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诗歌
古代儿童古诗词 1、《宿新市徐公店》【宋】杨万里 篱落疏疏一径深,树头花落未成阴。 儿童急走追黄蝶,飞入菜花无处寻。 2、《清平乐•村居》【宋】辛弃疾 茅檐低小,溪上青青草。 醉里吴音相媚好,白发谁家翁媪。 大儿锄豆溪东,中儿正织鸡笼, 最喜小儿无赖,溪头卧剥莲蓬。 3、《池上》【唐】白居易 小娃撑小艇,偷采白莲回。不解藏踪迹,浮萍一道开。 4、《村居》【清】高鼎 草长莺飞二月天,拂堤杨柳醉春烟。 儿童散学归来早,忙趁东风放纸鸢。 5、《所见》【清】袁枚 牧童骑黄牛,歌声振林樾。意欲捕鸣蝉,忽然闭口立。 6、《小儿垂钓》【唐】胡令能 蓬头稚子学垂纶,侧坐莓苔草映身。 路人借问遥招手,怕得鱼惊不应人。 7、《牧童》【宋】黄庭坚 骑牛远远过前村,吹笛风斜隔陇闻。 多少长安名利客,机关用尽不如君。 8、《观游鱼》【唐】白居易 绕池闲步看鱼游,正值儿童弄钓舟。 一种爱鱼心各异,我来施食尔垂钩。 9、《田家》【宋】范成大 昼出耘田夜织麻,村庄儿女各当家。 童孙未解供耕织,也傍桑阴学种瓜。 10、《花影》【宋】苏轼 重重叠叠上瑶台,几度呼童归不开。 刚被太阳收拾去,却教明月送将来。
幼儿诗歌朗诵简短的3-4岁
其实有很多选择,随意列举两首。 咏鹅——骆宾王 鹅,鹅,鹅,曲项向天歌。 白毛浮绿水,红掌拨清波。 静夜思——李白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8首儿童诗
贺知章 【回乡偶书二首】 少小离乡老大回,乡音难改鬓毛衰。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
韦应物 【将往滁城恋新竹,简崔都水示端】 停车欲去绕丛竹,偏爱新筠十数竿。莫遣儿童触琼粉,留待幽人回日看。
窦巩 【赠王氏小儿】 竹林会里偏怜小,淮水清时最觉贤。莫倚儿童轻岁月,丈人曾共尔同年。
刘商 【吊从甥】 日晚河边访茕独,衰柳寒芜绕茅屋。儿童惊走报人来,孀妇开门一声哭。
韩愈 【过始兴江口感怀】 忆作儿童随伯氏,南来今只一身存。目前百口还相逐,旧事无人可共论。
白居易 【观游鱼】 绕池闲步看鱼游,正值儿童弄钓舟。一种爱鱼心各异,我来施食尔垂钩。
殷尧藩 【同州端午】 鹤发垂肩尺许长,离家三十五端阳。儿童见说深惊讶,却问何方是故乡。
姚合 【酬令狐郎中见寄】 昨是儿童今是翁,人间日月急如风。常闻欲向沧江去,除我无人与子同。
皮日休 【钓侣二章】 趁眠无事避风涛,一斗霜鳞换浊醪。惊怪儿童呼不得,尽冲烟雨漉车螯。
韩偓 【柳】 一笼金线拂弯桥,几被儿童损细腰。无奈灵和标格在,春来依旧褭长条。
翁承赞 【书斋谩兴二首】 官事归来衣雪埋,儿童灯火小茅斋。人家不必论贫富,惟有读书声最佳。
胡令能 【喜韩少府见访】 忽闻梅福来相访,笑著荷衣出草堂。儿童不惯见车马,走入芦花深处藏。
杜甫 【秦州杂诗二十首】 东柯好崖谷,不与众峰群。落日邀双鸟,晴天养片云。野人矜险绝,水竹会平分。采药吾将老,儿童未遣闻。
杜甫 【江涨】 江涨柴门外,儿童报急流。下床高数尺,倚杖没中洲。细动迎风燕,轻摇逐浪鸥。渔人萦小楫,容易拔船头。
杜甫 【秋野五首】 身许麒麟画,年衰鸳鹭群。大江秋易盛,空峡夜多闻。径隐千重石,帆留一片云。儿童解蛮语,不必作参军。
杜甫 【热三首】 雷霆空霹雳,云雨竟虚无。炎赫衣流汗,低垂气不苏。乞为寒水玉,愿作冷秋菰。何似儿童岁,风凉出舞雩。
杜甫 【喜观即到,复题短篇二首】 巫峡千山暗,终南万里春。病中吾见弟,书到汝为人。意答儿童问,来经战伐新。泊船悲喜后,款款话归秦。
杜甫 【王十五前阁会】 楚岸收新雨,春台引细风。情人来石上,鲜脍出江中。邻舍烦书札,肩舆强老翁。病身虚俊味,何幸饫儿童。
杜甫 【重题】 涕泗不能收,哭君余白头。儿童相识尽,宇宙此生浮。江雨铭旌湿,湖风井径秋。还瞻魏太子,宾客减应刘。
