育儿指南

孩子要经历什么后,才能懂得学业的重要和父母的不易?

我打算,等我儿子上小学以后,每个暑假陪他一起干一件,他想出来的,用来谋生的事情。找一个他想了解的行业,带他去见识这个行业的大牛和普通人甚至loser。

###

说一下自己的经历吧。

初中时成绩一般,中考刚过线,父母为了让我高中能有一个好一点的环境,于是去了外市的私立高中,原因是我有一个亲戚在那所学校任教,方便照看我。

到了学校以后,和预期差距还是比较大的,不能说自己认真学习了,只能说是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钟,没有目标,没有理想,也没有追求,刚开始还有些腼腆,后来和宿舍的同学熟悉以后也开始经常外出上网。因为学校管理还是比较规范的,外出需要父母或者其他监护人给班主任打电话同意以后才能外出,所以每个星期都是找各种理由出校。

高一的时候没有生物,8科期末考加起来才500多一点,平均每科都刚好及格。浑浑噩噩的过了一年,似乎没有达到父母预期的效果。

高二的时候转学了,还是私校,原因是我那个亲戚要自己出来办学,我也就跟着转学了,高二上学期班上14个人,下学期只有8个人了。这一年父母来到了身边,没有机会出去上网了,每天最多的时间就是打篮球。似乎没有把心思放到学习上,依旧浑浑噩噩。

第一个转折出现在高二期末考前,我突然意识到我这样下去好像考不上大学,然后我和父母说我要转学,父母表示支持,但是至于能转到哪里可就没那么简单了。于是乎我开始复习,参加了离家不远的一所新建公立高中的插班考试,很意外的考了第一名,这是我第一次考第一,不论是单科还是总成绩。更让我意外的是因为考了第一名,学校免除了我的插班费2000元,我第一次觉得学习好有用,还能给父母减轻负担,因为那时候家里比较拮据,2000元是笔不小的支出了。

我如愿转学去了想去的学校,感受到了强烈的学习氛围,但这还不是催生我后来努力学习的动力,第二次转折出现了,高三上学期一般多分时候,我爸和别人发生了矛盾,动个手,受了伤,住了院。那周我从学校回家父母都不在家,之前和我关系比较好的同学都在我家,我不知道他们来我家做啥,有一搭没一搭的和我说话,我吃完饭说是一起上街去转转,我没想太多就和他们去了,在他们的引导下我去了医院,才知道我爸住院了,而且已经做完手术住院一周了。一直没敢告诉我怕我分心影响学习,那天我哭了,很伤心,很难受。

回到学校以后我下定决心好好学习,以后的日子里没有去过一次球场,甚至都不曾往球场周围去过。每天早上6点半起床背英语单词,中午12点下课吃完饭回到宿舍做习题做到一点半,然后躺一会,下午两点开始到教室上课,下午放学就赶紧去食堂吃饭,回到宿舍洗头,每天都洗,有一天突然发现自己有了白发,每天五点半左右就到教室,开始做题,中途除了上厕所,基本都在教室里上自习,三节自习下课是晚上十点五十,回到宿舍以后洗漱完毕就上床,看书做题基本每天都是在一点左右才睡觉。

这样的日子持续了大半年,即便是高中最后一个寒假,每天早上我都坚持六点半起床开始做题。后来勉强考上了一个大学。也算是对得起自己对得起父母。

读书的重要性无论别人说多少,也许都没有自己的切身体会来的实在。

只有真正体会到了父母的不容易,自己才会努力才会真正的用心。

###

先回答第1个问题,孩子要经历什么后,才能懂得学业的重要。

01
要经过生活的磨难。

我的邻居,第1年参加高考,没有考上,不愿意再学习了,就和本村的年轻人,一起到外地打工。夏天烈日炎炎,汗流浃背,一干就是八九个小时。冬天寒风刺骨,天寒地冻,还要在工地上不断奔走,肩扛手拉。那时还没有现代化的设备,一切都靠人力,一天下来,累得半死。

