育儿指南

化橘红对肝的副作用 橘红的中药药性?

化橘红的功效与作用

橘红味苦,性温。归脾、肺经,有理气健脾,燥湿化痰的功效,对于脾胃气滞表现为纳呆、腹胀或痰湿咳嗽表现为胸膈瞒闷,咳白色浆液泡沫样痰效果最好。
《医学启源》记载,本品能“理胸中滞气”《药品化义》指出该药:消谷气,解酒毒,止呕吐,开胸膈痞塞。



扩展资料:

清朝《本草纲目拾遗》载:“橘红治痰症,消油腻、消食、醒酒、宽中、解蟹毒。”光绪十四年彭以孙著的《化州志》载曰,“化州橘红,治痰如神,每片真者值一金”。
现代医学证明,化橘红主要成份“二氢黄酮”与“柚皮苷”(C27H32O14)含量极高,而且还含“类素互呔”等有效成分,不仅止咳化痰的功效神奇,更为可贵的是对人体心脑血管健康、美容、解毒的功能神奇突显,保健医疗效果独佳。
参考资料来源:人民网-老慢支,试试化橘红食疗方

化橘红对肝的副作用

化橘红的功效

 【化痰止咳、风寒咳嗽】橘红首要功效,无论寒咳或干咳,服用橘红均可见效,咳嗽分为热咳和寒咳两种:热咳,是由肺热造成的反复咳嗽,例如过量食用上火食品,如煎炸、烧烤类等食品,表现为喉咙干痒、干咳少痰或痰色黄质黏稠;寒咳,多由受寒引起,表现为咽痒咳频,痰液稀薄如泡沫状。   【久咳、气管炎、哮喘】中老年人长年久咳或哮喘服用橘红为首选。对久咳、哮喘者必须坚持服用并逐渐适应方可起效。一般建议使用2-3个月以上。   【食积伤酒、化普理气】抽烟喝酒人士之佳品,烟酒对肺胃肝及喉咙损伤最大,同时居住在城市汽车及工业废气居多,长久吸入过量后容易导致习惯性呼吸道感染发炎。常服用化橘红便能减轻酒精及废气对这些人体器官的损害。   【呕吐呃逆、饮食积滞】经常饭局应酬等人士应常服用化橘红,化橘红对肠胃的消滞有良好功效,饭后服用可令缓解胃中消化压力。

化橘红对肝的副作用

橘红的中药药性?

1、药性:橘红辛、苦,温。入肺、脾经。
2、功效:味辛则可行散,可行气,发表散寒;味苦则能燥,可燥湿;性温,则可化痰,散寒。故橘红可行气宽中,燥湿化痰,发表散寒。

化橘红对肝的副作用

常喝化橘红好处怎样?

橘红最常见的用途是化痰,以治疗风寒咳嗽、痰多为主,现在也常用其治疗有喉咙发痒、痰多症状的慢性支气管炎、哮喘等疾病。很多止咳化痰名方,如杏苏散、止嗽散中都有橘红。橘红丸、橘红痰咳液、橘红口服液、橘红枇杷胶囊等中成药也在临床上用于化痰。
除了是一味化痰良药,橘红还兼有理气健脾、消食醒酒、消油腻、解毒的功效,可用于治疗呕吐、积食和饮酒过度引起的不适、长期胃痛等,效果较好。橘红一般在汤剂中的用量为3~10克,不同人群的具体用量应遵医嘱调整。
由于橘红味辛,偏于发散、易耗气,同时性偏温燥,易损伤津液,因此阴虚燥咳、痰中带血、久咳气虚的患者一般不宜使用橘红及含橘红的止咳化痰药。不对症或过量使用可能引起恶心、呕吐、烦躁、精神不振等症状。如果长期使用这类温燥药品,还易导致便秘。

柚子的好处?

