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班冬天多美丽教案
目标:
1、喜欢参加美术活动,体验作画过程中的乐趣。
2、能使用棉签大胆作画。
3、了解冬天的落叶树的主要特征。
重点:
积极观察,初步了解冬天落叶树的特征。使用棉签画树干和树枝。
难点:
使用棉签画树干和树枝。注意绘画方式,保持绘画整洁。
准备:
黄色、蓝色卡纸若干,棉签,颜料,课件《冬天的树》,范画两张,过程:
1、幼儿观察冬天的树,了解冬天落叶树的特征。
(1)师:寒冷的冬天来到了,有许多的大树妈妈都发生了变化,到底发生了什么变化呢?让我们来看一看吧!(观看视频《冬天的树》)幼儿观察,教师提问:冬天里的树是什么样的?树枝有什么变化?小树叶都离开了妈妈,变得光秃秃的。这种树我们叫它落叶树。
(2)观察树干和树枝。问:大树妈妈的身体在哪里?树干是怎样的?
师:看!大树妈妈在向我们挥手呢!它的树枝是什么样的呢?
2、学习用棉签蘸颜料画冬天的树。
(1)教师引导幼儿思考,冬天的树是什么样的?要怎么画呢?
(2)根据幼儿回答,引导幼儿小结:树上有树干、树枝。画时先画树干,再画树枝。教师边说边示范并请个别幼儿尝试。
3、幼儿绘画(1)请幼儿用棉签大胆作画,教师巡视指导。
(2)鼓励幼儿画出自己见过的或喜欢的树,可画一棵,也可以画几棵。
(3)作画时保持清洁卫生。
4、绘画活动结束(1)将作品贴起来组成"冬天的小树林"并欣赏同伴作品,说说你喜欢哪张作品。
(2)向客人老师介绍你的作品。
(3)整理小结。
小班美术天黑了教案
《天黑我不怕》教学反思
《指南》中对“健康”是这么定义的:是指人在身体、心理和社会适应方面的良好状态,从中我们可以看出孩子的心理健康、良好的心理适应能力也是幼儿健康发展的关键。
中班幼儿独立自主意识渐强,他们一方面想自己尝试一些新鲜的事物,一方面又缺乏尝试的勇气和信心,尤其是对黑夜,他们会产生很多的奇思怪想:天黑了树叶刷刷响,是谁发出的怪声?停电了,家里好黑,谁会出现?作为教师我们要有意识地对孩子加以引导,通过情绪宣泄,在心理上战胜“妖魔鬼怪”,帮助幼儿正确认识黑暗,感受夜晚的宁静与美好,消除恐惧感。因此,我本节活动《天黑我不怕》中我进行了如下策略:
第一,情境体验。请幼儿蒙上双眼,感受黑夜来临的情境,调动幼儿的已有经验,将所有害怕的事情都说出来,达到心灵的释放和解压。
第二,游戏顺应。玩游戏《皮球回来了》。教师让幼儿钻进黑黑的山洞,鼓励孩子不要害怕,经过山洞将皮球捡回来。在这个过程中其实是孩子挑战自我,战胜自我内心恐惧的过程,看似只是简单的玩皮球,但是孩子能这样玩上几次,在他们心理对黑夜的恐惧会减少很多。
第三,感受美景。通过图片和音乐让幼儿欣赏各种黑夜的图片,感受黑夜其实并不可怕,也很美。
纵观整个活动,各环节紧密相连,互相渗透。充分体现了“以幼儿为主体”的教育理念,通过具有形象性、开放性、宽容性、自主性、愉悦化的活动内容和过程。让幼儿在轻松的环境里了解黑夜了解黑暗,知道黑暗并不可怕,并且试着去喜欢黑夜,活动中运用游戏的方法让幼儿真正体验到了在活动中享受生活的乐趣。俗话说“教无定法,贵在得法。”活动中还存在着许多不足之处,一次活动也不可能马上转变孩子的害怕心理,但安全教育的成功需要不断探索。
幼儿园小班美术教案
你好,这些网址有很多幼儿园小班美术教案,呵呵,希望你能找到自己需要的哦!另外,美术课其实不需要单一的绘画一个物体,可以添画、装饰画、印画等多种形式,这样可以提高孩子们的绘画兴趣,你是个有心的老师,呵呵,一定是位好老师哦,加油!