几个月下来,邻居就不愿呆在工地上了,回来继续上学,从此发奋读书,第2年如愿考上大学。

马云爸爸也参加过3次高考,他第一次数学只考了1分,之后他当过秘书、搬运工,踩着三轮车帮人送书;第二次数学19分,父母都觉得他不用再考了;他就白天上班、晚上念夜校,这次数学79分,终于考上大学。孩子需要经历什么?才能懂得学习的重要和父母的不易。

如果可以我并不希望孩子一定要经历什么才能懂得学习的重要和父母的不易。

上高中的时候,我们班有个同学,特别调皮,学习成绩也是一般般,感觉他每天像个二傻子一样,开开心心,从来不知道愁是什么?

直到高二下学期,我们发现这人完全变了,变得爱学习了,不贪玩了,也不爱说话了。

从高二下学期,他的成绩就突飞猛进,在班上能数一数二了,老师还经常怀疑,这个同学是不是作弊了。

后面高三一直到高考,他的成绩都非常好,最后考进了一所不错的大学。

高考后的某一天,我们几个玩的好的同学一起聚会,那晚他喝了很多酒,酒后自言自语的说,说他母亲癌症晚期活不了多久,就是因为母亲生病,才奋发学习,他想让他母亲高兴,想让他母亲活久一点。

直到那一刻,我们才明白,为什么他会突然变得爱学习,直到那一天我们才知道,他妈妈刚去世一个星期。

所以,题目问需要孩子经历什么?我就想到我这个同学,我的答案是不希望孩子非得经历什么才能明白与成长,该某个年纪做什么事,就让孩子在某个年纪做什么。

如何懂得,学习的重要性

第一,以身作则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我们的一言一行足以影响孩子的一生。

很多家长总是抱怨,孩子作业很慢,不喜欢学习,辅导作业崩溃等等。

所以,在要求孩子要好好学习的时候,我们是否反问过自己,我们有好好给孩子做榜样吗?

我们一边玩手机,一边辅导孩子做作业,孩子做作业能做的好和快吗?

我们一边玩手机,却要求孩子天天看书,孩子能看的进去吗?

我们经常抱怨孩子不认真学习 ,可是我们却忘了,孩子就是我们的镜子,孩子的行为习惯,就是我们的行为习惯呀。

我记得之前的一则新闻,震撼到我了,49岁的管宿舍妈妈原梦园,同儿子一起考上了研究生,儿子被复旦大学录取,而自己被广西大学录取。

这就是典型的以身作则,这真是一个了不起的妈妈。

所以,我们要求孩子爱上学习,那我们是不是得自我要求,为孩子做榜样呢?

我的孩子,前段时间爱上魔方,可是学了很久都没有进步,看着我的孩子一天天学习,进步不是很大,当孩子问我该怎么做的时候,我却根本不会。我想是不是我先学会,再教我的孩子,孩子学习会更容易些呢?

于是我买了三阶,四阶,五阶,的魔方,我开始网上找不同的视频,学习魔方,刚开始对我来说很难 ,我把每个动作都记在本子上,我开始练习三阶魔方。

一步一步,刚开始我要一个小时才能完成,到后面三阶魔方我能在80秒内完成,没有学习之前,我根本不敢相信,我可以这么快完成。

后面我又练习了四阶,五阶,四阶魔方能在五分钟内完成,五阶魔方能在10分钟内完成。

我发现我学会后,再教我的孩子,我的孩子学非常快,现在能和我一起比赛谁更快。

通过这件事情,我意识到,在学习方面,父母的一切行为足以影响孩子的一生。

第二,环境影响。

明白父母的不易,如何让孩子明白父母的不易。

让孩子参与到父母的工作中和生活中,孩子自然就能明白父母的不容易。

经常看着很多家长,舍不得用孩子,很多孩子除了学习,什么家务都不会做。

这样的孩子能明白父母的不容易吗?不能,他们只会觉得这一起理所当然。

让孩子参与家庭经济,孩子需要什么,父母会无条件的满足,小小年纪的孩子攀比心特别大,用手机用苹果,穿衣服穿名牌(当然这里不是说家庭条件本来就好的家庭)。这样孩子能明白父母挣钱的不容易吗?