吃柚子好处多多 ◆高营养价值<保健‧防癌的吉祥果>… ★养颜美容、防止老化、预防心血管疾病、降低癌症罹患率。 ★含有丰富的天然水果纤为与维他命C,是女性朋友瘦身、养颜、保持肌肤柔嫩之抗老化圣品。 ★平日养生润肺,增强免疫力;饭后食用有助於消化、通便,维持身体代谢循环之效。 ★含丰富的维生素P,具有清除血液中胆固醇的作用,多吃可预防狭心症、心脏病的发生。 ★柚肉属於柑橘类碱性食物,含完整的低分子抗氧化物,可改善酸性体质,医学界发现,多吃柚果可有效降低癌症罹患率。 ★麻豆镇农会精选之优良级麻豆文旦,品质、甜度有保证,送礼自用两相宜。 ◆柚子的其他用途: ★柚子皮洗澡,美容又可防蚊虫:柚子的表皮富含精油,熬成汤汁之后加到洗澡水中,不但具有美容效果,也能避免受到蚊虫的骚扰,因为蚊虫不喜欢柚子的味道。 ★柚子皮可当做冰箱之除臭剂:把剥下来的柚皮放在冰箱的角落,柚皮的清香可以消除冰箱中的异味,并散发淡淡的柚子香。 http://www.enable.com.tw/action/123456.htm == 【科属】为芸香科植物柚的成熟果实。柚之变种甚多,其著名品种有文旦柚、沙田柚、坪山柚、四季抛、大红抛等。 【别名】霜柚、臭橙、抛、文旦 【性味归经〕性寒,味甘酸;入肺、脾经。 【功效主治】健胃消食,化痰止咳,宽中理气,解酒毒。主治食积,腹胀,咳嗽痰多,痢疾,腹泻,妊娠口淡等病症。 【营养成分】每100克鲜果含水分 84.8克,蛋白质0.7克,脂肪0.6克,碳水化合物12.2克,热量57千卡,粗纤维0,8克,灰分0.9克,钙41毫克、磷43毫克,铁0.9毫克,胡萝卜0.12毫克,硫胺素0.07毫克,核黄素0.02毫克,尼克酸O.5毫克,抗坏血酸41毫克,钾257毫克,钠0.8毫克,镁16.1毫克。另含有丰富的有机酸。 【食疗作用】 1.抗菌,抗病毒 柚皮甙元和橙皮素在试管内能抑制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杆菌、痢疾杆菌和伤寒杆菌的生长,柚皮甙对酵母和真菌等有抑制作用,对病毒感染的小鼠则有预防保护作用。柚子中的柚皮甙、橙皮甙与其他黄酮类相似,具有抗炎功效。 2,降低血糖 在新鲜的柚子果汁中,含有胰岛素样成分,能降低血糖,为糖尿病、肥胖症患者的食疗佳品。 3.解痉及增强维生素C的作用 柚中所含柚皮甙元有明显的解痉作用。而柚皮就和橙皮甙对小鼠因缺乏维生素C而致的眼睛球结膜血管内血细胞凝聚及毛细血管抵抗力降低有改善作用。 4.祛痰镇咳 袖子的外层果皮,即为常用中药化橘红。其中所含柠檬烯和派烯,吸入后,可使呼吸道分泌物变多变稀,有利于痰液排出,具有良好的祛痰镇咳作用,是治疗老年慢性咳喘及虚寒性痰喘的佳品。 【保健食谱】 1.柚子肉炖鸡 柚子1只(隔年越冬者佳),雄鸡1只(约500克左右)。先将鸡宰杀,按常法洗净;再将柚子去皮取肉,放入鸡肚内,加清水适量,隔水蒸熟,饮汤吃鸡。每周1次,连服3次。此鸡具有温中益气补肺,下气消痰止咳的功效,适用于肺虚咳嗽及发作性哮喘等病症。 2.柚汁蜜膏 柚子5—8只,蜂蜜5O0毫升,冰糖100克,姜汁10毫升。将柚子去皮核绞取其汁,用文火煎浓稠后,加人蜂蜜、冰糖和姜汁,同熬成膏状,冷却后装瓶备用。每次1汤匙,沸开水冲服,每日2次。此膏具有温中理气,和胃止呕的功效,适用于妊娠恶心呕吐,胃院疼痛不适诸病症。 3.柚封童子鸡 大柚子1只(8O0~1000克),童子鸡1只(约500克),黄酒适量。柚子用刀切取顶盖后,掏出果肉,保全柚壳(连盖)备用;鸡活杀,去毛剖腹,洗净后切成小块备用;将鸡块及内脏放入柚壳内,,淋上黄酒2匙,在原处加盖,用竹签支牢,再用细铁丝捆紧不使柚盖移动; 将大张白纸用水打湿后糊贴在柚皮外2层,用调成厚糊状黄泥糊裹柚子外壳,使整个柚子密封(泥厚约1厘米);一刻钟后待泥略干,将其放入已准备的柴草灰火槽中(柚盖朝上),用旺火慢慢煨熟(约4—6小时);取出泥封柚子鸡块倒入瓷盆中,柚壳切成片,晒(或烘)干,装瓶密封保存。 鸡块分3—4次食完,柚片每日1次,每次10克用沸水冲泡,代茶饮。此柚皮鸡具有补养脾肺,顺气化痰作用,是治疗慢性虚弱性支气管炎和支气管哮喘的食疗验方。 4.柚子茶 熟柚子1只,绿茶100克。将柚子顶部平切下一盖,取出果肉,装进绿茶,然后盖顶包扎,置阴凉处1年以上,可取茶叶开水冲服。此茶具有行气消食止痛的作用,能防治腹痛、腹泻、及消化不良诸症。 5.柚皮炖橄榄 柚皮15克,橄榄30克。将柚皮洗净切碎,放人锅内加水7O0毫升,煮熟后去渣取汁,约500毫升;投人洗净橄榄,置陶瓷盛器内,用旺火蒸至橄榄熟透,即可随意服食。l日服完。7日为一疗程。此食品具有和中安胃,降逆止呕的功效。适用于肝胃不和型妊娠呕吐及腹胀、嗳逆诸病症。 【注意事项】柚子性寒,脾胃虚寒者少食;化橘红性温燥,阴虚燥咳者不宜。 【文献选录】 《日华子本草》:“治妊孕人,食少并口淡。去胃中恶气,消食去肠胃气。解酒毒,治饮酒人口气。” 《本草纲目》:“消食快膈,散愤懑之气,化痰。” 《增补食物秘书》:“皮化痰,消食快膈,白皮良。烧灰调粥食,治气膨胀。” 《四川中药志》:“解酒毒,治肾脏水肿,宿食停滞,湿痰咳逆及疝气。” 【文化欣赏】 《岭南杂记》:“柚子花香,酷似桅子花,肉红者甘,白者酸。然增城香柚小而白,肉香甘异常。” 民间习俗:在我国南方民间,每逢中秋佳节,家家必备柚子。柚子是象征亲人团圆,生活美好的果实。合家欢聚时,口尝香柚,共赏明月,别有一番温馨与诗意。 参考资料: http://sh.163.com/05/1017/16/209EA2DF00171DV9.html

