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钢琴老师临时通知我,可以提前45分钟上课。到那儿才知道,原本排在我女儿前面的那个同学取消课程了。老师笑笑:家长说孩子今天不想上课,还说他们不跟别人比,只要孩子开心就行。”
就这简单的一句话,我却听出了好多意思。不过,老师没多说,我也没再继续:教育这件事,可能是天下最没有标准答案的一件事吧?每个家庭都在寻找适合自己孩子的教育模式,别人,如何能插嘴和评论呢?
何况,如今,让孩子做自己”的观点如此盛行,很少有父母没听过。自己真的把孩子跟 人别家的孩子”比,似乎也像是做了不该做的事情,非得要小心翼翼外加深夜自责不可。但,问题是:
比较这件事,真的就这么不可取吗?

我不由想起了前两天去参加一个讲座,听到一位教育学博士的观点:那些在一年级入学时,家长一再跟老师强调,我们不想给孩子太大压力,也不期望他在学校成绩有多好,只要他健健康康快快乐乐的”,这样的孩子老师一定要多加关注。因为,这样的孩子在日后成为问题儿童”的可能性很大。
这位博士老师说,家长的这种思想,会让孩子不去在意周围环境,同学怎么样,老师怎么要求,对孩子来讲,都比不上自由意志重要。换句话说,孩子会选择我怎么高兴怎么来”。这样以来,孩子势必就不愿意接受学校的各种规则,而学校在培养孩子从家庭走向社会的桥梁过度作用就必然失效。
人的本性就是害怕麻烦,不愿意承担的。可对于学生,尤其是刚刚进入学校,正处于习惯培养和规则建立阶段的低幼年级学生而言,知道学习是一种劳动,是非常必要的;知道自己需要适应环境,按照通行规则行事,也是必要的。

哲学是整个人类发展中一颗闪闪发光的明珠。但哲学到底是什么?是研究什么的学科?一直以来,不同的人对此有不同的答案。但有一种界定方法却得到了学界和喜爱哲学的人士的共鸣,即认为哲学是介于科学和宗教之间的一门学科。
科学研究的是理性,要解决的是现实问题;
宗教研究的是信仰,解决的是对人类的终极关怀问题。
而哲学恰恰是处于二者中间,兼备理性与终极关怀,探讨的都是关乎全人类的难题:
从有限到无限,从绝对到相对,从暂时到永恒。
有了跟科学和宗教的比较,人们为很难定义的哲学”找到了能广为接受的标定范本。平凡如你我,才能更轻松地了解和走进这所精妙、广博和充满智慧的精神家园。

对中国通史感兴趣的朋友可能知道,夏商周的断代研究曾经是一度困扰史学家们的问题,直到有更多的文物随着墓葬挖掘出土,而专家们也找到了碳14测年法”这个强大的武器,历史更迭的分界线才被找到和被认同。
什么是碳14测年法?
碳14由于受到宇宙射线中子对碳14原子的作用,处于一种非常不稳定的状态,产生衰变。它衰变的速度有多快呢?差不多是5000多年,衰变到原来的一半。
经过一个半衰期,碳14的数目减少一半;再经过一个半衰期,碳14的数目又减少一半。
所以,通过测量还剩下多少碳14,就可以了解墓葬是什么时候埋藏的。
如果没有碳14这个神奇的核素做比较,那么,对中华文明的历史研究进程很可能还要在黑暗中多摸索一段时间。
这就是比较的意义。找到了参照系,也就能更好地标定自身位置。

《奇葩说》的陈铭曾在一次辩论中说到,自我是什么?它不是凭空产生的。每一个自我都曾经和正在被群体不断形塑的过程之中。
从一出生,我们就说中国话,在一个个传统文化故事中感受什么叫礼仪忠孝”;我们的说话方式、思维方式、与人互动和交往的方式,也不断被我们的原生家庭,我们遇到的同学、老师、朋友和同事们所塑造......
这种塑形过程可能是你我都没意识到的。但这种群体的参照和比较却每一天都在实实在在的存在并且影响着我们,影响着那个被你我称为自我”的东西。
不跟他人比较,孩子真的能成长?不跟他人比较,孩子真的就更快乐?
未必。

如果比较的结果,是让你借助别人的眼睛更加确信自己有这样或那样的优点,那么,你的自我”是不是有机会得到巩固?如果比较的意义是让你看到自己原来还有一些本人未曾意识到的盲区”,那么,你的自我”是不是有机会得到一次拓展?
这样的比较,你为什么要拒绝呢?
作为父母,你又有什么权利替你的孩子拒绝呢?
你若是高举着为孩子好”,只盼望孩子开开心心”的旗号,关起门来任孩子自由生长,对外界一切不问、不看、不听、不想,你就是在做一场要把孩子养育在一个真空隔离间的白日梦。
奥斯卡获奖电影《楚门的世界》里,那个一切都是被安排好的楚门,到最后真的感激这无所谓成功无所谓失败的高仿世界吗?不,他最终的选择是逃离。因为,他需要到真实的世界中来,感受真实的蓝天白云,也感受真实的人际互动。
马克思说,人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有人的地方,就有关系,有互动。你会琢磨自己,也会关注别人。而比较,是将现在的你和过去的你,将你和他人,也将你和这个世界产生关联的一种方式。

我们该拥抱的,是在比较之后,发现自我成长、自我提升和自我完善的机会,帮助自己和孩子实现成长。
我们真正该拒绝的,是把比较当成我们羞辱孩子、让孩子感到压力、丧失信心和动力的手段,是追着孩子要结果”,逼着孩子要成功”。
比较没有错,放弃比较才危险。
成长没有错,只想成功才危险。
我是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也是一个男孩和一个女孩的妈妈。关注孩子的身体健康,更关注孩子的心智成长。我相信,做父母是需要终身学习和不断修炼的。欢迎您关注我,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