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次逢年过节,家长都会带着孩子走亲访友。这个时候,家长对孩子的要求就是见人就要叫,嘴巴更要甜。大多数孩子都会按父母的话照做,但也有些孩子就是不想开口。
比如亲戚家的孩子童童,她总是低着头,腼腆的玩手指。她爸看到这个样子就很生气:叫人啊,你这孩子。妈妈也很烦躁的附和:开口叫个人这么难吗?你看看别人家孩子。
亲友们见孩子不愿意,只是笑笑说算了。但是家长认为孩子给自己丢脸,往往喋喋不休的训斥孩子。看到小女孩瘪着的嘴巴,委屈的眼神,不禁想起小时候的自己。
大概许多孩子都曾在父母或者长辈的要求下,做过自己并不愿意做的事情。

在一个人成长的过程中,原生家庭带来的性格影响是尤为巨大的。有些人在青少年时代受到的伤害,往往需要一生的时间去淡化,去治愈。
晓芸是一个性格文静,学习用功的女孩子。但是她的学习成绩一直不太好,因为偏科,理科成绩一直上不来。她内心的理想,是以后能够从事文字相关的工作。
在妈妈眼中,她就是脑筋不好,数学物理永远没办法拿高分。妈妈对她的意见是:不要老看些闲书,写些没用的文章。那对你的考试成绩一点用处都没有,完全是浪费时间。
晓芸的理想和兴趣没有人支持,从一开始的充满理想,到后来渐渐也认为自己生来平庸,放弃了最初的追求。后来她没有学自己喜欢的专业,也没有做自己感兴趣的工作。
有时候想一想年少时的梦想,她也会感慨:长辈的责备,让自己内心充满了羞耻感,觉得自己好像在不务正业。必须要按照他们的意愿行事,才能不被训斥。
除了人生按照父母的规划来,性格上晓芸也没有主见。她从那个思维活跃才思敏捷的孩子,最终长成了一个中规中矩的大人。

在这个以瘦为美的大环境下,男男女女都十分注重自己的身材。因为胖子,是会被人嘲笑的。梅梅是一个胖女孩,她从小到大就没有瘦过。到了大学里,因为别人的取笑,她内心充满了羞耻感。开始下决心努力减肥。
原本爱吃爱喝的她,严格控制饮食。除此之外,每天按时运动,双管齐下。在努力了一段时间后,效果并不明显。她心里非常着急,又寄希望于减肥药。
在控制饮食,大量运动,加上减肥药后,她终于开始瘦了。但是随之而来的是,精神状态的衰弱。

有一天在宿舍午休,她突然感到心慌气短,脸色惨白。过了很久,心跳的速度才缓过来。她虚弱的躺在床上,一脸忧伤。
朋友问她为什么要这样拼命减肥,身体弄坏了不划算啊。她无奈的笑笑:从小到大,我都被人嘲笑长的胖。你很难理解我的痛苦的。
确实,在以瘦为美的大环境下,胖姑娘的内心充满了羞耻感。似乎胖就是一种罪过,足以让人抬不起头来。
3、战胜羞耻感,做独一无二的自己不要小看羞耻感这三个字。有时候它足以带来致命的打击。台湾女作家林奕含,在26岁的美好年华自杀身亡。
造成这一悲剧的原因就是,她幼年被男老师引诱发生关系,而成年后巨大的羞耻感天天冲击着她的内心。她痛苦不堪,最终用自杀求得了解脱。

一个女孩子遭遇这样的不幸,内心陷入一种死循环,始终觉得自己的身体是肮脏的。如果能有人疏导她宽解她,也不至于走到绝境。
人活在这个世界上,总是会受到各种观念的冲击。你的一言一行,都会有来自四面八方的声音评论,定义。
尤其是孩子的三观还未形成,更容易受到大人的影响。作为一个家长,把自己固有的观点强加给孩子,是一种自私的表现。

而作为孩子,我想说的是,外界的声音都是参考,如果你不开心,就不要参考。永远照顾别人的情绪,试问谁来照顾自己的情绪?在别人的眼光里活,很容易就成为讨好型人格。这样的人格形成后,终生都会很痛苦。
所以,当那些指责让你充满羞耻感,你的内心充满了:我不对,我不配,我太笨了这些声音时,请大声的对自己说:我很好!
就像港剧里常会出现的一句台词:做人嘛,最重要就是开心。别让羞耻感摧毁你的人生,这世上从来没有完美的人。谁不曾千疮百孔,谁不是劫后余生。和不完美共存,勇敢快乐的走出自己的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