枸杞叶子有什么功能?用来煲汤的话搭配什么材料好?

枸杞叶又名地仙苗、甜菜、枸杞尖、天精草、枸杞头,为茄科植物枸杞或宁夏枸杞的嫩茎叶。蔓生灌木,高1米多,枸杞叶中医称之为“天精草”,含有与果实(枸杞子)单位量近似的各种营养物质,其性味甘寒,还可“解热止咳、除烦补虚、清热.名目等".
枸杞叶有着神奇而广泛的保健功效,枸杞叶中主要含甜菜碱、胡萝卜素、抗坏血酸、亚油酸、有天门冬氨酸、谷氨酸、蛋氨酸、牛磺酸等十几种人体必需的氨基酸,且富含钙Ca、铁Fe、锌Zn、硒Se、维生素B1、维生素B2、维生素C等多种人体必需的微量元素 。
枸杞叶作为蔬菜,以叶大肥厚、碧绿青翠的鲜品为优。枸杞叶食用方法很多,炒、凉拌、作汤等均可。苏州有一道名叫“生煸枸杞头”的菜肴,其做法是把枸杞头放入旺火热锅中厚油炳炒,随后加入高汤及精盐、白糖、味精等调味。枸杞叶切碎后,经筛选放入通风干燥处自然阴干,可制成“枸杞茶”,此茶颜色碧绿,芳香扑鼻,具有解暑、降压等作用。枸杞叶性凉味苦甘无毒,入心、肺、脾、肾四经,可补虚益精、清热、止渴,祛风明目,治虚劳发热,烦渴,目赤昏痛、崩漏带下、热毒疮肿等.

