育儿指南

懒爸有话说丨幼儿园的小朋友要提前学习小学课程吗?

懒爸有话说丨幼儿园的小朋友要提前学习小学课程吗?

有次懒爸把小芽从兴趣班接回来,听到家长们的嘀咕,要给自家六岁不到的孩子报数学”培训班,免得小朋友读小学后赶不上别人,落在起跑线上。

很多家长也有这种困惑

要给幼儿园的小朋友提前学习小学课程吗?

懒爸的回答是:不!

人生是一场需要长跑的马拉松,马拉松的比赛不需要在起跑线上超越别人,需要的是在长跑的过程中能够积蓄后力,厚积薄发,才能好好跑完这一生。

不可否认早期教育在孩子生命进程中的重要作用。

以狼孩”为典型代表,狼孩从小与人类隔绝,更谈不上早期教育了,如印度狼孩马卡玛拉,发现她时她已经7、8岁,但智力相当于3、4岁的孩子;另一位狼孩巴斯卡尔,发现他时已经3、4岁,他接受了8年的教育,但恢复说话能力还仅仅是一种希望,这些都充分说明了早期教育的重要性。

懒爸

早期教育是十分重要的,在我发现了小芽的绘画天赋后,就一直培养她的绘画能力。但是,有的家长在早期教育中由于实施方法不恰当、动机过分功利,导致对儿童的早期教育存在许多误区,严重影响了小朋友的身心发展。

现在的幼儿园小学化”,开始教授小学课程,学习拼音、识字、计算、英语等,这让懒爸感觉十分恐怖,因为小朋友的生长发展自有其规律,如果违背了这个规律,那么对小朋友的影响是灾难性的。

懒爸

敏感期”一词是荷兰生物学家德弗里在研究动物成长时,首先使用的名词,后来,蒙台梭利在与儿童的相处中,发现儿童的成长也会产生同样的现象。

语言敏感期(0-6岁)

孩子总喜欢盯着家长的嘴巴,发出依依呀呀的声音时,在这个阶段他的学习语言的能力是很强的。

秩序敏感期(2-4岁)

蒙台梭利认为,很多家长会觉得孩子在2岁左右的时候会突然变得不听话起来,因为这个阶段孩子的自主意识增强了,有了很强的秩序感,什么都会按着顺序来。

感官敏感期(0-6岁)

孩子通过感觉器官认识世界,小时候喜欢吃手就是一个特点,有阶段会喜欢涂鸦,喜欢玩沙子喜欢玩水,通过感觉器官接触事物让自己快乐。

微小事物敏感期(1.5-4岁)

这个阶段的孩子不知道什么事害怕,虫子、脏东西等,他都会观察并拿在手里,这是培养孩子观察力的最好时期。

蒙台梭利

动作敏感期(0-6岁)

(1)手部敏感期

1.5-3岁时,在这个阶段孩子会想尽各种办法锻炼手部,锻炼手的同时也锻炼了大脑。

(2)肢体的运动

孩子在学会走路之后,总是会不知疲倦的走来走去。

社会规范敏感期(2.5-6岁)

在2.5岁前孩子会将自己、爸爸妈妈和外界当做一个整体,到2.5岁之后,才逐渐意识到自己的独立性,这个时候孩子就开始变得有点小叛逆,喜欢说不,喜欢黏人、喊我是XX、我要做什么等等。

书写敏感期(3.5-4.5岁)

在这个阶段孩子会到处乱写乱画,家里的空白地方无一幸免,聪明的家长一般会引导孩子,但是孩子不听的时候也就放任他乱写了。

蒙台梭利

阅读敏感期(4.5-5.5岁)

美国心理学家在研究天才的报告之中指出,有44%的天才男童和46%的天才女童是在5岁以前开始阅读的。

文化敏感期(6-9岁)

蒙台梭利指出,孩子对于文化学习的兴趣萌芽于3岁,但是在6~9岁,也就是进入文化敏感期之后表现得最为强烈。父母应该为孩子准备丰富的文化信息,让孩子可以自由地去汲取、去涉猎。

可以看到,孩子的文化敏感期在6岁左右,这也是小朋友进入小学的年龄段,这个时间孩子来学习文化课程是非常合适的。

敏感期

美国著名的心理学家艾尔金德指出,过早接受正规教育,过度匆忙催促儿童成长,实际上将儿童置于短期和长期的危险之中

短期的危险包括学习的焦虑和恐惧、疲劳、缺乏爱好、效率降低,最后导致心理特别是情感失调

长期的危险包括厌学、学习动机降低,无法有效集中注意力,干扰自我指导的学习、习得性绝望等

懒爸

六岁前的孩子不需要掌握某种知识,而是要掌握技能的学习方法。每天陪孩子阅读,既能培养亲子关系又能建立孩子的阅读兴趣,让孩子尝试去玩各种兴趣班,试着去发现孩子在某一方面的特长,陪孩子多多进行体育锻炼,让孩子喜欢上某种运动等等,这些都比给孩子灌输小学知识重要得多。

所以,尊重孩子的成长规律,让未来的花朵健康盛开。

早期教育

敏感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