幼儿园教案网 http://www.chinajiaoan.cn/you1/jiaoan7.asp?owen1=meishu
幼教中国网 http://jiaoan.yojochina.com/xiaoban/index.html
中国幼儿教育网 http://www.happy12.org/html/as/class/class_259.html
中国幼儿教师网 http://www.yejs.cn/Article/List/List_95.html
月亮船教育资源网 http://xq.moonedu.com/edu/List_98.shtml
3edu教育网 http://y.3edu.net/List/List_61.html
小精灵儿童网站 http://new.060s.com/news/mulu/376/
小班教案冬天穿什么及反思
幼儿园小班教案:今天穿什么
教师:屈老师
设计意图:
小班幼儿已经有了较强的独立意识,经常听家长反映:孩子穿衣服挑挑拣拣,有时天气挺冷的却一定要穿裙子……为了让幼儿了解不同天气穿不同的衣物,不同季节穿不同的衣物,不同职业的人穿不同的衣物,使幼儿明白衣着和天气、场合等的搭配习惯,并且能够选择适合自己的衣物。我们结合分享阅读读本《今天穿什么》设计了一系列活动。
活动目标:
1、通过学习读本,使幼儿明白衣着和天气、场合等的搭配习惯,并且能够选择适合自己的衣物。
2、引导幼儿学习句型:“××穿什么?穿上××带上××,并初步认识问号,了解问号在本书中的作用。
3、通过各种活动,引导幼儿认识一些常见服装,初步掌握一些有关服装穿着的知识,理解不同场合、不同职业穿不同的服装的需要和意义,并通过有关服装的活动培养幼儿初步的类概念。
活动过程:
一、观察分析大书画面
1、激发兴趣
师:今天天气怎么样?你穿着什么衣服?你为什么穿这样的衣服?
教师出示大书封面,提问:这是书的什么?这是在什么地方?
幼:这是书的封面,小朋友在家里;这是在幼儿园里;这是在舞台上,因为有幕……
师:小朋友在干什么?
幼:小朋友在听着音乐跳舞,因为旁边有音符。
师:她穿着什么样的衣服?她为什么穿这样的衣服?
幼:她穿着小兔子的衣服,因为他在装小兔子。(教师丰富词汇:扮演、演出服)
师:你想不想知道这本书告诉我们一些什么事情?
2、引导幼儿逐页分析画面。
(1)打开第一页,提问:这是在什么地方?小朋友要干什么?她们穿着什么衣服?
幼:这是在大海里。
(幼儿被画面上的一片蓝底色所迷惑,以为是大海。老师请他上来指一指,从哪里看出这是在大海里?小朋友指着上方绿色的图案说:这好像是船。老师又让幼儿仔细分析:小朋友会在大海上行走吗?看一看,他们走在什么地方?这时有的幼儿说:走在马路上;有的说走在方框上;还有的说走在黄纸上。)师:想一想,小朋友上学穿什么?带上什么?
幼:穿上盛隆儿童活动中心的园服,带上小龙英语书。(这是孩子的生活经验再现)
幼:穿上花裙子,背上小书包。
师:她们的表情怎么样?她们心里怎么想的?
幼:她们笑眯眯的(丰富词汇:笑眯眯),她们想:“我上学要好好学习。”
(2)打开第二页
师:这是在什么地方?你是怎么知道的?
幼:这是在草地上。地是绿色的。
幼:这是在运动场上。后面有一个网。(因生活经验所限,孩子们不知道这是排球网,教师趁机丰富幼儿知识:打排球时需要排球网;打蓝球时,需要蓝球架;踢足球时,需要足球门,运动时穿上运动服动作灵活,非常方便,然后鼓励幼儿回家注意收看体育节目)
师:小朋友打球时穿什么?为什么?