枸杞叶子当然食炖鸡咯~

为什么老头疼,老想着睡觉,可是头痛的又睡不着

用下面的方法试一试

天麻治疗风湿头痛

 一、天麻煮鸡蛋
  功效:治疗头痛目眩
  配方制作:鲜天麻60克、鸡蛋3个、水1000克。先将鲜天麻切片放锅内加水煮30分钟后,打入鸡蛋煮熟后即可食用。
    用法:隔日一次食。

二、天麻、枸杞煮猪脑
  功效:对头昏头痛有一定的辅助治疗作用。
  配方制作:鲜天麻100克,枸杞子15克,猪脑2副。将鲜天麻片、枸杞子加水文火煎1小时,放入洗净的猪脑煮熟后食用。
  用法:每日一次食,或隔日一次也可。

三、天麻山药炖乳鸽
  功效:具有补肝益肾、健胃、健脾、补气益肺,滋肾固精等功效。可治疗病后虚弱、阳痿早泄、消渴症、妇女血虚、月经不调和闭经、头痛、眩晕等症。
  配方制作:鲜天麻、鲜山药、葱白段各100克,乳鸽4只,猪肉,猪熟肚片、猪腰子各250克,水发绿豆粉条、莴笋、藕各150克,豆腐干200克,生姜片25克,料酒35克,精盐1O克,鸡精5克,胡椒粉3克,鸡汤3000克。将高压锅置于火上,锅内加入鸡汤、天麻、山药、乳鸽块、生姜片、猪肉、藕片、豆腐干、料酒、胡椒粉、精盐、葱白段,烧沸后,打去浮沫,加阀压10分钟,停火降温后,加入其它原料和鸡精,再烧开后,即可食用。
  用法:食肉饮汤。

四、天麻鸭子
  功效:滋阴潜阳,平肝息风。适用于阴虚阳亢,目眩头晕,耳鸣头痛,口苦咽干等症。
  配方制作:鲜天麻100克,生地30克,水母鸭1只(约500克)。将鸭宰杀,去毛及内脏,与洗净切片之天麻,生地共炖至鸭料熟,加食盐、味精等调味。
  用法:食肉饮汤。

五、天麻肉片汤
  功效:滋补潜阳,平肝息风。适用于眩晕,头痛等症。现多用于高血压、耳源性眩晕等。
  配方制作:天麻猪肉各适量。天麻切薄片待用;肉切片做汤,加入鲜天麻片60克共煮。

  用法:药、汤俱食。

1、天麻川芎丸

  ①成份:天麻15克,川芎60克。

  ②用法:为细末,炼蜜为丸,每次服9克,食后细嚼,茶酒任下。

  ③主治:偏正头痛,眩晕欲倒。

      ——摘自《元·御药院方》     

2、川芎天麻茶

  ①成份:川芎500克,天麻200克,茶叶适量。

  ②用法:为末,炼蜜为丸,如弹子大,每日嚼一丸,清茶下。

  ③主治:具有熄风止痛功效。主治偏正头痛及首风眩晕。

      ——摘自《本草纲目》

3、天麻川芎茶

  ①成份:天麻3克,川芎10克,白芷3克,春茶3克。

  ②用法:用白酒一碗,将上四味药置酒中,煎至半碗,取渣再用酒一碗,煎至半碗。合并煎汁,睡前以茶饮之。

  ③主治:满头作痛。

      ——摘自《元·御药医方》

4、天麻洗药方

  ①成份:天麻3克,香白芷6克,防风4.5克,葛根4.5克,金银花6克,生石膏9克,川椒3克,乳香3克。

  ②用法:水煎,洗之。

  ③主治:前额头痛。

      ——摘自《清·光绪皇帝医方》

5、天麻祛风清上洗药方

  ①成份:天麻3克,防风9克,川芎6克,白芷6克,薄荷3克,桑叶6克,甘菊4.5克。

  ②用法:用水熬透,洗之。

  ③主治:偏正头痛,头目昏重等。

      ——摘自《清·光绪皇帝医方》    药膳类:

天麻炖鸡

  材料:母鸡1只(重约1500g),天麻15g,水发冻菇 50g,鸡汤 500g,调料适量。

  烹制方法:将天麻洗净切片,放入碗中,上笼蒸10min取出。鸡去骨切成小块,用油氽一下,捞出。葱、姜用油煸出味,加入鸡汤和调料,倒入鸡块,用文火焖40min,加入天麻片,再焖5min,勾芡,淋上鸡油。

  食法、食量:佐餐或单食均可。

  功能:平肝息风,养血安神。

  适应范围:用于肝阳上亢之眩晕头痛,风湿痹之肢体麻木、酸痛,中风瘫痪,神经性偏头痛,神经衰弱之头昏、头痛、失眠等症。

  

天麻猪脑粥 来源于《常见病食疗食补大全》。

  材料:天麻10g,猪脑1个,粳米250g。

  烹制方法:将猪脑洗净,与天麻共同置入沙锅内,再放入粳米,加清水煮粥,以粥、脑熟为度。

  食法、食量:每日晨起,服用温热粥1次。

  功能:平肝息风,行气活血。

  适应范围:适用于高血压、动脉硬化、美尼尔病、头风所致的头痛等症。

  

天麻烧牛尾 来源于《食用菌饮食疗法》。

  材料:天麻10g,牛尾2条,母鸡肉、肘子、干贝母、调料知适量。

  烹制方法:将天麻洗净放入罐内,加清水上笼蒸透切片。用母鸡、肘子肉同煮汤。将牛尾按骨节缝剁开放入锅内,加水、葱、姜、白酒煮开以去异味,再将已去掉异味的牛尾挑入煮好的母鸡、肘子汤锅内,同时也将火腿、干贝、调味品放入汤内,用文火煨2h。熟后将牛尾、母鸡、肘子挑起,整齐地码入盘中,然后再将天麻片镶于盘周围,淋上熟淀粉,浇上香油即成。

  食法、食量:每天食肉、喝汤1~2次。

  功能:祛风湿,止痛、行气活血。

  适应范围:适用于头晕、头痛、风潮等症。

天麻炖甲鱼 来源于《膳食保健》。

  材料:甲鱼1只(约450g),天麻片15g,调料适量。

  烹制方法:用沸水将甲鱼稍烫一下后,刮去表面泥膜,挖净体内黄油。用甲鱼胆在甲鱼壳背上涂1周,腹盖向上置于容器中,再将天麻片、葱、姜覆盖其上,加黄酒适量后,容器加盖,隔水炖1.5~2h。

  食法、食量:食时,根据食者的喜好,用麻油或调制蒜泥等调味汁水,蘸食新炖熟的天麻及甲鱼,并喝汤。

  功能:滋养肝肾,平肝潜阳,活血散瘀。

  适应范围:适用于高血压、肝炎等症。

  

天麻鲤鱼

  〔原料〕天麻25克,川芎10克,茯苓10克,鲜鲤鱼1尾(1.5千克),酱油、料酒、食盐、味 精、白糖、胡椒粉、香油、葱、姜、水豆粉适量。

  〔制法〕

  (1)将鲜鲤鱼去鳞、鳃和内脏,洗净装入盆内,将川芎、茯苓切成大片,用第二次米泔水泡上,再将天麻放入泡过川芎、茯苓的米泔水中浸泡4--6小时,捞出天麻,置米饭上蒸透。切成片待用。

