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家长都认为,在亲子沟通中,最重要的是用语言和孩子交流,大多数人太注重于自己讲话的内容,于是问题就来了,为什么话儿说了一大堆,孩子还是听不进去呢?其实那个内容只是沟通效果的一部分。你的身体也能来参与你的沟通,甚至还能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同样的一句话,同样的声调语气,改变了身体语言,对方的感受会不同。当你的嘴里说得很动听,但是表情却非常的僵硬,肢体语言表达出来的却不是配合的信息,结果会是怎样呢?
家长们可以学习一些简单的方法,让身体语言进行简单的改变,也就是让沟通更加和谐,彼此更加接受,以达到更好的沟通效果。
一、和孩子沟通时,尽量避免面对面站立着

很多家长在和孩子交流的时候非常喜欢用面对面站立的方式,因为这样显得比较真诚。但是一般来说,家长都是比孩子高的,特别是对于年龄较小的孩子来说,更甚。如果家长和孩子以面对面站立,可能会立即让对方感觉到一种压力、强迫和控制。这种压力是无形中产生的,就好比一个高大的篮球运动员突然站在我们面前,我们和他进行沟通是必须仰着头的,顿时就会觉得压力山大。而当我们对孩子讲话的时候,一般只注重自己的话是否有道理,没有注意自己的位置。孩子往你的对面一站就产生了压力,不知道该怎么做。所以请家长可以和孩子一起坐下来,或者改变一下站立的位置,看看是不会有一种不同的沟通效果出现。
二、和孩子沟通时,眼神要与对方交流

都说眼睛是心灵的窗户,这扇窗户可以传递出不少信息。说到眼神的接触,家长可能都有感觉。如果孩子正好做错了事,或者想要隐瞒什么,他的眼神是飘忽不定,不愿意和家长有眼神交流的;而当孩子高兴的时候,他眼睛是亮晶晶的,迸发出的神采。而老师对于这个更有发言权,家长也可以回忆一下,在你读书的时候,如果老师提了一个问题,你刚好不会回答,当老师看向你时,你是不是习惯性地把头低下了?孩子也是一样的。眼神也是身体语言的一部分,所以当你眼睛接触孩子的时候,你的想法,你真实的流露,是藏不住的。孩子都会了解到你说这个话真正的意图是什么。有的时候,甚至一句话也不用说,一个眼神,孩子就知道家长想表达些什么,这就达到了此时无声胜有声的效果。
三、和孩子沟通时,多多微笑

微笑是人内心情感世界的自然流露,它体现着快乐、自信、友好、积极、关爱、支持、信任和尊重。微笑在处理人际关系中,无论是对于成人,还是孩子都具有积极作用。特别是在家长同孩子的沟通方面,所起的作用非同一般。在一个快乐的家庭里,处处充满着微笑。当孩子的成绩不十分如意或考试失败、偶然犯错误,或遇到挫折的时候,微笑就如同镇静剂一样,能安抚孩子的心灵,缓解孩子的压力。如果你脸上总是阴沉沉的,孩子就会担心自己是否做错了什么,可能孩子原本是开心的,但是受了家长的影响,也不由自主地心情低落了。所以如果你今天思想压力大,不顺心的事情多,回家前请调整一下自己的情绪,不要把负面情绪带回家,给孩子和家人一个微笑吧,让笑容驱散内心的阴霾。
四、和孩子沟通时,身体接触不可或缺

在沟通的过程中,假如你可以牵着孩子的手或者抚摸孩子的肩膀,也可以拥抱他,抚摸他的头,这样会让孩子感到温馨,内心充满力量。
身体语言要和言语行为保持一致。如果矛盾,就使孩子感到困惑。比如你嘴上说,我认同你、关心你的喜怒哀乐,然而眼睛却是东张西望,一边跷着二郎腿,双手交叉在胸前,这些动作、神态很难使孩子相信你对他的关注。这种信息会影响到孩子的积极性,让他觉得扫兴、失望。当我们的身体语言与言语信息相矛盾时,孩子会更相信身体语言,而当言语信息与面部表情不一致时,则倾向于相信面部表情。当你和孩子在沟通时,同样需要注意你的身体语言是否在配合。对方的潜意识就会选择相信身体语言,这就是真相。事实上,在沟通的效果中,55%的效果都来自身体语言。

很多家长都有过这样的经历,下班回到家,就赶紧去做饭,想让孩子早点吃饭。但是当你正在厨房里面忙碌,孩子跑过来说:妈妈,我先跟同学去玩,待会儿再回来吃饭,可以吗?”你嘴上说去吧”,可是眼睛完全没有看孩子,似乎无意间还叹了一口气。这到底想不想让孩子出去玩呢?长此下去,孩子会感到困惑,不明白自己到底该怎么做。
有的时候家长也会犯错,向孩子说对不起”,这很简单,可是在说对不起”的时候,家长是一脸不耐烦的,并没有表示出对不起的意思。孩子并没有接收到家长想要表达的歉意,有可能还在哭闹,家长就发火了:我已经说对不起了,你怎么还这么不懂事?”对不起”里面没有诚意,即使家长说了一万遍,孩子也接受不到,你想让孩子说没关系”,他们是做不到的。

当家长明白身体语言的重要性之后,就要运用到你的沟通里边,让孩子感觉到妈妈爸爸在学习如何跟你更好的沟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