幼儿:打球时穿上条条衣服。
(分析:因幼儿平时很少参加这样的活动,而且穿运动服也较少,所以他们不认识运动服。这时,教师出示几套运动服,丰富词汇:运动服)
师:这两个小朋友的表情怎样?他们心里是怎么想的?
幼:他们笑眯眯的,心里想:打球真开心。
幼:他们都想争第一。
(3)打开第三页
师:这是在什么地方?你是怎么知道的?
幼:这是在沙滩上,因为我看到了黄黄的沙子。
幼:这是在大海边,因为我看到了大海,还看到了海浪。(丰富词汇:蔚蓝的大海一望无边)
幼:还有海星、扇贝、小贝壳。
师:这两个小朋友要去干什么?你是怎么知道的?他们心里是怎么想的?
幼:他们要去游泳,因为他们拿着救生圈,穿着游泳衣。他们想游泳真开心。
幼:还戴着游泳帽。
师:那么游泳穿什么?(幼儿都争先恐后地发言。)
(4)打开第四页
这幅图你在哪里见过?(在封面上)其他提问方法同上。
(5)打开第五页,提问方法同上。(因幼儿对这一画面也有丰富的生活经验,所以回答得也非常好。丰富词汇:倾盆大雨、淋湿等)
(6)打开第六页,提问方法同上。(因我们生活在北方,幼儿对雪天堆雪人、打雪仗的活动非常熟悉,所以回答得很好。丰富词汇:冬天,天气寒冷,到处是冰天雪地;下雪了,白茫茫的一片等)
(7)打开第7页。
师:这是在什么地方?
幼:在家里。在做饭的地方。
师:做饭的地方是什么地方?
幼:厨房。(丰富词汇:厨房)
师:厨房里有什么?
幼:铲子、勺子、碗、盘子、电饭锅。
师:你家厨房里还有什么?
幼:微波炉、电冰箱、锅、筷子……
师:今天晚上,小朋友回家仔细观察一下,你家的厨房里还有什么?(通过鼓励幼儿主动观察,使幼儿获得亲身体验)他要干什么?
幼:她穿着花裙子,戴着帽子,拿着铲子,她想做鱼吃,因为盘子里有一条鱼。(教师出示花围裙和厨师帽,告诉幼儿厨师做饭时要穿上围裙、戴上厨师帽,这样既干净又卫生。)
(8)打开第八页
师:这是在什么地方?你怎么知道的?
幼:在卫生间。因为有大盆、有毛巾。
幼:在卫生间的澡盆里。因为有大盆,还有洗发水,小朋友身上还有泡泡。
幼:在浴池里。小朋友到浴池里洗澡。
师:洗澡穿什么?
幼:什么也不穿。
幼:光着身子,光着屁股。(幼儿都大笑)
师:这个小朋友的表情是什么样子的?他在想什么?
幼:他笑眯眯的,在想:洗澡真舒服。
师:你喜欢洗澡吗?你能自己主动地洗澡吗?(教育幼儿做一个讲卫生、爱清洁的好孩子)
二、师生共同阅读大书
师:让我们看一看书的作者是怎么说的。
重点引导幼儿认识“?”及“……”,引导幼儿有感情地跟读。
三、幼儿独立阅读小书。
1、鼓励幼儿自由阅读小书。
2、教师带领幼儿以手指字,对号入座地指读小书。
四、延伸活动:
游戏:配对
通过让幼儿认识不同季节的衣服,然后把不同季节的衣服送到画有四季不同特征的柳树图片上,培养幼儿的分类能力,使幼儿知道不同季节穿不同的衣服。(更多教案尽在:屈老师教案网)
小班树妈妈过冬教案
幼儿园教案:树妈妈过冬 教师:屈老师 活动设计背景: 冬天到了,我们也随着进入了《冬天的故事》这一主题活动。孩子们对人和动物怎样过冬已有了初步的了解,但是对树木是怎样过冬的还知之甚少,因此我设计了《树木过冬》这一活动,目的是让幼儿通过故事简单了解落叶树和常绿树,及常见树木的不同过冬方式。 活动目标: 1、通过故事简单了解落叶树和常绿树。 2、了解常见树木的不同过冬方式。 3、懂得要爱护树木。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难点: 了解常见树木的不同过冬方式。 活动准备: 经验准备:认识柳树、杨树、松树等几种常见的树。 物质准备:幻灯片、故事录音、游戏音乐 活动过程: 一、引趣 师:现在是什么季节了? 师:谁知道我们是怎样过冬的? 师:那你们知道我们的大树朋友是怎么过冬的吗? 