  (2)将天麻片放入鱼头和鱼腹内,置盆内,然后放入葱、姜,加入适量清水后,上笼蒸约30分钟。

  (3)将鱼蒸好后拣去葱和姜,另用水豆粉清汤、白糖、食盐、味精、胡椒粉、香油烧开勾芡,浇在天麻鱼上即成。

  〔功效〕平肝熄风,定惊止痛,行气活血。

  〔应用〕适用于虚火头痛、眼黑肢麻、神经衰弱、高血压头昏等症。

半夏白术天麻汤

  【组成】半夏9克,天麻9克,白术9克,茯苓9克,橘红6克,甘草6克,生姜6克,大枣3枚。

  【功用】健脾燥湿,化痰熄风。

  【主治】痰饮上逆,痰多心悸,眩晕头痛等证。

  【古籍论】本方是治疗内生风痰之剂。若痰因湿生,主要用白术燥湿化痰。晕由于风,辅以天麻平熄内风。脾为生痰之源,所以兼用半夏、茯苓、橘红、甘草补脾益气,化湿和中。并引用生姜、大枣调和营卫。

  

天麻竹沥粥 来源于《百病饮食自疗》。

  材料:天麻10g,粳米100g,竹沥30g,白糖适量。

  烹制方法:将天麻浸软,切成薄片,与粳米加水煮粥,调入竹沥、白糖即成。

  食法、食量:粥及天麻片在1天内分2次服用。

  功能:平肝息风,清热化痰。

  适应范围:适用于肝风痰热的痫症(发作前常觉眩晕头痛、胸闷乏力、心烦易怒,发作时突然昏仆、神志不清、抽搐吐涎,移时渐苏,醒后一如常人)。

  

天麻肉片汤 来源于《中国药膳学》。

  材料:天麻、猪肉各适量。

  烹制方法:天麻浸软切片待用。肉片做汤,加入天麻片3~6 g共煮。

  食法、食量:药、肉、汤俱食,宜常服。

  功能:滋阴潜阳,平肝息风。

  

天麻蒸猪脑

  配方:天麻10克 猪脑2只 姜5克 大蒜10克 葱5克 盐5克 绍酒5克 鸡汤200毫升

  制作:1.把天麻打成细粉9猪脑去红腺及膜洗净,姜、蒜洗净,切片,葱切花。

     2.把猪脑放在蒸盆内,加入天麻粉、盐、姜、葱、蒜和鸡汤。

      3.把盛有猪脑的蒸盆置蒸笼内,用武火大气蒸35分钟即成。

  食法:每日1次,每次食猪脑1只。

  功效:平肝熄风,降低血压。高血压风痰上逆型患者食用。

详细信息 补王网 http://www.bu69.com/message/531.shtml

为什么每天早上起床的时候 头都有点晕晕的感觉??

