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这一怪比之前写过的农村大姑娘叼大烟袋”还有怪,因为之前人物主体都是成年人发生的事儿,这一怪涉及到婴幼儿,养活孩子吊起来”这一怪象一定是突破了让那些抚育婴幼儿的宝爸宝妈们的三观了!其实,养活孩子吊起来”不是真的把孩子本身吊起来,而是把放孩子的摇篮吊起来!这种摇篮当时叫吊篮”在东北农村多数都叫悠车子”。在我小的时候就是在这样的吊篮中渡过了自己的婴幼儿期的生活。现在想想都是悠哉悠哉!不得不感叹当时人们的智慧,是生活实践的中伟大的创新发明。换句话说也是当时条件所迫逼”出来的,慢慢的演变成独有的一种育婴方式”。

悠车子一般长90~100厘米,宽50~55厘米,高30~35厘米左右。是木质的,其主要原材料选自黄柏树、水曲柳等有韧性的木材。外形像个小船一样,也有称像个猪腰子”形状,最初人们叫它腰子车”,后来感觉像是在荡秋千一样,农村一般把荡秋千成为【打悠悠】,慢慢的就把腰子车”称为悠车子”。
做悠车子的很讲究的,听老一辈人讲,要把选好的木材用手拉大齿锯加工成厚木板,再用手拉小齿锯加工成薄木板待用。通常是把薄木板、用油泡,用火温烤,围成长65~70厘米如大写字母U”一样的半圆形,再把同样的半圆形薄板口对口的对应交叉,两头略微上翘,用牛筋绳双行缝合成椭圆形,刮泥子打磨,涂漆绘画;将四个铜环或铁环分对称两组安装在悠车子两侧,然后安装车底,用红油漆做底漆。
在绳子上拴上孩子喜欢纸葫芦、五彩线、香荷包等,在里面铺上红色的用荞麦皮做的被褥和枕头,孩子身在其中舒服的很,根本不用捆绑尿不湿,因为渗透性极好,手轻轻一推,悠哉游哉的酣然入睡!夏天还可以起到扇风纳凉作用,蚊蝇也无法站住脚,因此还有驱赶蚊蝇的作用。
悠车子两头都有诸如"长命百岁"等描金大字,周围绘画有有五子登科、鲤鱼跃龙门、梅兰竹菊之类的彩画,表达这人们对孩子的一种美好寄托,悠车子的外面上漆和绘画也是一种传统文化,然后,用四根麻绳将车子吊到房梁上,至此,一个完整的"悠车子”就诞生了!

东北是多民族融合的典范,悠车子并不是东北的专利,各种传说都有,但流传最久最贴切一种说法我认为还是妈妈说的最贴切,它是满、蒙游牧民族的产物,因为马背上的民族经常迁徙,为让刚生下不就的婴儿免去旅途的颠簸和母亲怀抱之劳累而设计的,用桦树皮、藤蔓等编织网篮来装孩子。同时游牧民族女人同样干着喂养牛羊、挤奶、洗衣做饭等繁重的体力活,必须让婴幼儿独立,才能解放她的双手和身体,没办法只能把这个网篮子吊起来!后来随满、蒙民族的定居下来,慢慢的在东北普及开来,并得到了不断的升级。
我小时候的悠车子”是姥爷亲手制作,姥爷是木匠手艺非常好,现在家里的一个炕柜是姥爷为妈妈做的嫁妆。因为姥爷做的悠车子有雕花,非常漂亮,悠车子主要是在婴儿不会翻身、不会爬之前这段时间里使用,等婴儿到了会翻身、会爬时担心照顾不到掉地上摔着就不用了。于是悠车子就开始转移到有新生儿出生的家庭。因为当时不是所有人家都有悠车子,没有悠车子的人家,从女人怀孕开始就去借好悠车子备用着。听妈妈说我家的悠车子至少悠过100多人,因为有说法是用旧悠车子悠婴儿好养活,寓意长命百岁、人丁兴旺的讲究。
现在被流转到谁家不得而知了,妈妈说现在都不用这样的悠车子了,不知道它还在不在了?【写到这我突然决定,再回到妈家一定把悠车子找回来”】
写到这儿,闭上眼睛,静静的回想着,妈妈一边坐着针线活,一边哼着摇篮曲悠啊悠 悠着我儿睡大觉啊 悠啊悠 悠着我儿长高个啊....... ”,偶尔的推一下悠车子,悠车子顺劲儿来回的悠荡起来。听着母亲朴实、深情的摇篮曲度过了我悠车子里成长的婴儿阶段。

有一次我和老叔家大姐帮照顾他家弟弟,过去家里孩子多的都是大哥哥大姐姐担负起照顾弟弟妹妹的责任。当时老婶在外面喂鸡,我们两个人轮流在炕上趴在弟弟的悠车子上面荡秋千”,躺在悠车子里面的弟弟也非常配合,玩的不亦乐乎!正玩的开心呢,突然咔嚓一声,其中一根绳子因为超重断了,给我摔了一个大屁蹲。悠车子里的小弟弟自然吓了一大跳哇哇的大哭起来。外面的老婶听到了赶忙进屋,一看绳子断了,我俩不听分说跳下炕就逃了,老婶拿起鸡毛掸子就在后面追,还好跑到快逃过了一劫,吓的大姐在我家睡了两个晚上不敢回家。现在想想都后怕,也觉得挺有趣儿!反观现在孩子的成长是在静态中、围捧中长大,而过去是动态散养中成长的,过去的童趣这一代人不懂,现在的童趣需要我们重新去审视去尊重!

耳边再次响起母亲的摇篮曲悠啊悠 悠着我儿睡大觉啊 悠啊悠 悠着我儿长高个啊....... ”!
我是@乡村匠人勇哥! 接下来的5怪将持续更新,感谢关注评论! 一起聊聊三农的那些趣事儿!
【原创首发】洗稿、抄袭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