育儿指南

双十一必备的育儿书单你一定有,怎么用好书单才是问题 家长育儿书籍推荐必看的

看了戴建业教授讲陶渊明《归园田居》的视频,我是真的被他幽默到笑出了声。这是怎样透彻的理解,才能有如此别具一格的解读?

双十一必备的育儿书单你一定有,怎么用好书单才是问题

这首诗大家都学过,陶渊明大家也熟知,从未觉知诗中有笑点,也从未慨叹诗人逗逼有乐。印象中无甚波澜的背诵默写加阅读理解,无趣无感。虽脑补一番田园风光,闲淡静逸,亦难生几分感触。

名诗如此,重复性极高的育儿书单拿来即用,真能起到多大作用吗?

家长育儿书籍推荐必看的

1. 孩子的个体差异性

给孩子选书,大差不差地选获奖书籍是大方向。虽然遗漏了一些小众经典,总也算无功无过。

然而孩子的成长认知速度差异性却远大于成人,一份2-8岁的书单,究竟适合几岁孩子?备受争议却出镜率极高的《爷爷变成了幽灵》,在3-6岁的书单里是必然会看到的。

可能多少受中西方文化差异影响,国人对此类话题一直都讳莫如深。窃以为,对于3-4岁的孩子而言,或许真的不够合适。

理解死亡与生命,远未达到这个年龄孩子的认知,对父母的讲解也是极大的挑战。

2. 家庭成员文化素养差异性

闺蜜淘淘名校中文系毕业,婆婆早年是工厂里的流水线工人。退休了帮忙带娃。

经常抱怨淘淘买给孩子看的书特别傻。3岁的孩子看的那一整本书都是说什么大啦,小啦,高啦,矮啦,冷啦,热啦。好傻!孩子也学着说好傻”

《我是蝙蝠》中霸道的小蝙蝠和通篇的重复更是让婆婆倍感不知所云。婆婆觉得孩子压根看不懂书,读了也白读。白天时间给他看看《熊出没》,《喜洋洋》一类的动画片多好。为此,婆媳间没少生嫌隙。

淘淘买的绘本都被堆在一边,下了班赶回去给孩子念还冷不丁被嘲讽几句。个中滋味真的只有冷暖自知。

3. 孩子成长环境的特殊性

有些孩子由妈妈全职带,有些孩子跟着祖辈过,还有的孩子可能很早就送托班。不同的成长环境,孩子的早期认知差异其实非常大。

用同样的绘本,未必能起到多大的作用。比如很早送托班的孩子,可能社交类内容是比较突出的重点;跟着祖辈过的孩子可能更需要多一些亲情类内容;妈妈全职带的孩子则可以兼顾更多的方面。

所以,全盘收入等于无所选择。

育儿没有捷径,书单并不能让我们的孩子变得优秀,那么如何把我们给孩子买的书发挥出最大的作用呢?浅谈几点经验:

1. 浏览了解书的内容

买来的书,妈妈(教养者)必然是需要通读的,不仅为了将书中的内容灌输给孩子,更是为了了解孩子即将能学到什么。结合我们阅读过的育儿书籍作出初步的判断并安排好阅读的顺序。

说实话,看完《谁的牙齿》和《是你吃了狒狒吗》这套书,我的心一下子抽紧,结局的残忍让我竟有些不知所措。意外来得猝不及防。

成年人,也没法一下子坦然接受。

这也是3-6岁书单里的,但是我并不想把它读给我刚满3岁的儿子听。

不可否认是一套好书,但是我真的想等他再长大一点。

2. 结合孩子当下的认知

总有人问我怎么给孩子选分级阅读,不管是中英文的。年龄从来不是衡量的标准,认知才是。

有些孩子5岁,但是零基础;有些孩子3岁,已经能阅读完整的句子。无法一概而论。适合的才是最好的。

只有养育者最了解,所以也只有养育者能挑选到最合适孩子的书。

3. 亲子阅读正确引导

从无字书到桥梁书,孩子在长大,亲子阅读的内容也在不断变化。随着孩子自身阅读能力的提升,家长应该更多鼓励孩子表达以增强互动性。

在孩子努力表达的过程中,不仅能加强他的语言能力,更能强化孩子的思辨力。

阅读从来不是停留在读字上,而是整本书内容的延伸与深化。

4. 在现实中运用并内化

回到第一点,妈妈(教养者)对绘本内容的熟知有助于现实生活中的指引。任何停留于书本的内容终究是粗浅的体会,只有结合实际才能有更深的理解和进一步的思考。

比如《no biting》里,告诉了孩子正确和错误的做法,有一回孩子在推秋千的时候说,这样的推”是正确的。可见绘本比反复说教带给孩子的意义大多啦。

在甜心英语的《baby bear’s birthday》里,孩子了解了生日的流程和相关,所以在自己生日时充分感受到了仪式感,倍感欢乐。收礼物的环节,不用教也知道了回复谢谢”。

教好孩子不难,用心,就够了。

特别欢迎在评论区交流优质绘本和心得体会。想必不同的绘本给孩子带来许多不一样的感受,对家长的触动也是一种很有价值的学习!

作者:我是@六月沐风2018,公共营养师,专注母婴育儿。欢迎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