维生素D的作用
维生素D的作用:
1、维生素D可以提高大脑灵活度,增强记忆力。
2、维生素D最为人所熟知的作用就是促进钙吸收。现在随着研究的深入,医学界发现其实它还有很多作用,比如降低乳腺癌、肺癌、结肠癌等常见癌症的发生率,防治自身免疫性疾病、高血压和感染性疾病等。
3、此外,维生素D还可以调节胎盘的发育和功能,这表明,孕妇维持较好的维生素D水平可预防如流产、先兆子痫和早产等妊娠并发症的发生。宫内及婴幼儿获得足够的维生素D,可降低1型糖尿病、哮喘与精神分裂症的发生率。
扩展资料:
缺乏维生素D的症状:
1.皮肤干燥
维生素D被称为阳光维生素。阳光有利于细胞制造维生素D,皮肤沐浴阳光的时间越久,产生的维生素D则越多,皮肤越柔嫩的同时却能更好地抵御外界伤害。好肤色并不一定就是完美的古铜色,健康水嫩的肌肤同等重要。在缺少阳光的条件下,冬季滥用保湿霜,更易造成维生素D的缺乏。
2.浑身乏力
维生素D有利于促进免疫系统运作,缺乏维生素D必然会导致疲劳。如果你觉得浑身乏力,毫无疑问是因为缺少维生素D。由于缺少阳光和维生素D,冬天人们会出现季节性疲劳。但没有必要吃鱼肝油,只要多吃富含维生素D的食物,就可以精力充沛地度过冬天。
参考资料来源:人民网-维生素D让你的大脑更灵活!身体7大部位都需哪些营养
参考资料来源:人民网-维生素D作用多多 少晒日光或需补补
维生素D的作用?
维生素D主要有以下生理功能:
1、 提高肌体对钙、磷的吸收,使血浆钙和血浆磷的水平达到饱和程度。
2、 促进生长和骨骼钙化,促进牙齿健全;
3、 通过肠壁增加磷的吸收,并通过肾小管增加磷的再吸收;
4、 维持血液中柠檬酸盐的正常水平;
5、 防止氨基酸通过肾脏损失。
维生素D 的作用
维生素D是一种脂溶性维生素,众所周知,维生素D的作用主要是调节人体内钙和磷的代谢,促进其吸收利用,促进骨骼成长。其实,据科学研究证明,维生素D对人体的保健作用并不仅限于此,维生素D的作用还有很多,现列举如下:
降低多种慢性疾病患病率
一些人体或动物研究指出:维生素D与心血管疾病、Ⅰ型糖尿病、类风湿性关节炎、肺结核等多种疾病也存在关联。
预防骨折
促进骨骼健康、减少骨折风险是维生素D的主要功能。加拿大渥太华大学研究结果证实,维生素D和钙能降低骨折及跌倒的风险,其中研究对象主要是绝经后的白人女性。
维护身体活力
当人体维生素D不足之时,下肢的肌肉力量与身体活动能力便会减弱。研究人员指出,维生素D缺乏不仅导致骨质疏松/骨量减少,而且影响身体活动能力,这使得老年人反复跌倒并发生骨折的风险大大增加。而如果老年人的平衡性较好,那么跌倒的情况就可以减少。
减少多种癌症风险
2007年《美国临床营养杂志》刊登的一项为期4年的随机安慰剂对照试验显示:同时补充1100国际单位维生素D及1500毫克钙,可以使受试者的癌症总体患病风险下降76.8%。《美国国立癌症研究所杂志》于前日发的一项研究结果显示,血液中的维生素D水平高的人患结肠癌可能性较小。
除上述作用之外,维生素D还有促进生长和骨骼钙化,促进牙齿健全;维持血液中柠檬酸盐的正常水平;防止氨基酸通过肾脏损失等作用。人体缺乏维生素D会引起佝偻病、手足抽搐和软骨病,另外维生素D缺乏与血管硬化、青年糖尿病、骨质疏松症和老年骨折等病症都有关系。
提醒:人们获得维生素D的主要途径不是食物,而是晒太阳。但是,有些食物,比如香菇等蕈类,鱼油、鱼肝,沙丁鱼等咸鱼,也还有维生素D3。如果冬季实在是没有过多机会出门晒太阳,也可以考虑补充一些小计量维生素D的补充剂。
维生素D的作用?