当然不会,他只会因为父母没有满足,而抱怨,或者会利用不正当手段获取自己的攀比心理。

环境很重要,我们本身是什么样,我应该让孩子明白,要让孩子参与到生活和工作中去,让孩子早早明白,想要的东西,需要靠努力争取。

直到现在的我们才明白,学习的苦是靠自己主动去吃的,为什么这么多人不愿意吃这份苦呢?因为这份苦可以选择不去吃。而生活中的苦是我们不得不吃的苦,我们别无选择。

学会让孩子自己愿意去吃这份苦,逼孩子去学习不是长久之计。


孩子经历了什么后,才懂得学业的重要和父母的不容易?

学习的重要性

就拿我儿子来说吧,他现在5岁多一点,有一次我们去逛超市买了一大推东西,在结账的时候收银员把儿子要买的小猪佩奇饼干扫描了两次,那么就相当于结双份的钱,幸好我还没走出超市门,回去找收银员叫她重新结账,多退少补,可是收银员不太乐意,还和我老公吵了几句。结果超市经理来了才把袋子里的东西倒出来重新扫描,也掉了监控来看,确实是收银员弄错了,后来退了多收的那份钱。在回家的路上,儿子就问我:那个阿姨是不是不懂得算术啊妈妈?”我说:不知道哦,儿子说:我要好好学习,长大了不像阿姨那样子哦”我摸摸儿子头说,你要记住你说的话哦,从那天之后很自觉的拿起字来写,还叫我教他算术之类的。

理解父母的苦心

有一次儿子跟我们去酒店送布草,那布草一袋袋的,又大又重,我和老公一个搬,一个扶着手推车,要要从酒店地下室送到十五楼去。虽然有电梯,但是也还要搬上搬下的,都是体力活。他爸爸在前面拉,我儿子在后面推,三个人满脸都是汗水。边推车儿子边说:爸爸妈妈太辛苦了,回家我要帮你们俩捶背按摩哦。我和他爸都笑了,那刻虽然很累,但是听到儿子这句话,心里暖暖的,越干越有劲,突然间觉得儿子长大了,懂事了!虽然他还那么小,但是有这份心,我也知足了哦。儿子知道我们不容易,还这样安慰我们,想想再苦都是幸福的事。

每个孩子都是父母手心上的宝,但是我们父母不能每天宠着惯着,有时候我们可以带着孩子和我们一起做事,也许做这过程中,孩子会有你意想不到的启发和感悟哦,大家说是不是呢?????

###

父母的初衷是爱,而结果是害”。

现在的有些父母百般溺爱孩子,尽最大努力给孩子最好的生活条件。可孩子根本不知足,也不懂得家长的不容易,还理所当然的享受这一切。

举个例子

我姑家的表弟,曾经他也是衣来伸手,饭来张口。后来姑父做生意赔了好多钱,债主天天去他家堵门要钱,就这样花干了手里所有的钱,也没有堵上这个大窟窿。无奈之下,姑姑就和姑父离婚了。

我姑一个人照顾孩子,没日没夜的干活,没人管的年少的表弟一下成了街头混混,学习一落千丈。我爸爸当时看我姑带孩子实在困难,劝说把房子卖了,搬到了和我家一个城市。

有一次我爸发现我表弟特别大声地对着我姑说话,我姑却护着孩子说没事,小孩子不懂事,我爸没说什么。没过两天,一言不合变本加厉的和我姑嚷,吼,甚至想要动手,我爸当场给他来了一巴掌,告诉他下次这样还打你。家庭这么糟糕下不知道体谅自己的妈妈,之后就是让他看看他妈是多么不容易,为了他们受尽委屈。从那以后,看看妈妈没日没夜的干活,终于知道自己错了。之后到了暑假就去找个暑期工替妈妈减轻负担,平时也不和妈妈顶嘴了,学习也慢慢知道用功了,似乎变了一个人。