皇甫冉 【送王绪剡中(一作送王公还剡中别业)】 不见关山去,何时到剡中。已闻成竹木,更道长儿童。篱落云常聚,村墟水自通。朝朝忆玄度,非是对清风。
耿湋 【旅次汉故畤】 我行过汉畤,寥落见孤城。邑里经多难,儿童识五兵。广川桑遍绿,丛薄雉连鸣。惆怅萧关道,终军愿请缨。
戎昱 【入剑门】 剑门兵革后,万事尽堪悲。鸟鼠无巢穴,儿童话别离。山川同昔日,荆棘是今时。征战何年定,家家有画旗。
戴叔伦 【郊园即事寄萧侍郎(一作呈萧常州复)】 衰鬓辞馀秩,秋风入故园。结茅成暖室,汲井及清源。邻里桑麻接,儿童笑语喧。终朝非役役,聊寄远人言。
戴叔伦 【过申州】 万人曾战死,几处见休兵。井邑初安堵,儿童未长成。凉风吹古木,野火入残营。牢落千馀里,山空水复清。
戴叔伦 【留别宋处士】 留欢方继烛,此会岂他人。乡里游从旧,儿童内外亲。夜深愁不醉,老去别何频。莫折园中柳,相看惜暮春。
卢纶 【秋夜同畅当宿藏公院】 礼足一垂泪,医王知病由。风萤方喜夜,露槿已伤秋。顾以儿童爱,每从仁者求。将祈竟何得,灭迹在缁流。
李约 【岁日感怀】 曙气变东风,蟾壶夜漏穷。新春几人老,旧历四时空。身贱悲添岁,家贫喜过冬。称觞惟有感,欢庆在儿童。
刘禹锡 【元日感怀】 振蛰春潜至,湘南人未归。身加一日长,心觉去年非。燎火委虚烬
编一首以小学三(6)班为题的儿童诗
近日以来,我校开展了“天天十分钟,朗朗读书声”的活动,班主任让我们每月读一本书,使我感受最深的是曹文轩写的《青铜葵花》。
这是一个男孩和女孩的故事。男孩叫青铜,女孩叫葵花。一个特别的机缘,让城市女孩葵花和乡村男孩青铜成了兄妹相称的朋友,他们一起生活,一起长大。12岁那年命运又将女孩葵花召回她的城市。男孩青铜从此常常遥望芦荡的尽头,遥望女孩葵花所在的地方……
摘抄:从此,青铜一家人更辛勤地劳作,年纪已大的奶奶一边伺候菜园子,一边到处捡柴火常常天黑了还不回家。感受:我觉得我们应该珍惜我们现在的美好生活,努力学习,文中的葵花她们家虽然穷,但她却考全班第一,没有让家人感到失望。
记得有一次我的英语成绩从95分以上直线下滑到了76分!英语老师叫来了爸爸,说了说我的成绩,而爸爸却没有生气,对我语重心长的说:“加油!你一定可以!”,我很内疚像很平困的乡村孩子都考100分,我却考76分。我也一定要努力学习!
我想,像葵花这种穷的穿不上棉鞋的人很多,但像葵花学习很好的穷孩子很少,我们生活在这么好的环境下,我们更应该好好学习!
如何培养幼儿学古诗
【摘要】: 中国的古诗是我国传统文化宝库中的一支奇葩,具有形式工整,韵律优美,语言精炼,节奏感强,富有想象力利创造力等特点,符合幼儿的认知特点,所以幼儿园教学中应该有古诗教学。让孩子从小就能感受古诗的美,得到祖国优美语言的熏陶,这样既能促进幼儿口语的发展,培养他们的乐感,训练他们的空间思维能力,增强孩子的记:忆力和创造力,又能使孩子在古涛的学习中陶冶情操,有助于他们健全人格的形成。
【关键词】:幼儿理解、学习、记忆 【正文】: 我国古代诗歌是一种最能体现汉语语音魅力的文学表现形式,是儿童学习汉语的必修课。朗读、背诵古诗,不仅能培养孩子的语言节奏,还能了解到历史、文学、地理等多方面知识。
诗的语言是富有音乐性的,古诗尤其讲究韵律。幼儿时期是一个人记忆力最强的时期,而古诗篇幅短小,工于音韵,句式工整,读起来朗朗上口,因此教师可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选一些简单易懂、形象性较强的古诗,教幼儿学习,这样不仅可以使幼儿学到知识,受到品德和美感教育,还能培养幼儿对文学作品的兴趣,而且对孩子的早期智力开发也很有好处。
大部分人在教幼儿背诗的时候,因为信奉“书读百遍,其意自现”,只是让幼儿单纯的背诵。也有的人认为古诗的韵味妙不可言,只有在反复的诵读中才能体会出它的意境。这些观点都有道理,但却忽视了一点,幼儿毕竟是孩子,在初步学习的过程中,唯有成人的不断启发引导才能渐渐掌握理解,品味中国文化的博大精深。