让我们一起来听一听《树木过冬》的故事,小朋友要仔细听,故事里都讲了哪些树,它们是怎么过冬的? 二、欣赏故事 (一)边出示幻灯片边分段欣赏故事边提问: 1、欣赏第一段故事,提问: ⑴小白兔在去小松鼠家做客的路上看到了什么树? (2)它们是怎样过冬的? (3)像柳树、杨树这样到了秋冬季节就落叶的树叫什么树? (4)小结:像柳树、杨树这样到了秋冬季节就落叶的树叫落叶树。 小白兔都着急了,他还要到小松鼠家去做客呢。我们看看它走到哪里了。(继续放幻灯片和录音) 2、欣赏第二段故事 (1)小白兔又来到哪里? (2)小白兔来到了松树林中又看到了什么树? (3)松树在过冬的时候落叶吗? (4)像松树这样不落叶的树叫什么树? (二)再完整欣赏一遍故事,使幼儿加深印象。 师:这个故事主要讲了什么事情? 师:这个故事的名字就叫《树木过冬》。那为什么到了秋冬季节落叶树就要落叶,而常绿树却不落叶呢?让我们再仔细听一遍故事。 (再完整欣赏一遍故事。) 提问: (1)像柳树、杨树这样的落叶树为什么到了秋冬季节就要落叶? (2)为什么像松树这样的常绿树不用落叶就能过冬? (因为松树的叶子像针一样,外面包着一层像蜡一样的东西,水分不容易散发掉,所以,松树不用落叶就能过冬。 (3)常绿树是一直都不落叶吗?它们是怎样落叶的? 三、小结 师:听了这个故事后,你知道了一件什么事情? 师:除了柳树和杨树外,你还知道什么树是落叶树? 师:我们小朋友还有好多不认识的树,不知道它们是怎样过冬的,我们回去问问爸爸妈妈,然后再来和老师和小朋友交流,好吗? 情感教育: 师:冬天天气又冷又干燥,我们的大树朋友的树枝很容易折断,那我们应该怎样对待我们的大树朋友呢? 幼:我们应该保护大树,不折树枝。 四、游戏: 师交待游戏规则:小朋友自己选择扮落叶树或常绿树的树叶宝宝,我们一起随音乐翩翩起舞,音乐停止时落叶树的树叶宝宝飘落。扮常绿树停止摇摆,但不落叶。 活动反思: 在活动中我以“冬天来了,我们是怎样过冬的?”“你们知道我们的大树朋友是怎样过冬的吗?”自然地导入主题,然后边出示幻灯片边放录音分段欣赏故事,并提出问题,让幼儿带着问题去听故事,使幼儿初步了解了落叶树和常绿树,以及树木不同的过冬方式。从整体上看基本完成了活动目标,但在活动中还存在着一些不足: 1、我在活动中采用了边出示幻灯片边放录音欣赏故事的方法,没有吸引幼儿的注意力,我想如果采用边出示幻灯片教师便声情并茂地讲故事的方法,也许会更吸引孩子,活动的效果就会更好一些。 2、在活动中提出的有些问题有些难,比如我提出了这样一个问题:“小白兔是怎样问柳树公公的?柳树公公又是怎样说的?”因为故事中柳树公公说的话很长,幼儿很难听两边故事就能复述,因此在回答这个问题的时候只有一名幼儿能较好地复述出了柳树公公的话。这是我在备课的时候没有充分地考虑幼儿的能力。 3、在活动中幼儿回答问题的时候我没有要求幼儿说完整话,这不利于幼儿的语言能力的发展和提高。 4、在活动中没有面向全体幼儿,只是对举手的幼儿给予的较多的关注,忽略了没有举手的幼儿,使他们的注意力不能集中到活动中来。 在今后的教育教学活动中我会多向其他的教师学习,通过各种方式学习更多更好的教学方法,努力提高自己的教育教学水平。 【更多幼儿园教案尽在:屈老师教案网】
小班美术美劳教案 爱心凉扇
活动设计背景
因为本班幼儿有乱撕本子和乱丢纸屑的坏习惯。
活动目标
1、结合已有经验,使幼儿知道扇子能给人们带来凉风。
2、学会用重叠、粘贴的方法制作扇子。
3、培养幼儿动手操作能力。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学会用重叠、粘贴的方法制作扇子
活动准备
各种形状的彩纸、小木棒、油画棒、胶水。
活动过程
一、导入
小朋友,我们来猜个谜语,好吗?
