育儿指南

丁克家庭能坚持到头的多吗?15年是临界点,开始尝试“高龄孕育”

文 |萌主妈咪(拥有本文版权,欢迎分享)

中国人对于生育总是有一种传统的执迷,多子多福的生育理念被大多数家庭所推崇,然而也有一些年轻的夫妻选择丁克。尤其是在改革开放初期,人们思想新潮,对于丁克概念的接受度较高,为了享受更长时间的二人世界,有些年轻的家庭加入了丁克家庭的行列之中。如今40年过去了,当年那些选择丁克的家庭是否仍然在坚持丁克呢?

前几天在逛论坛的时候看见了一个有关丁克家庭的帖子。王女士和先生已经结婚15年,俩人工作都很忙,所以在结婚后并没有想要孩子的打算。虽然婆家和娘家都有催生,但是王女士和先生觉得二人世界更重要。虽然在当时选择丁克会承受很多他人的质疑,但是两人目标一致并不觉得这有什么不便。两人不用为孩子的教育发愁,不必为孩子的养育节衣缩食,可以说没了孩子的负担两人的生活过得非常滋润。

丁克家庭能坚持到头的多吗?15年是临界点,开始尝试高龄孕育”

但是随着年龄的增长,王女士和先生的心态发生了改变,两个人似乎厌倦了二人世界的生活,希望能够有新的生命为整个家庭注入新的活力。于是王女士和先生选择做悔丁族”。此前两人只知道丁克”一词,并不知道还有悔丁族”这个词,看来选则丁克的家庭中有不少人后悔了。

在抱定生养孩子的想法后,王女士加高龄入了拼生的行列。但是因为错过了最佳生育年龄,王女士只得和老公一起做试管婴儿,这其中经历的痛苦自是不必说好,在最后王女士终于成功的受孕了。等待王女士的是一个漫长的孕期以及孕期预想不到的变数,毕竟高龄产妇所面临的困难更多。

悔丁族”指的是那些后悔选择丁克的家庭,近年来悔丁族数量的增加,也说明人们在对待生育的观念有所转变。甚至有专家分析,丁克家庭在婚后的十五年会是一个重要的转折点。

人们选择成为丁克家庭的原因:

丁克家族(Double Income No Kids)”指的是不生育孩子的家庭,分为主动丁克和被动丁克两种类型。

青睐于二人世界。选择丁克的夫妻更加执着于二人世界的氛围,两个人彼此相对自由,有更多的时间去追求理想,不会被生儿育女所阻碍前行的脚步。没有孩子的束缚,二人世界更加简单。恐惧于生活压力。自从孩子出生后,家庭的经济压力势必会逐渐增加,迫于对生活压力的恐惧,很多年轻的夫妻不敢贸然生育,于是被迫成为丁克家庭。不管是教育还是养育,孩子都像是一个金钱粉碎机。为了不使生活条件下降,更好地享受人生,部分家庭会选择经济压力较小的丁克家庭。没有做好为人父母的准备。孕育一个生命就要对他负责,这也是孕育的责任所在。没有做好为人父母的准备,就不应该贸然选择生育。很多心理不成熟的夫妻选择成为丁克也是出于对还未降生的小生命负责。既然自己都还是个孩子,自然不能够不负责任地成为他人父母。

为什么越来越多的丁克家庭选择成为悔丁族?

期待生活中更多的改变。当丁克家庭习惯了惯有的二人世界的生活方式后,难免会觉得这样的生活缺少期待感,随之也会觉得越发地枯燥无趣。孕育一个小生命,似乎为枯燥的生活增加了更多的期待感,给平淡的生活注入了更多的色彩,在忙碌和疲惫停顿后,更加希望能够享受家庭的温暖。希望感受生儿育女的快乐。生育观念的改变使得丁克家庭的夫妻们希望能够感受到生儿育女的快乐,周围环境中有子女绕膝相伴的快乐促使选择丁克的父母们成为悔丁族。再加上经济水平的充裕,整个家庭更加有资本追求生儿育女的幸福。维系情感关系。丁克家族因为没有子女的情感连接,两人的关系似乎更容易破裂。部分丁克家庭为了维护彼此之间的情感关系会希望有一个小生命成为彼此情感连接的纽带,让感情更加稳固。

事实上,无论是否选择丁克,都应是夫妻自己的选择,不受制于他人的评价,忠于自己的内心。不管之后是否会成为悔丁族,人生的奇妙之处就在于真真正正的体验过。即便成为悔丁族,这也并没有什么丢脸的,热切的期待一个小生命的到来,这本就无可厚非。大家对于丁克家庭是怎样看待的?对于悔丁祖族又有怎样的见解分享呢?

更多母婴育儿知识请关注『萌主妈咪育儿经』,喜欢文章请点赞或分享给更多的人

ps:本文配图均源网络,图文均无关,如有侵权联系删除

相关阅读扩展一:孩子的弹性心理如何掌控?懂得引导弹性的妈妈,孩子一定很出色

相关阅读扩展二:为啥中国孩子多叛逆”?养育孩子的过程,父母多缺乏读懂感”

想了解更多精彩内容,快来关注萌主妈咪育儿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