育儿指南

孩子很注意外表吗?这是自我意识在作怪,其实孩子“自私”点挺好

文|朱迪迪谈育儿(文章原创,版权归本作者所有,欢迎个人转发分享)

今天我要和大家交流的是潜伏期儿童的自我意识。有些家长会发现,孩子在稍微长大一点以后,会特别注意自己的外表,或者说很在乎被人评价,有时候很自私。这是为什么?这其实是孩子的自我意识在发挥作用。

什么是自我意识?简单来说,自我意识是指个体通过自我观察和身边他人的反馈,而获得的对自我各个方面的认识和看法。针对潜伏期儿童的自我意识,家长应该怎么做呢?下面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自我意识的范畴。

孩子很注意外表吗?这是自我意识在作怪,其实孩子自私”点挺好

潜伏期儿童的自我意识,它主要包括这样几个方面:

第一个方面,是关于自我认识或者是自我认知。

换句话说,它是关于我们一个人外在形象的这样一个描述。比方说我有多高?我多大了?我的眼睛,我的脸型,我的肤色,我的身体等等。这样一些方面的基本的一个了解和认知。这也是自我意思最初级的方面。

第二个方面,是关于自我体验或者自我评价。

每一个个体,从我们一出生开始,就慢慢的不断在各种各样的世界和他人的关系当中,来进行自我体验和评价,我们会对我们自己也有起码的了解。

比方说,我们在某些方面觉得我自己很有优势,或者说我觉得在某些方面,可能我需要更加的努力一些,这都是会形成我们对自己的一个相对比较客观,或者是在客观的基础上又带有一定的主观认知,或者说主观评价的这样一些自我体验。

第三个方面,是指的自我调节。

也就是说,在对自我认知和自我评价的基础上,我们觉得哪些方面,是我们接下来在成长中必须要做出一些调整的。

比如,有的孩子会说,我觉得我可能胆子比较小,以后我要更加的勇敢一些。还有的孩子会说,我觉得我做作业和考试的时候会有一些粗心,我以后要更加细心,更加耐心一些。其实以上这些都属于自我意识应该包括的一些方面。

自我评价

学者对自我意识的三个方面概括为:生理自我、社会自我和心理自我。

一、生理自我:就是前面我们说的,有关对自己的身体、性别、外貌衣着以及自己特别喜欢的、所有的物品等等的认识。

二、社会自我:是指自己与周围人的关系。

也就是说在相处中的一些状态关系,自己的角色以及不同的角色,它所对应的责任和义务等。自己的角色,比如在家里边,我可能是爸爸妈妈的儿子,在学校里边,我就是一个学生。这种不同角色就有不同的责任和义务,类似于这样相关的一些认识。

关于社会自我,实际上在孩子一岁半到两岁左右,他开始慢慢的,他的活动的范围在由家庭在向社会来发展的过程中。那么开始,他要受一些规则规范的约束,这个时候爸爸妈妈在带他走出家门的时候,会告诉他什么事情可以做,什么事情不可以做。这也就是他跟社会在建立联系的时候,我们不断地告诉他做任何事情的一个边界在哪里?我们的角色、我们的责任和义务是什么?这是一个慢慢的积累的过程。

自我评价

三、心理自我:是指的我们对自己的情感、性格、兴趣、能力、价值观等有关特点的认识。

例如,有孩子会说我是一个特别活泼开朗的人,或者说我觉得我特别乐于助人,或者说我实际上在有些时候我有些大大咧咧,但是有的时候我又很任性。这其实就是关于对自己情感、对自己性格以及我们自己的兴趣,还有相关的一些能力,或者是价值观方面等有关的特点认识。在小学阶段,或者说在小学之前,孩子们就陆续的在建立起来,跟自己有关的一些自我的认识。

自我意识

总结:自我意识由生理自我、社会自我和心理自我这三个方面来组成,家长应该积极对待孩子这种意识

如果再给它稍微的概括一下,实际上自我意识,它是经常让我们会比较好奇的问自己的几个方面的问题。比方说,我是谁?我是从哪里来的?我是一个怎样的人?我的优点我的优势是什么?我的缺点或者是我的不足又是什么?别人是怎么看我的?可能这都是伴随着我们个人的成长,我们会不断的来去询问自己的一些方面,而这些都涵盖了、社会、心理等方面。

作为家长,我们既然了解了孩子在成长发育中自我意识的这几个方面,那我们就应该积极的去对待孩子的意识,让这种意识完成顺利的发展。生活中,如果你发现孩子开始注重自己的外表,不要觉得他很自我,他很自私,其实孩子自私”点儿挺好。你家孩子在生活中还有哪些其它的自我意识的表现呢?

这里是朱迪迪谈育儿,如果您想了解更多育儿母婴知识请关注我,我们一起交流育儿经验;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请点赞或分享给更多有需要的人!

(图片来源于网络,侵权请告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