谜语:“有风就不动, 一动就有风。你要它不动,等到起秋风.”猜猜它是什么?(扇子)
好厉害啊,一下子就猜出来了。那谁来说说扇子有什么用处呢?
二、探索扇子的制作方法
师: 上星期,很多小朋友带来了扇子。今天,老师也带来了扇子,想看吗?
问: 老师的扇子是什么样的呀?扇面是什么材料?扇柄呢?
师: 你们想不想也来做把扇子呀?猜猜老师这把扇子是怎么做出来的?
结合幼儿的回答,边归纳边示范制作步骤:
(1)找两张相同形状的彩纸。
(2)在一张彩纸上涂满胶水。
(3)把木棒的一半粘在彩纸上,一半露在纸外面。
(4)把另一张相同形状的彩纸重叠粘合,注意纸型边缘吻合。
(5)装饰:在扇面的中间设计一个较大的图案,周围设计小花边。
三、集体制作扇子
幼儿自主选择彩纸进行制作,教师巡回指导,重点指导第二张纸的重叠粘贴和扇面中间图案设计要稍大些。
四、展示评价作品
教学反思
美术活动中,比较讲求孩子的自主发挥。因此,在课前准备时,我将扇子做成了几种不同的形状,让孩子自由选择想要完成的作品。在装饰扇面的环节中,由于孩子的动手能力比较差,因此,我采用了让他们绘画的方式装饰扇面。我出示的样本中,一种是横线画法,适合一些能力比较弱的孩子;其次格子画法,再原来的层次上进了一层;最后一种画法是自由画,请孩子自己根据以往的作画经验,画上自己愿意画的物体,人物等等。结果,效果非常明显。像魏淋雨这样基础比较差的孩子选择了横条画法,赵子妍这样中等的孩子选择了格子画法,王雨涵这样偏上的孩子基本上采用了外扩画法,而、王思芸等小朋友则根据自己的想像进行作画。韩亚颀画了一把水果扇子,上面有各种各样的水果——西瓜、桃子、菠萝、梨等等,各种各样的水果满满一扇子。看到孩子喜悦的笑脸,发现孩子们正在长大。
小班美术教案作画步骤画小屋
活动目标:
1. 引导幼儿根据观察和想像设计有趣的房子。
2. 培养幼儿的观察力和想像力、创造力。
活动准备:
1.和幼儿人数相等的16开白纸、水彩笔。
2.请4个小朋友扮演小兔、小狗、大象、长颈鹿
活动过程:
一.导入活动,激起幼儿兴趣,引出课题“房子”
1.老师:小朋友,你们看,哪些小动物到我们班来做客了
幼儿:小兔、小狗、大象、长颈鹿
2.老师:咦,你们到我们班来有什么事吗?
小兔、小狗、大象、长颈鹿一起说:“现在天气越来越冷了,我们的房子又破又旧了,想请小朋友帮助我们设计一幢漂亮的新房子,你们愿不意愿意啊?
二、引导幼儿讲述房子特征
1. 老师:小动物们,你们都喜欢什么样的房子呢?
