育儿指南

经济学家宋清辉儿子突然离世,原因竟然是这样

第一次听到宋清辉这个名字,还是因为华为。他的那句不买华为产品才是真正的爱国者”言论,一时间成为各大媒体炮轰的对象。

时隔几个月,又一次回到众人视线中,却是因为儿子的突然离世。

他的第一条动态写道:今天早上,大画家宋昊然突然走了,只言片语都没有给我留下!等他回家,我非要打他屁股。”

这时候的宋清辉还不愿承认儿子猝不及防地离开,幻想着能突然回来。

不到十小时,他又发了第二条动态:昨天的这个时候,我儿宋昊然走了,很突然很意外,永远离开我们了,不能在英语打卡了(希望能够真正落实双减”).....晚上我梦到他,他说好后悔离开我们,爸爸我好冷!我说儿子啊爸爸抱抱你!昨天至今,我一直在等待儿子回家,可是他却没有回来。”

两条信息,寥寥几笔却充满哀痛,那种无力感和难以言说的疼痛,让每一个为人父母的人闻之落泪。

那些之前因为华为骂他的人这时候也不忍苛责,纷纷鼓励宋清辉重新振作,早日走出阴霾。

同情宋清辉的同时也有几个观点要与大家分享:

一、对于社会:双减需要彻底落到实处,停止内卷

虽然宋清辉没说儿子去世的原因,但矛头直指双减。据悉,儿子今年十二岁,刚上七年级,小升初的第一年。虽然双减已经正式实施下来,有些学校为了升学率,还是会以素质测评”的名义进行考试,换汤不换药。

没有哪一代人比我们这一代人更焦虑,没有哪一代人比他们这一代孩子更辛苦。

北京师范大学教授、国家教育咨询委员会委员钟秉林曾说过:

落实双减”,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重大举措。针对现实问题,减轻学生过重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就是为了扭转‘唯分数’‘唯升学’的不科学的教育评价导向,避免短视化、应试化的教育,鼓励学生兴趣和特长发挥,引导学生全面而有个性发展。”

与其内卷,不如躺平,让孩子健康快乐的生活,不要等到像宋清辉现在这样才追悔莫及。

当然双减能不能最终落地,光靠社会显然很苍白,它需要学校的执行,家长的配合,三方联手,共同打造一个轻松高效的学习氛围。

二、对于家长:不攀比,不压制,多倾听

从几何时起,我们对于孩子的关爱,从询问开不开心”变成作业写完没,考试考了多少分”。

功利的父母造就了攀比的风气,我们在教育孩子不要看人家父母开什么车去接孩子时,却忽略了自己也在拿自家孩子和别的孩子比。

宋清辉的动态里写道:等他回家,我非要打他屁股。十二岁的男孩,已经有了自我感和羞耻心,棍棒之下出孝子的时代早已经过去。

专门研究儿童神经病的蒙台梭利博士说过:

我们常常在无意中阻碍了儿童的发展,因此,我们应该对他们的终身畸形负责。我们很难认识到自己是多么生硬和粗暴,所以我们必须时时刻刻尽可能温和地对待儿童,避免粗暴。教育的真正准备是研究自己。”

有效的教育是多听听孩子的心声,倾听的力量是打通成人和孩子之间的桥梁。桥梁加起来,两条路才能互通。

三、对于孩子:接受挫折教育,提高抗压能力

现在的孩子早已经不是缺吃短穿的年龄,他们追求的是精神世界。物质充足的同时,孩子经受挫折的机会也相对少了很多。

作为全世界公认的最聪明的人群——犹太人,孩子成功的标志是:能否接受失败,是否具有顽强的意志。这些需要父母从小培养起来。

教育学教授李玫瑾说:

如果你不想让你的孩子跟别人拌个嘴就跳楼,那么聪明的家长会在日常生活中没事损他两句,他习惯了这种被攻击、被打压的心理感受,耐受力就会显著增强,这就是所谓的挫折教育!”

如果宋清辉的儿子能在日常生活中早日接受挫折教育,知道怎么解决问题,也不会酿成今日的后果。

给孩子充分地接触外界的机会,教会他世界不是只有真善美。比起生命,自尊心远远没有那么重要。

为人父母需要学习的东西太多,小时候我们希望孩子吃饱喝好,等长大一些就发现,光吃饱喝足好还不够,开始灌输成年人自以为很重要的东西。

成功如宋清辉,在遇到丧子之痛也和普通人一样痛不欲生。

分数诚可贵,快乐价更高,若为生命故,二者皆可抛!

【今日话题:宋清辉丧子之痛,你有什么想说的?】

欢迎再在评论区留言,一起探讨育儿路上的酸甜苦辣!

(图片来源网络,侵立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