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罗马著名哲学家塞涅卡曾经说过:能约束自己的人,最有威信。”可是,我们的孩子常常约束不了自己。
(1)跟孩子说了吃完饭后,立刻去写作业,可孩子依然会看动画片。
(2)让孩子在画画的时候,专心投入的去画,但是孩子的注意力还是受到楼下孩子吵闹声的影响而转移。
孩子的这些行为,常常让家长们感觉到非常的苦恼,他们觉得孩子的这些行为不仅会影响到很多正事,而且还会让孩子形成许多不好的习惯。究其原因,还是与孩子自身的自控力”较差脱不开关系。

自控力”是一种控制自己的自我管理能力或者自律能力,而控制自己能力主要是具有三种能力:我想要,我不要,我要做。对于孩子来说,是一种非常重要的情商能力。自控力比较高的人,相对来说,更能够做到去调节自己的情绪以及自己不受控制的行为。
不过,我们的孩子一般自控力都相对来说较低,不能够控制住自己的行为和情绪。

1. 孩子的情绪过载”所导致的
很多时候,孩子的情绪控制不好,与我们家长促使他们情绪过载存在着一定的关系。
澳大利亚的迈克尔•霍顿写过一本书叫做《自控力成就孩子一生:儿童行为问题管理手册》,他在书中提及了一个理念叫做情绪过载”。
我们都清楚人们具有五种外部器官,这五种器官所接收的信息都是有限的。当声音分贝过大,光源过强时,会对我们的听觉器官造成非常大的伤害。
这对于孩子来说也是一样的,假如孩子有5根管道用来接收外面的信息,我们却发出了10根管道来让孩子进行接收,孩子的管道自然也就会被堵塞,他们没有办法来做出相应的回应,这种现象被称为信息超载”。
当孩子在一件事情没有做好的时候,我们常常会对孩子进行批评甚至吼叫。
(1)你看看你的字怎么写的,写的这么乱。”
(2)连一场小小的考试都考不好,你能干嘛。”
在我们的这种行为之下,就会导致孩子同时出现信息超载”与情绪过载”的情况。这样孩子的自控力”自然而然的就会变差了。

2. 家长的榜样工作没有做好
孩子出现自控力”差的情况,也与家长自身的榜样工作没有做好有关。
美国著名的心理学家阿尔伯特•班杜拉认为,孩子从动作的模仿到语言的掌握,从学习态度的习得到人格方面的养成,都是通过对榜样的观察和模仿来加以完成的。
如果家长没有做好榜样工作,那么孩子也就会失去相应的自控力。要是家长在孩子面前经常做事情没有自控能力,孩子也会变得不存在自控能力。
我有个同事,特别喜欢晚上拿手机打游戏,因为老婆让他陪着孩子写作业实在过于无聊,所以他就喜欢坐在孩子旁边打游戏,并且打游戏常常打到孩子睡着。这种没有节制的行为,也让他的孩子学到了,他的孩子也常常在周末玩到三更半夜才回来,丝毫在回家时间上面没有节制。
正是这样的负面榜样,才使得孩子自身的自控力”变差。

3. 一应的对孩子进行满足
家长们常常对于孩子的要求一应的都进行满足,这样也是会导致孩子出现自控力”差的情况的。
(1)当孩子想要什么东西的时候,家长都会为他们购买。
(2)当孩子想吃什么东西的时候,家长都会为孩子去做。
在这样一求必应的满足之下,孩子会产生一种感觉,不管自己想要什么,家长都会去满足他们,所以他们也就形成了不懂忍耐,无法自控的习惯了。

1. 能够让孩子延迟满足
延迟满足是指情愿为更有价值的长远结果,而放弃及时满足的抉择取向,以及在等待中所展示的自我控制能力。
一般拥有自控力”的孩子,都会具备这样的延迟满足能力。而这种能力对于孩子来说,是非常有好处的,它能够促使孩子去解决眼前的困难,力求去得到长远的利益。
(1)当孩子在做数学题时,碰到了难题,他不会因为这道难题不会做而放弃,而是非常认真的去想办法解决掉这一道难题,以求在考试中考试取得好成绩。
(2)当孩子在得到零花钱时,他不会直接将这笔钱花光,而是积攒起来去买他想要的东西。
20世纪60年代,心理学教授米歇尔就做过一个有关延迟满足”的实验,他找来了十名幼儿园的孩子,在桌子上的托盘中摆满了孩子比较喜欢吃的小零食。研究人员告诉他们,可以马上吃掉这些小零食,或者可以通过按铃的方式,让研究人员回来,他们就可以获得额外的奖励。
通过这个实验,米歇尔发现哪些等上15分钟再吃零食的孩子要比其他哪些立马吃糖的孩子学习成绩要高210分。
可见,具有延迟满足能力的孩子会获得更多的好处。

2. 更容易让孩子达成目标
英国浪漫主义诗人华兹华斯曾经说过:一个崇高的目标,只要不渝地进行追求,就会成为壮举。”
拥有自控力”的孩子往往能够轻松的摆脱周围的干扰,去实现自己的目标。
(1)当孩子正在弹钢琴的时候,听见了屋子里的小狗在叫,孩子并没有去理会小狗的叫声,依然选择坐在那里将这首钢琴曲子弹完。
(2)当孩子在复习考试的时候,听见楼下有小朋友的吵闹声,孩子并没有放下书本去找那些孩子,选择了继续复习。
在这种情况下,孩子就更容易达成目标,达成自己的心愿。

1. 可以制定相应的准则
在培养孩子的自控力”上,我们家长可以制定相应的准则。这些准则能够帮助孩子来锻炼自身的自控力”。当然,这样的准则也要先与孩子进行商议,孩子接受之后才能进行有效的实施。
(1)对孩子每天的生活作息,列一个相应的日程安排表。规定清楚孩子每天的起床时间、吃饭时间和写作业时间,来对孩子进行约束。
(2)跟孩子制定一个零花钱限用规划,每个月孩子所花的零花钱不得超越所划红线范围。
我们在实行这些准则的时候,可以根据孩子每个月的完成情况给予孩子一定的奖励,让孩子慢慢的通过这种方式来形成相应的自控力”。

2. 家长需要以身作则
美国心理学家阿尔伯特•班杜拉曾经对于孩子的攻击行为做过一个实验,他发现了在一个环境当中观看攻击性行为的孩子,要比没有观看攻击性行为的孩子,攻击性会更强一些。从这个实验中,也能够看出孩子更具有模仿能力。
因此,家长需要在孩子面前以身作则,严于律己。
(1)家长按时起床,按时休息。
(2)家长玩手机的时候,也不超出过多的时间。
这样的话,孩子也就会通过模仿来锻炼出自己的自控力”。
面对孩子自控力”较低的情况时,家长不用担心,采用适当的方法是能够培养和训练出孩子的自控力”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