四个小动物一个个站起来说:
小兔:小朋友,你们知道我最喜欢吃什么吗?你们就用我吃的东西做房子吧。
小狗:我最喜欢闻香味了,我想有一栋能发出香味的房子。
大象:我最喜欢去旅行,我想带上一座跟我去旅行的房子。
长颈鹿:我最喜欢高高的房子。
2. 老师:小朋友,你们听清楚小动物的要求吗?它们要的房子可不一样,小动物们你们也别着急啊,我们班的小朋友可热心了,都会帮助你们设计房子的,你们先到旁边休息一下吧。(小朋友,跟小动物们再见)
3. 老师提问:刚才,小动物们要我们做什么呀?(设计房子)小朋友见过什么样的房子。(高高的、矮矮的……)他们的屋顶有什么不一样(尖、圆顶、斜顶)房子上还有什么(门和窗)门和窗是什么样子的?(方、圆、半圆)小朋友见过这么多的房子,可是小动物的房子都是有要求的,小兔子,用它最喜欢吃的东西做房子,小朋友想一想它最喜欢吃什么(蘑菇等)用这些东西给它设计房子吧。
(用同样的提问方法引导幼儿说出:小兔、小狗、大象、长颈鹿要设计的房子)
三、幼儿绘画,教师巡回辅导,并引导幼儿用直线、曲线、波浪线、或者用大面积的色块装饰房子。
四、请一两个能力强的幼儿来说一说设计的房子。
五、请全班的小朋友互相说一说设计的房子。
六、请全班的小朋友分组把设计的房子送给喜欢的小动物。
幼儿园小班美术画画教案有哪些
【活动目标】
1.培养孩子自己动手画乌龟。
2.通过动手画,回忆生活中或电视中看到过乌龟的样子,让孩子讲个关于乌龟的故事,使得孩子能得到感知觉-记忆-思维的发展。
【活动准备】白纸、铅笔、“忍者神龟”的小木偶
【活动过程】
一、拿出“忍者神龟”的小木偶(导入活动)
我:认识这个小木偶吗?
凯凯:不认识?
我:你再仔细看看,这个小木偶长的什么样子啊?
凯凯:有点,。。。。。。像乌龟哦,
我:对了,凯凯真聪明!
二、指出“忍者神龟”的小木偶(引出主题)
我:那么凯凯,有见过乌龟吗?
凯凯:有见过的,在海南经常有看到的。电视里也有见过的。
我:你记得乌龟的样子吗?
凯凯:恩,记得一点点。。。(停顿、思考)。。。好像是绿色的,贝壳很硬,脖子。。。
脖子。。。
我:脖子,怎么样的?是不是伸缩的啊!(引导性)
凯凯:对的。还一动一动的哦。
我:那我们一起画一个乌龟吧。看阿姨画的和凯凯画的哪里不一样,好吗?
凯凯:好的。(跑进房间拿画笔)
三、画画(体验过程,分享过程)
凯凯:阿姨,我画好了。(画了四个小圆圈,一个稍微大点的圆圈。)
我:那凯凯能给阿姨讲讲,凯凯画的乌龟有什么特别的呢?
凯凯:这是乌龟妈妈,身边是它的宝宝。它的宝宝饿了,要吃“奶”。
我:(笑着)原来凯凯画了个伟大的乌龟妈妈啊!
四、小结(分享经验)
我:凯凯看看阿姨画的,(指着画)这是乌龟的头部、坚硬的贝壳、还有小脚。
这个啊,是乌龟爸爸,现在啊,要找凯凯画的乌龟妈妈和它的孩子们啦!
凯凯:哈哈。。。
分析:
(1)3-4岁幼儿最容易掌握的颜色中,就包括绿色,这很容易的使孩子从颜色视觉上得到认识;然后用很直观性的图案来表达情感,如用圆形、三角形、长方形等。
(2)幼儿记忆中的内容种类,会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增长,3-4岁幼儿的记忆处于记忆中的再认阶段,在脑海中会有粗略的印象,也即是以形象记忆为主。
(3)思维是具有概括性和间接性的;站在自己的立场和观点为中心来考虑问题,用简单的图案讲述一个不简单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