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例介绍
地点:加利福尼亚州圣地亚哥瑞德儿童医院

一女婴生后通过纸片法行新生儿疾病筛查时被诊断为先天性甲状腺功能减低症(TSH =167 μIU/ml),生后6天开始口服左旋甲状腺素50 μg/d (15 μg/kg)治疗。
因胞兄被诊断乳糖不耐受症而改用豆奶喂养。
3周龄首诊时其母反映患儿较胞兄同龄时哭声弱,纳差,需要唤醒才进食,吸吮无力。保健医对患儿进行评估时发现其体重3400 g,位于同龄女婴的第19百分位,同时伴肌张力减低、轻度黄疸、哭声嘶哑、皮肤干燥,深反射减弱。复查甲状腺功能提示T4为 2.6 μg/dl(正常值:11-21.5 μg/dl,TSH 248 μIU/ml(参考范围1-20 μIU/ml),颈部超声检查提示未见甲状腺组织。
予停止喂养豆奶并继续左旋甲状腺素治疗。
1周后患儿精神反应好转,食欲改善,哭声增大,3周后再次体检时生长发育良好,体重达同龄女婴的第42百分位,T4和TSH正常。


病例述评
人们认识到豆制品及大豆蛋白对甲状腺功能的潜在影响已有几十年的历史。体外研究发现,植物雌激素通过抑制甲状腺过氧化物酶而影响T3、T4的合成。通过对正常人群和甲状腺功能减低症患者的研究发现,豆制品及其包含的异黄酮可影响甲状腺功能,干扰甲状腺功能减低症患者甲状腺素的吸收。对14项研究进行的Meta分析发现,豆制品对正常成人甲状腺功能没有明显影响,而甲状腺功能减低症患者服左旋甲状腺素的剂量可能需增加,但先天性甲状腺功能减低症患儿可能例外。在一项对60例亚临床甲状腺功能减低症患者同时应用两种不同剂量大豆植物雌性激素治疗的研究中发现,当受试者口服大豆植物雌性激素16 mg/d持续8周时,10%的患者甲状腺功能减低症状加重。Pinehera等报道1例接受干甲状腺素制剂替代治疗的患儿,将纯牛奶喂养换成豆奶后患儿出现了甲状腺功能减低症状。Jabbar等报道2例婴儿从豆奶改成牛奶后需要减少服用左旋甲状腺素的剂量,其中1例婴儿在大剂量左旋甲状腺素19μg/(kg·d)治疗时TSH仍升高,但停用豆奶喂养后甲状腺素治疗剂量需减少,这从不同角度证实豆制品对甲状腺功能的影响。
为评价豆奶喂养对婴儿甲状腺功能的影响,Conrad等回顾了78例先天性甲状腺功能减低症患儿,在治疗中第一次测定TSH水平时,用标准配方奶喂养的患儿TSH水平中位数明显低于豆奶喂养患儿。4月龄时,豆奶喂养组TSH水平>10 mI/L的比例比标准配方奶粉喂养组高。研究者认为,食用豆奶的先天性甲状腺功能减低症婴儿需密切监测T4和TSH水平,并可能需要更大剂量甲状腺素以维持TSH在正常水平。左旋甲状腺素吸收不良及从大便排泄增加可能是TSH持续升高的原因。参照美国儿科营养委员会指南,适用于大豆配方奶替代牛奶配方的适应证很少,仅有半乳糖血症及遗传性乳糖酶缺乏症婴儿和素食者。作为母乳喂养婴儿的代乳品,单纯大豆蛋白配方奶粉与牛奶蛋白配方奶粉比较并没有优势,除非婴儿具有上述的适应证。此外,常规使用单纯大豆蛋白配方奶粉预防或治疗婴儿肠绞痛、哭闹或过敏性疾病尚未得到证实。上述报道中的患儿没有一例是需要食用豆制品的。
先天性甲状腺功能减低症患儿接受推荐剂量左旋甲状腺素治疗时食用豆制品,会出现持续性或复发性甲状腺功能减低。左旋甲状腺素药品说明书中明确提出了豆制品相关不良作用,应引起临床医生的高度注意。对需要左旋甲状腺素治疗的儿童,非必需情况下应尽量避免使用豆制品;如果必须使用豆制品,应密切监测甲状腺功能并使甲状腺素治疗剂量能维持T4及TSH在正常水平,该剂量比常规推荐剂量要高;一旦接受左旋甲状腺素治疗的患儿停止食用豆制品后,应监测甲状腺功能,调整药物剂量,以避免出现医源性甲状腺功能亢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