来自网络
这是一个动物肢体扮演游戏,人多人少都适合,而且可以迅速提升气氛。
★适合年龄:1.5岁+
★参与人数:3人或以上
★准备材料:手机图片
★游戏过程:简单来讲,就是几人比划,一人猜,以三口之家为例。可以一人负责猜,一人和孩子一起表演。表演者可以从手机上搜索一张动物的照片,然后给孩子看,两个人合作表演,模仿动物的形态和举止行为,让猜题人猜出来是什么。
方式一:表演时,可以各自表演,比方各自都表演小兔子跳。
方式二:表演时,两个人一人选择模仿上肢,一个人选择模仿下肢,两人合体表演这一种动物。比方小兔子,孩子可以做竖耳朵的动作,大人抱着孩子,大人负责蹦蹦跳的下肢动作,两个人整体成为一只兔子。这个表演难度更大一点。
进阶版:如果人数较多,可以分组,有两种方式:
方式A:分成人数差不多的两组,一组猜,一组像上面方式二一样比划。但人数多的话,可以每人选择一个肢体,比方头、胳膊、躯干、腿、翅膀、尾巴......几个人合作表演一只动物。
方式B:分成一人猜和其他人表演两组。这种方式就是表演的人多,可以表演毛毛虫等多足类动物,或者昆虫好几只翅膀,或者大象等大型动物,但是难度也会增加。孩子多了,指挥起来,不好指挥。
★注意点:尽可能不用叫声来表达动物。但是如果宝宝一岁多,就对动物叫声熟悉,也可以动作加上叫声来降低难度,增加孩子的成就感。
★拓展能力:团队协作能力、肢体表现能力、想象力
图片来自网络
★适合年龄:2岁+
★参与人数:2人或以上
★准备材料:眼罩
★游戏过程:蒙上孩子的眼睛,带领孩子穿过树林,来到一棵你喜欢的树前。帮助孩子去探索他的树。比方告诉孩子:你拥抱一下这棵树吧。”用手摸摸这棵树。”用脸颊轻轻蹭一蹭树皮。”用鼻子闻一闻树的味道。”
如果孩子年龄大一点,也可以问孩子问题:这棵树的树干是光滑的还是疙疙瘩瘩粗糙的?”你感觉这棵树是活着的还是枯死的?”你能抱住这棵树吗?”这棵树是粗的还是细的?”你觉得树的年龄比妈妈/你大吗?”摸摸树的根部,能摸到伴生植物吗?”树根是露出地面的吗?”有苔藓吗?”有昆虫吗?”孩子探索完毕以后,可以将孩子带回起点处。
回程途中,可以故意选择弯弯曲曲的路,也可以让孩子想象现在在趟过小溪、跨过倒在地面的树、绕过地面上的花朵、穿过灌木丛、匍匐前进穿过树洞等等。增加回程的趣味性与难度,迷惑他。到达地点后,摘下眼罩。让孩子去寻找他的树。
本来长得差不多的树木,孩子瞬间开始注意起区别来。而且这个活动可以帮助孩子和大自然深度联结。
等孩子找到以后,可以两个人互换。如果孩子找不到,可以给点提示。
★注意:
①距离:找的树木距离的远近与孩子的年龄息息相关,孩子年龄小,可以找距离近一点的树,比方距离5米左右;孩子年龄大,六七岁以上,距离远一点,比方20米等。
②回程难度:孩子年龄小,就尽可能走直线就行了,然后做几个假想动作增加他的趣味性。孩子年龄越大,可以选择走的路越弯曲有迷惑性一点,假想动作也可以多一点。
因为可以玩好几轮,假想动作可以不用每次全部都做。
★拓展能力:嗅觉敏感度、触觉敏感度、观察力、专注力、推理能力、小宝宝的语言能力
图片来自网络;这棵树底部就有苔藓
★适合年龄:1.5岁+
★参与人数:2人或以上
★准备材料:提示卡片或者手机图片
父母可以先确定好目标,想一想要去的地方周围都有什么动植物或者常见的自然现象。制作设计一组卡片,提示卡片可以是文字,也可以是图片,或者图片和文字,这个看孩子的年龄来定。