维生素D主要有以下生理功能: 1、 提高肌体对钙、磷的吸收,使血浆钙和血浆磷的水平达到饱和程度。 2、 促进生长和骨骼钙化,促进牙齿健全; 3、 通过肠壁增加磷的吸收,并通过肾小管增加磷的再吸收; 4、 维持血液中柠檬酸盐的正常水平; 5、 防止氨基酸通过肾脏损失。 二、维生素D盈缺对健康的影响 人体缺乏维生素D会引起佝偻病、手足抽搐和软骨病。 长期摄入过多的维生素D(5000IU),将引起高血钙和高尿钙。特征为食欲减退,过度口渴,恶心,呕吐,烦躁,体弱,便泌腹泻交替出现,严重者将因肾钙化、心脏和大动脉钙化而死亡。 三、需要补充维生素的人群 1.住在都市的人,特别是浓烟污染的地域的人应该摄取更多的维生素D; 2.夜间工作者、修女,或者是因为服装、生活方式而不能充分得到阳光的人要特别注意在饮食中增加维生素D的摄取; 3.如果您正服用抗痉挛的药物,则必须增加对维生素D的摄取; 4.饮用未添加维生素D牛奶的小孩必须增加维生素D的摄取量; 5.皮肤颜色较黑且住在北方气候型地域的人需要更多的维生素D。
维生素D的作用是什么
维生素d的作用 维生素D能促进小肠对钙的吸收,其代谢活性物促进肾小管重吸收磷和钙,提高人体血浆钙和磷的浓度,或维持及调节血浆钙、磷正常浓度。维生素D缺乏时使人对钙、磷的吸收能力下降,钙磷不能在骨组织内沉积,成骨作用受阻。在婴儿和儿童,上述情况可使新形成的骨组织和软骨基质不能进行矿化,从而引起骨生长障碍,即所谓佝偻病。钙化不良的一个后果是佝偻病患者的骨骼异常疏松,而且由于支撑重力负荷和紧张而产生该病的特征性畸形。 在成人,维生素D缺乏引起骨软化病或成人佝偻病,最多见于钙的需要量增大时,如妊娠期或哺乳期。该病特点是骨质密度普遍降低。它与骨质疏松症不同,该病骨骼的异常在于包含过量未钙化的基质。而骨骼的显著畸形反见于疾病的晚期阶段。 一、维生素D的主要生理功能 维生素D主要有以下生理功能: 1、 提高肌体对钙、磷的吸收,使血浆钙和血浆磷的水平达到饱和程度。 2、 促进生长和骨骼钙化,促进牙齿健全; 3、 通过肠壁增加磷的吸收,并通过肾小管增加磷的再吸收; 4、 维持血液中柠檬酸盐的正常水平; 5、 防止氨基酸通过肾脏损失。 二、维生素D盈缺对健康的影响 人体缺乏维生素D会引起佝偻病、手足抽搐和软骨病。 长期摄入过多的维生素D(5000IU),将引起高血钙和高尿钙。特征为食欲减退,过度口渴,恶心,呕吐,烦躁,体弱,便泌腹泻交替出现,严重者将因肾钙化、心脏和大动脉钙化而死亡。 三、需要补充维生素的人群 1.住在都市的人,特别是浓烟污染的地域的人应该摄取更多的维生素D; 2.夜间工作者、修女,或者是因为服装、生活方式而不能充分得到阳光的人要特别注意在饮食中增加维生素D的摄取; 3.如果您正服用抗痉挛的药物,则必须增加对维生素D的摄取; 4.饮用未添加维生素D牛奶的小孩必须增加维生素D的摄取量; 5.皮肤颜色较黑且住在北方气候型地域的人需要更多的维生素D。
维生素D的作用是什么?
一、维生素D的主要生理功能
维生素D主要有以下生理功能:
1、 提高肌体对钙、磷的吸收,使血浆钙和血浆磷的水平达到饱和程度。
2、 促进生长和骨骼钙化,促进牙齿健全;
3、 通过肠壁增加磷的吸收,并通过肾小管增加磷的再吸收;
4、 维持血液中柠檬酸盐的正常水平;
5、 防止氨基酸通过肾脏损失。
二、维生素D盈缺对健康的影响
人体缺乏维生素D会引起佝偻病、手足抽搐和软骨病。
长期摄入过多的维生素D(5000IU),将引起高血钙和高尿钙。特征为食欲减退,过度口渴,恶心,呕吐,烦躁,体弱,便泌腹泻交替出现,严重者将因肾钙化、心脏和大动脉钙化而死亡。
三、需要补充维生素的人群
1.住在都市的人,特别是浓烟污染的地域的人应该摄取更多的维生素D;
2.夜间工作者、修女,或者是因为服装、生活方式而不能充分得到阳光的人要特别注意在饮食中增加维生素D的摄取;
3.如果您正服用抗痉挛的药物,则必须增加对维生素D的摄取;
4.饮用未添加维生素D牛奶的小孩必须增加维生素D的摄取量;
5.皮肤颜色较黑且住在北方气候型地域的人需要更多的维生素D。
维生素D有什么作用
一、维生素D的主要生理功能 维生素D主要有以下生理功能: 1、 提高肌体对钙、磷的吸收,使血浆钙和血浆磷的水平达到饱和程度。 2、 促进生长和骨骼钙化,促进牙齿健全; 3、 通过肠壁增加磷的吸收,并通过肾小管增加磷的再吸收; 4、 维持血液中柠檬酸盐的正常水平; 5、 防止氨基酸通过肾脏损失。 二、维生素D盈缺对健康的影响 人体缺乏维生素D会引起佝偻病、手足抽搐和软骨病。 长期摄入过多的维生素D(5000IU),将引起高血钙和高尿钙。特征为食欲减退,过度口渴,恶心,呕吐,烦躁,体弱,便泌腹泻交替出现,严重者将因肾钙化、心脏和大动脉钙化而死亡。 三、需要补充维生素的人群 1.住在都市的人,特别是浓烟污染的地域的人应该摄取更多的维生素D; 2.夜间工作者、修女,或者是因为服装、生活方式而不能充分得到阳光的人要特别注意在饮食中增加维生素D的摄取; 3.如果您正服用抗痉挛的药物,则必须增加对维生素D的摄取; 4.饮用未添加维生素D牛奶的小孩必须增加维生素D的摄取量; 5.皮肤颜色较黑且住在北方气候型地域的人需要更多的维生素D。
维生素D有什么作用?