没有哪个孩子天生就懂得体恤父母。只有真真切切的让孩子吃一些苦头,让孩子感受到未来生活的不容易;才能更加珍惜当下的学习机会;才能明白父母的艰辛。

###

吐槽的蛋前来回答

在我高二那年家里因为一些变故,

我妈去市区里面的饭店后厨做洗碗工,

我老家在五险城市工资低的吓人我妈全勤才1600元,

那会我就读一个寄宿学校每个月生活费在130元左右,

所以经常每逢周日下午我就去市里找我妈要生活费,

饭店是四点半才上班所以我和我妈经常在公园里聊会天,

从那年我才懂得父母有多辛苦,

那时候我就励志一定要早日经济独立,

不再让父母去为了那不到俩千元的工资而吃苦受累,

后来我妈辞职不在那里打工了,

后来听我姨说我妈和领导不合还挨骂了,

那会我就去那个饭店门口等那个后厨领导出来后给他一刀以解心头之恨,

后来理智还是大于冲动,

但是同时我也对自己发誓如果自己不努力下辈子绝不为人,

就是在那年突然懂得很多也同时理解生活也狠自己的不努力,

后来我一直走在努力的路上,

现在也是。

我是吐槽的蛋 欢迎大家一起来吐槽。

###

现在的孩子普遍感觉生活条件好了,父母及长辈对自己过于关心与照顾,结果他们会觉得这一切是理所当然的,而对学业,也是提不起兴趣,好像学习是为父母学的,自然也就没有一份感恩的心。我觉得家长应该创造条件让孩子受一些挫折教育,让孩子去吃些苦头以后,才能成熟,才能懂得学业的重要性,才能体会父母的不容易。

孩子懂得学业的重要和父母的不易,是不是必须要让孩子特别经历些什么才行呢?

原则上讲,是这样的!因为孩子任何品质和意识的形成,都是来自于孩子所处的环境和经历。

凭###

以我自己的经历来说,是在经历了考不上之后没有学上之后才想要好好学习,是在工作之后才懂得了学业的重要。到了离开父母独自生活,回家看到父母讨好自己的时候才懂得了父母的不易。

我是一个身心成熟比较晚的人,到了中考的时候,还不知道好好学习。眼看已经没有学可上了,心里的恐惧油然而生。我是70年代末出生的人,对于我来说,如果考不上学就要在家干活了。想到要面朝黄土背朝天地在地里劳动一辈子时,想要上学的渴望越来越强烈。幸运的是,那一年县里有一个可以复读的班,只招成绩比较靠前但又没达到中专和高中分数线的学生。我又勉强有学上了。这次可不敢再三心二意了,认真听课,仔细完成作业,精心准备考试。终于,在中考中以全县第七的成绩考上师范。

但那时的学习还有一些功利心在里面。到了工作后,成为一名教师,我才发现,没有知识真可怕。因为有时会被学生问住,哈哈。这时,心智似乎成熟了一些,上进心被激发了起来。越学越有劲,直到后来辞职考研。

年轻时,真的不知道关心和疼爱父母。有时,还会怨他们管得多,怕但又厌烦他们。直到后来,参加工作了。我成了家里的顶梁柱,但他们的身体却一天天变得虚弱。每次回到家,他们都会讨好式地给我们做很多好吃的,虽然为此要提前准备很长时间。尤其是我也当了母亲之后,体会更深。谁不想把最好地给孩子呢?我们的父母也是如此。每当想到这里,心里总会掠过一丝温暖和伤感。为父母的爱温暖,为他们的老去伤感。唯一能做的,就是盼望他们一直健康,而自己能够为他们多做一些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