你是觉后眩晕症,中医中药怎样治疗眩晕症 眩是指视物昏花或眼前发黑;晕是指自感身体或外界景物旋转摆动,站立不稳。二者常同时发生,故统称为眩晕。轻度眩晕者闭目即止。重度眩晕者如坐车舟,或伴有恶心呕吐、心慌出汗、甚至肢体偏斜欲倒等症状。 眩晕是中老年人常见的一种症状。它可由现代医学中的多种疾病引起。如美尼尔氏综合症、内耳前庭及迷路感染、内耳前庭神经炎、高血压病、低血压病、贫血、白细胞减少症、脑动脉硬化症、神经官能症等。 祖国医学认为,眩晕可由风、痰、虚引起,故有“无风不作眩”、“无痰不作眩”、“无虚不作眩”的说法。 1.无风不作眩(由肝气不调引起的眩晕症)。中医认为,肝为风木之脏,主动主升。忧郁恼怒,可致肝气不调,气郁化火,肝阳上亢,肝风内动,上扰清窍,发为眩晕。此型眩晕症的临床表现为头晕目眩,头胀或痛,心烦易怒,失眠多梦,耳鸣口苦,面色红赤,血压偏高等。此症多因情志刺激而诱发。治疗此症应以平肝熄风为主。方药可用镇肝熄风汤加减:取杭芍15克,玄参15克,龙骨20克,牡蛎20克,代赭石15克,龟板10克,天麻10克,钩藤15克,夏枯草15克,夜交藤15克,牛膝10克。将上药水煎2次,将药液混匀。每日一剂,早晚分服。 2.无痰不作眩(由痰阻引起的眩晕症)。饮食失节,过食肥甘,会使脾胃运化失常而聚湿生痰,痰浊中阻,蒙蔽清阳,发为眩晕。此型眩晕症的临床表现为头重昏蒙,胸闷恶心,时呕痰涎,不思饮食。治疗此症应以化湿祛痰为主。方药可用半夏白术天麻汤加减:取半夏10克,白术15克,茯苓20克,橘红10克,天麻10克,牡蛎30克,泽泻15克,竹茹10克。将上药水煎2次,将药液混匀。每日一剂,早晚分服。 3.无虚不作眩(由气血亏虚引起的眩晕症)。脾为后天之本,气血生化之源。思虑劳倦或饮食不节,可损伤脾胃,或因脾胃素虚,皆能导致气血不足,气虚清阳不升,血虚使脑失濡养,发为眩晕。肾为先天之本,主藏精生髓。脑为髓海。房劳过度,或有遗精滑泄之疾,或年老体衰,肾精耗伤,脑髓不足,也为眩晕之因。气血亏虚型眩晕者,动则加剧,劳则即发,面色萎黄或苍白,唇甲无华,心慌气短,食少身倦。治疗此症应以补益心脾,培补气血为主。方药可用归脾汤:取黄芪20克,党参20克,白术10克,茯神15克,当归15克,炒酸枣仁15克,远志10克,龙眼肉15克,木香10克,甘草10克,大枣10枚。将上药水煎2次,将药液混匀。每日一剂,早晚分服。若肾精耗伤引致的眩晕,可伴有腰膝酸软,神疲健忘,遗精耳鸣,记忆减退等。方药可用补肾定眩汤:取枸杞子30克,菊花15克,熟地15克,山药30克,菟丝子15克,女贞子15克,肉苁蓉20克,山萸肉15克,杜仲10克。将上药水煎2次,将药液混匀。每日一剂,早晚分服。 一旦发生眩晕症,可根据以上几种类型进行辨证选方治疗,定会收到良好的效果。在应用中药治疗的同时,还要采取正确的康复保健措施。这样有利于缓解眩晕症状,防止眩晕症复发,并能控制病情的进一步发展。常用的防治眩晕症的保健措施如下: 一、要进行饮食调养。眩晕症病人的饮食应以富有营养和新鲜清淡为原则。要多食蛋类、瘦肉、青菜及水果。忌食肥甘辛辣之物,如肥肉、油炸物、酒类、辣椒等。营养丰富的食物,可补充身体之虚,使气血旺盛,脑髓充实。对因贫血、白细胞减少症或慢性消耗性疾病所引起的眩晕症,尤应以营养调理为主。肥甘辛辣之品,能生痰助火,会使眩晕加重。因此,患高血压病、脑动脉硬化症的人应当慎用肥甘辛辣之物。在眩晕症的急性发作期,应适当控制水和盐的摄入量。现代医学认为,这样可减轻内耳迷路和前庭神经核的水肿,从而使眩晕症状缓解或减轻发作。 二、要进行精神调养。眩晕症病人的精神调养也是不容忽视的。忧郁恼怒等精神刺激可致肝阳上亢或肝风内动,而诱发眩晕。因此,眩晕病人应胸怀宽广,精神乐观,心情舒畅,情绪稳定,这对预防眩晕症发作和减轻发作次数十分重要。 三、要注意休息起居。过度疲劳或睡眠不足为眩晕症的诱发因素之一。不论眩晕发作时或发作后都应注意休息。在眩晕症急性发作期应卧床休息。如椎底动脉供血不足引起的眩晕,站立时症状会加重,卧床时症状可减轻。卧床休息还能防止因晕倒而造成的身体伤害。眩晕症病人保证充足的睡眠甚为重要。在充足睡眠后,其症状可减轻或消失。再者,眩晕症病人应尽量避免头颈左右前后的转动。如有内耳病变,可因头位的改变影响前庭系统的功能而诱发眩晕。颈椎病患者颈部转动或仰俯时,可使椎动脉受压而影响脑部血液循环,使脑供血不足而诱发眩晕。声光的刺激也可加重眩晕,故居室宜安静,光线要暗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