生物的生长和代谢所必需的微量有机物。分为脂溶性维生素和水溶性维生素两类。前者包括维生素A、维生素D、维生素E、维生素K等,后者有B族维生素和维生素C。人和动物缺乏维生素时不能正常生长,并发生特异性病变,即所谓维生素缺乏症。
维生素A,抗干眼病维生素,亦称美容维生素,脂溶性。由Elmer McCollum和M. Davis在1912年到1914年之间发现。并不是单一的化合物,而是一系列视黄醇的衍生物(视黄醇亦被译作维生素A醇、松香油),别称抗干眼病维生素 多存在于鱼肝油、动物肝脏、绿色蔬菜,缺少维生素A易患夜盲症。
维生素B1,硫胺素,又称抗脚气病因子、抗神经炎因子等,是水溶性维生素。由卡西米尔?冯克(Kazimierz Funk)在1912年发现(一说1911年)。在生物体内通常以硫胺焦磷酸盐(TPP)的形式存在。 多存在于酵母、谷物、肝脏、大豆、肉类 。
维生素B2,核黄素,水溶性。由D. T. Smith和E. G. Hendrick在1926年发现。也被称为维生素G多存在于酵母、肝脏、蔬菜、蛋类 。缺少维生素B2易患口舌炎症(口腔溃疡)等。
维生素PP,水溶性。由Conrad Elvehjem在1937年发现。、包括尼克酸(烟酸)和尼克酰胺(烟酰胺)两种物质,均属于吡啶衍生物。多存在于菸碱酸、尼古丁酸 酵母、谷物、肝脏、米糠 维生素B4(腺嘌呤、氨基嘌呤,Adenine),现在已经不将其视为真正的维生素。胆碱由Maurice Gobley在1850年发现。维生素B族之一,1849年首次从猪肝中被分离出,此后一直认为胆碱为磷脂的组分,1940年Sura和Gyorgy Goldblatt根据他们各自的工作,表明了它具有维生素特性。蛋类、动物的脑、啤酒酵母、麦芽、大豆卵磷脂含量较高。
维生素B5,泛酸,水溶性。由Roger Williams在1933年发现。亦称为遍多酸 多存在于酵母、谷物、肝脏、蔬菜
维生素B6,吡哆醇类,水溶性。由Paul Gyorgy在1934年发现。包括吡哆醇、吡哆醛及吡哆胺。多存在于酵母、谷物、肝脏、蛋类、乳制品
生物素,也被称为维生素H或辅酶R,水溶性。多存在于酵母、肝脏、谷物
叶酸,水溶性。也被称为蝶酰谷氨酸、蝶酸单麸胺酸、维生素M或叶精。多存在于蔬菜叶、肝脏。
维生素B12,氰钴胺素,水溶性。由Karl Folkers和Alexander Todd在1948年发现。也被称为氰钴胺或辅酶B12。多存在于肝脏、鱼肉、肉类、蛋类。
肌醇,水溶性, 环己六醇、维生素B-h。多存在于心脏、肉类。
维生素C,抗坏血酸,水溶性。由詹姆斯?林德在1747年发现。亦称为抗坏血酸 多存在于新鲜蔬菜、水果。
维生素D,钙化醇,脂溶性。由Edward Mellanby在1922年发现。亦称为骨化醇、抗佝偻病维生素,主要有维生素D2即麦角钙化醇和维生素D3即胆钙化醇。这是唯一一种人体可以少量合成的维生素。多存在于鱼肝油、蛋黄、乳制品、酵母。
维生素E,生育酚脂溶性。由Herbert Evans及Katherine Bishop在1922年发现。主要有α、β、γ、δ四种。多存在于鸡蛋、肝脏、鱼类、植物油。
维生素K,萘醌类,脂溶性。由Henrik Dam在1929年发现。是一系列萘醌的衍生物的统称,主要有天然的来自植物的维生素K1、来自动物的维生素K2以及人工合成的维生素K3和维生素K4。又被称为凝血维生素。多存在于菠菜、苜蓿、白菜、肝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