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一段时间,我们收治了一个小孩,小孩的病很严重。小孩的妈妈也很不幸,刚离婚没多久,自己身体又不好,家里也没人来帮她,她每天都是自己照顾孩子,非常的辛苦。我们的医护人员除了进行日常诊疗外,时常会给她一些鼓励,并经常给她帮一些小忙,比如帮她哄一会孩子,打热水,给孩子冲奶、换纸尿裤等,她对我们十分信任和感激。

有一天晚上我值班,她过来和我诉苦,说她快被一个女人折磨疯了。隔壁床孩子的奶奶来探视她的孙子,一个大约五十多岁的妇女,看见她不利索的动作照顾孩子时,像发现了新大陆一样,站在她面前仔细的询问,比如孩子得的什么病?孩子的爸爸呢?家里其他人怎么没来陪孩子?为啥不早治?出于礼貌,开始这位年轻妈妈耐心的回答了她的问题,但她还是滔滔不绝的询问,丝毫没有要停的意思,这位妈妈便闭口不再说话。那位妇女便目不转睛的盯着这位妈妈的一举一动又开始大发感叹道:你这么年轻就离婚了,孩子又得这种病,也没人帮着照顾,真是好可怜啊!”那位妇女有些夸张的表情,没完没了的问询,随后很响的叹息,又接着给旁边的人绘声绘色讲,这让她很崩溃,她实在不想像祥林嫂一样把自己的痛苦一遍一遍的重复,让所有人的都知道。也许那位孩子的奶奶并无恶意,只是无法体会和理解他人的心情。

其实,同情和怜悯本来是一种善良的心愿,来源于人的爱心和对他人的理解。但如果表达不当却会让人难以接受,会不经意间伤害到别人。不要随便提及别人的痛苦,给人一些适当分寸的鼓励和安慰,总比剥开别人的伤口要好,善良更需要体谅和理解。如果不顾别人的自尊只顾自我感情的抒发,给别人的只会是伤害。因为别人要的,首先是自尊,然后才是温暖。我们要先懂得尊重和理解别人,以平等的心态,平和的心境,去面对生活中的幸运者和不幸者,才会让人感觉到善良像一缕春风、一泓清泉,给人以无限的温暖和力量。

图片来自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