育儿指南

走出原生家庭之伤,让我们成为更好的父母,让孩子成为真正的自己 原生家庭带给你的阴影,你完全可以自己走出

电视剧《都挺好》有个剧情是苏明玉把她父亲骂进了医院,那一刻苏明玉突然意识到自己竟然复制了她母亲说话的方式。从小苏明玉就没有得到母亲的关爱,脑海中就记得母亲说在女儿身上投资是没有回报的,记忆中也只有与母亲对抗的画面。因此心里暗暗发誓一定要努力逃离这个家,拼命努力,拼命成功就是想告诉母亲,她是错的。可是最后却变成了自己最恨的那个人。所以原生家庭对一个人的影响可能是伴随一生的,你越想逃脱,往往越被困住。最可怕的是当自己为人父母时,受过原生家庭伤害的我们,希望自己教育孩子的方式能和父母教育自己的方式有所不同,但往往事与愿违,最后还是无意识地复制了自己父母的教育方式。

走出原生家庭之伤,让我们成为更好的父母,让孩子成为真正的自己

如何让我们真正走出原生家庭的教育,让父母童年的悲剧不在孩子身上重演。书籍《超越原生家庭的养育》全面深入剖析了原生家庭的影响,是一本以养育的困惑为中心,让更多的父母从糟糕的童年经历中抽离出来,让我们成为更好的父母量身定制的书。书中介绍了很多实用的方法。

原生家庭带给你的阴影,你完全可以自己走出

一、走出原生家庭,父母要关注自己的童年

回忆自己童年不美好的记忆是痛苦的,但我们只有直面它才能彻底的走出来。当我们不再以孩子的身份,而是以家长的身份再次经历与童年时期相似的场景时,童年时期经历过的情感往往就会再次浮现,因此我们有必要重现童年的场景,通过自己的判断力和我们作为成年人的感受重新对其评估。这样做的目的是允许自己评判父母,但并不因此而公开与他们发生冲突,目的只是想以此方式纠正父母当年犯下的错误,抚平我们的伤口,并克服过去带给我们的阴影。

都挺好

二、与孩子建立纽带

高水准和成功的教育关键在于父母与孩子建立联结,所以我们必须明白:孩子有自己的需求、痛苦和欲望,家长必须把孩子当成一个完整的人来对待,考虑她的要求,但并不代表允许孩子无所欲为。

1、与孩子平等的交流

父母必须与孩子建立经常性的交流。一个健康的孩子会不停地问父母问题,但很多父母往往会觉得烦躁,特别是每天工作忙碌下班回到家想好好休息的时刻,听到孩子各式各样的问题会直接忽略或者表现出不耐烦的情绪。父母可能不觉得这样的做法有什么不妥,但孩子没有得到及时的关注会出现自我认同感低的情况,认为自己给父母带来了麻烦。

都挺好

孩子能够感知一切,其实父母不需要做一个超人。作为父母可以真实地与孩子表达自己的情绪,当孩子知道父母的不良情绪不是来自于自己,他就会有安全感,最终还会给到父母惊喜。

2、高质量的陪伴

我们都明白,孩子需要的是感到被爱和理解,而最简单的方式就是花时间陪伴孩子。但很多父母说,这一点我们都做到了,或者有些说工作实在是太忙,没有多少时间。其实陪伴不代表要全天都跟孩子在一起,我们要做到的是高质量陪伴。对于工作忙碌的父母来说,可以抽出一天固定的某个时间段给孩子,睡前无疑是好时间。在此时间段,家长要忘记自己的教育职责,在这段时间里只有交流和快乐。家长通过倾听孩子的心事,了解孩子一天过得如何,经历了什么,以此来向孩子表明自己的关心。

原生家庭

三、及时回应孩子的需求

经常被倾听、被重视的孩子能正确地表达自己的要求,比如他会说我需要一个拥抱”,而不是通过打碎盘子来迫使父母意识到他在闹脾气。这个观点可能会让父母陷入困惑:所有的需求都要满足吗?当然不是。当孩子提出需求时,我们要做到以下几点:

1、不专制、不放任

我们经常在超市里能看到某个孩子想买零食或者玩具,父母不允许后就大哭大闹的情形。对于这样的需求我们能满足吗?肯定不能,因为如果满足了一次,孩子就会认为这样的方式是有效的,以后想要同样任何需求都可能会以此方式来让父母妥协。我们接受和理解孩子喜欢吃零食和对玩具有新鲜感的这个欲望,当不代表父母一定要满足他的欲望,所以要做到不放任,但父母必须要给出拒绝的理由。

原生家庭

2、延迟满足感

父母不能放任满足孩子的任何需求,但也不代表用专制的手段,只是要给孩子一个边界。当父母觉得孩子的某个需求是可以满足的,但如果孩子是以哭闹等方式想让父母妥协,我们可以通过延迟满足感,让孩子知道不是所有的需求都是一定能够立马得到的,其实也是想让孩子体验到少量的挫折,但这个挫折的剂量需要父母去掌控。

都挺好

幸运的人一生都被童年治愈,不幸的人一生都在治愈童年。希望我们都能超越原生家庭,成为更好的父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