诗是精炼的语言,同时也让幼儿在学习时极难掌握,因此必须让幼儿在理解的基础上进行学习。我们不光要一句一句的翻译给他们听,更要深入浅出的讲解,让他们基本弄懂诗句的意思。由于幼儿的经历少,接触的东西也少,我们可以把诗中的内容与日常生活联系起来,也可以以故事的形式帮助幼儿记忆和理解。一开始,幼儿学习速度很慢,总是记了上句忘下句,有时还会对古诗东拼西凑,可是,经过几天的学习幼儿已能把古诗记下来了,虽然不懂古诗到底在讲些什么,但他们体会到了古诗的韵律美,他们觉得古诗读起来很好听。教师还可结合诗歌内容,通过相应的动作演示和形象的讲解让幼儿理解,进而再通过角色表演或分角色朗读的方法让幼儿掌握。这种方法更富有游戏性很受幼儿欢迎。如贾岛的《寻隐者不遇》。可以请两个幼儿一个扮大人,一个扮童子。指定室内吊扇之类为松,窗外树木为山。开始后,童子在松下游戏,大人缓步走向童子。大人旁白“松下问童子”后问:“喂,请问小师傅,你的师傅呢?”童子旁白“言师采药去”后答:“我师傅采药去了。”大人说:“那你师傅到哪里采药去了?”童子旁白“只在此山中,云深不知处”后答:“我师傅就在这座大山中(伸手指外面的树)。山上到处都是云雾,我也不知道他到底在什么地方。”接下去可请幼儿自由发挥地表演。
也许有人会问:幼儿学习古诗有用吗?我认为很有帮助。有些古诗虽然比较深奥,对于幼儿来说,古诗中的许多意境确有不能完全理解的,但我们要求不宜过高,幼儿现在也许不懂“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的意思,但谁能断言在不久的将来孩子不会幡然领悟此诗中开阔的意境和那份浓浓的友情?再者,幼儿学习古诗也可以锻炼口齿清楚伶俐、吐音准确流畅,还能大量积累词汇,能丰富自身的文学语言。古人曰:“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多读诗,多背诗,能为其今后高雅风趣的谈吐、妙笔生辉的写作打下结实的基础。
古诗的学习犹如给幼儿播下了一棵好的种子,它也许会在幼儿的成长中早早的发芽,也许不会发芽,但它对幼儿情操的熏陶、语言的学习、记忆力、想象力的培养定会起积极的作用,让我们运用合适的方法,借助故事、图片、动作、音乐来学习、背诵古诗吧。
曾经有个哲人说过“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可见培养能力是非常重要的,只有这样才能真正达到教育的目的。
描写小孩学习走路的古诗
《效陶潜体诗十六首》
年代: 唐 作者: 白居易
原生衣百结,颜子食一箪。
欢然乐其志,有以忘饥寒。
今我何人哉,德不及先贤。
衣食幸相属,胡为不自安。
况兹清渭曲,居处安且闲。
榆柳百余树,茅茨十数间。
寒负檐下日,热濯涧底泉。
日出犹未起,日入已复眠。
西风满村巷,清凉八月天。
但有鸡犬声,不闻车马喧。
时倾一樽酒,坐望东南山。
稚侄初学步,牵衣戏我前。
即此自可乐,庶几颜与原。
《叹老三首》
年代: 唐 作者: 白居易
前年种桃核,今岁成花树。去岁新婴儿,今年已学步。
但惊物长成,不觉身衰暮。去矣欲何如,少年留不住。
因书今日意,遍寄诸亲故。壮岁不欢娱,长年当悔悟。
如何让三岁的小孩爱上学诗歌
要爱上学诗歌,首先就是要能感觉到诗歌的趣味。如果不觉得有趣,很难爱上的。
我觉得你应该调整一下预期,你的目的应该不是让小孩爱上学诗歌,而是引导他,培养他阅读诗歌的兴趣。再说,三岁似乎太早了点,哈。
怎样激发三岁孩子学古诗的兴趣
不建议培养孩子对古诗的兴趣
很多家长喜欢让孩子背诵古诗,甚至以谁背得多为傲。其实古诗里很多深层含义需要结合时代和诗人自身背景阅历,别说孩子,大人自己都不大理解。可以回顾一下,我们小时候背诵的古诗有多少还能记得?
古诗最大的优势是它的韵律感可以训练孩子的语言,但这种优势可以通过其他的儿歌达到同样的目的。
建议给孩子读有趣的故事,首先他会更有兴趣,其次故事里的语言对实际生活和今后的语文教育更有帮助,另外常读故事的孩子认字能力比平常孩子更突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