制作方法:
①拼贴画:比方从杂志或者孩子用完的贴画书上面剪下来要用的图片,然后贴在纸板上,做成卡片。这也可以是和孩子的手工活动。
②打印:网上搜索图片,然后打印出来。打印出来后也可以再固定到硬纸板上。
③网络图片:直接搜索网络图片,选好电子图片,保存起来备用。我觉得大多数人可能会选择这种,哈哈。
游戏过程:先向孩子解释图片内容,确保孩子理解了提示内容。当孩子理解了他要找的东西的时候,就可以出发去寻宝啦。当孩子找到一种东西后,可以在卡片上打√,或者将手机图片用微信发送给队友,表示孩子这个东西找到了。
可以适当给孩子一点提示,那边是不是有银杏树?”你觉得哪里能有松果?”但是主动权主导权还是在孩子身上。
孩子找到全部东西后,可以和孩子聊一聊寻宝的过程:你最喜欢什么东西?哪一种你找起来最困哪?整个过程中你有什么感受?也可以趁机给孩子提供一些自然知识,比方关于各种树木花草、关于季节气候、关于当地地理等等。在这样的氛围里,孩子的求知欲会被激发出来。
★注意点:
①时间限制:年龄较大的孩子,可以设置时间限制,增加趣味性和难度。
②卡片内容:可以根据孩子的年龄,增加难度。比方年龄大的孩子,让他们寻找风吹过脸颊的感受,或者寻找某些声音。不一定是动物或者植物。
③人数:人数较多的话,可以分组比赛。卡片也相应多准备几份。
★拓展能力:观察力、专注力、耐心、比较能力
★适合年龄:0+
★参与人数:没有限制
★准备材料:无
★游戏过程:可以选择不同的姿势,一种是躺在野餐垫上,闭上眼睛,握拳,静静听,每听出一种声音,就伸出一只手指,看能不能听到10种声音。另一种是坐着或者站着,闭上眼睛听。
★注意点:声音尽可能选自然界的声音,像人的声音、车的声音等可以先不计数。如果实在没有自然界声音,再加上这些声音。
★拓展能力:听觉能力、感受力、专注力
安静下来只用耳朵听,可能会有和以往完全不同的感受。环境是多层面的,也需要我们从不同的层面去感知。
图片来自网络
本来是一个非常普通的游戏,甚至可以说是今天四个游戏里,可能大家最不感兴趣的一个。可是,突然想起来噗噗一两个月大的时候,早教游戏书上,很多都写着带宝宝出去多听听自然的声音。我常常抱着她,站在院子里,听风吹过树叶的哗啦啦的声音,她抬起头看着,我会告诉她:你听,这是风吹过树叶的声音,是不是很美?”
不知道是不是这个原因,她一直都有仔细辨别声音的习惯。直到现在,她都会突然问我:妈妈,你听,这是什么声音?”我常常说没有声音呀,然后静下来听,真的有细微的声音。比方遥远的隐隐的鞭炮声。
非常感慨,孩子小的时候希望快快长大,因为照顾她太累。可是,亲密的时光非常短暂,上学以后,相处时间那么少,很多想教她体验的东西都没有时间实施。
本来想写5个游戏,可能我太啰嗦,字数发现已经挺多了,今天就写到这里吧。希望假期大家出游的时候,可以用上。
PS.我是计划每周形成一个固定的类别,写一些具体操作类的亲子游戏、户外探索游戏、科学实验、绘画方法等内容。周末可以和孩子一起实施。如果大家有什么想看的,或者想和孩子玩一直没有方法的,都可以给我留言,我会整理相关内容出来,和大家分享。
今天就酱!
图片来自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