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已经讨论过可能会导致孩子撒谎的原因,并且帮助家长明白,大部分孩子说谎并不是出于恶意,而是出于逃避责怪。不过帮助孩子养成说实话的习惯还是很重要的。
孩子天生就会说谎,这是因为在成长过程中,孩子要从一种非常脆弱无助的状态慢慢长大,在这十几年慢慢长大的过程中,随时会受到伤害。在受到伤害时,为了保护处于弱小状况的自己,孩子就进化出了敏锐的观察和说谎的能力。这是一种从远古时期就留存下来的自我保护本能,而不是一种坏的品行。
首先,家长需要做的就是,让孩子明白什么叫做真话”,什么叫做谎言”。在这一基础上,家长再引导孩子如何去理解和表达自己的感受,并且能够接受孩子的畅所欲言。因为只有在孩子的畅所欲言中,家长才能了解到他的心态、知道到底发生了什么,以及这件事是如何发展到如今这种程度的,进而判断出这件事家长是否能够预防,以及应该怎样预防,应该给孩子提供怎样的帮助等。而对于孩子来说,可以毫不修饰地表达自己,并且从家长那里得到积极的反馈,自然就没有必要说谎”了。

第二,对于孩子说实话的行为要给予鼓励,如果孩子承认自己用蜡笔把客厅的墙壁涂画得乱七八糟,而你在听过这句话后马上勃然大怒,那么下次,孩子自然不再敢承认。所以,你不妨告诉他,能够将自己所做的事情如实告诉父母是很值得赞赏的。但是,在墙上随意涂鸦是不受欢迎的行为,所以要求他把墙擦干净——这样既不让孩子因为害怕训斥而不说实话,也不会让孩子认为只要肯承认,那么就可以为所欲为、不承担犯错误的后果。

第三,如果你感觉孩子没有说实话,比如犯了错误没有承认,那么也不要拷问他。如果孩子一再强调不是我做的”,而你执着于愤怒地和他争辩就是你做的”,只会让孩子更加逃避,最终很可能以哭闹收场。你可以不揭发孩子,但是要让他知道什么样的行为是错误的,并且告诉他应该怎样做。同时,再给孩子一个说实话的机会,告诉他妈妈希望你说实话,否则妈妈会感到很难过”。

第四,信任你的孩子,也让他信任你。父母以身作则很重要,不要对孩子撒谎,信守承诺。如果你食言了,那么一定要给孩子一个解释,同时向他道歉。有一个我自己的例子,在提提1岁半的时候,当时带他去爷爷奶奶家玩,奶奶家旁边有一家幼儿园,每天都可以看到很多小朋友背着书包,非得叫奶奶给他买一个,奶奶答应了他说明天下班给他买带回来,可是第二天下大雨,奶奶下班后直接回家了,提提听到有人开门非常开心的就跑去看,第一句话就是,包包,包包”奶奶以为是要抱抱,很开心的把提提抱起来,可是提提不开心了,嘴里一直说着包包”后来我才反应过来说你昨天答应他今天给他买的书包没有带回来。经过我们耐心的解释提提理解了是因为下雨所以没有去买,但是吃完饭后带着他完成了这个星愿。

同时,也要给予孩子足够的信任,要记得,事实和信任不可分离,要给孩子建立这样的逻辑:你说实话,那么你就会得到信任;而如果你想得到信任,那么你就要说实话。同时,让孩子知道你信任他,那么他就更可能会去做能够对得起这份信任的事情。
大人不也长做错事情吗?所以大人应该以一种平和、包融的心态去看待孩子的错误,并把孩子的错误当成孩子成长所必须的经历和成果,让孩子在错误中去学习。孩子出现错误就已经让孩子很紧张了,所以不需要过多的纠缠在孩子的错误上面。跳过那个所谓的错误,大人只需要提供帮助来缓解孩子的紧张情绪。千万不要有是非必须分明的错误概念,这样的思维会将人绑在僵化的牛角尖上,让时间和精力纠缠在细节之末上,反而忘记了最根本的目的:将孩子从困境中解救出来,让孩子健康快乐的成长。
父母提供帮助的时候,不需要以对或者错的眼光来看待孩子的这件事情,父母只需要让孩子觉得可以进入父母的心扉,在里面得到庇护和修整,孩子就会敞开自己的心扉,向父母诉说这一切。你们只需要用同情和理解的心态让孩子对着你们倾诉、哭泣,安慰孩子。等孩子倾诉哭泣完了,事情就已经解决了一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