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近40岁的前辈,经常在我面前念叨一句话,置好家业、不如养好后人”!
这是农村的一句老话,前辈说这是他不识字的母亲告诉他的,现在他也经常在他5岁的女儿面前念叨。
对这句话,我深表赞同,但问题是怎么才能养好后人。
有个亲戚经常跟我抱怨,孩子特别喜欢玩手机,希望我以自己上大学的例子劝劝他正在小升初的孩子,少玩点手机,多学习学习。
其实,这件事情很难。

难的不是去劝,而是难在家里从小养成的习惯。
这个孩子还小的时候,他父母就开始教他用手机玩游戏、拍照片、拍视频等等,并以此为成绩在亲戚朋友面前夸耀自己的孩子多么聪明。现在,觉得玩手机对孩子影响比较大了,就想给孩子改掉这个习惯,其实也没有什么问题。
可关键在于,俩口子最擅长的休闲方式就是刷小视频,而且乐此不比,基本上每天下班回来就对着手机屏幕乐不可支,当然,他们没有忘记要求孩子自己快去写作业,写完作业可以一起看搞笑小视频。
所以,每次孩子功课做不好或者考试考不好的时候,他们就批评孩子玩手机耽误学习,并要求以后不准再玩手机。
当我和孩子聊天,问他为什么喜欢玩手机的时候,孩子理直气壮地告诉我,爸妈也在玩,为什么他不能玩?!
答案就在孩子的反问中。
再说说常念叨置好家业、不如养好后人”那位前辈,女儿5岁。
他想让孩子学游泳,他就先自己学会游泳,每个周末陪着女儿在泳池里一起游,父女俩个一起比赛,相互学习,其乐融融。小女孩学的很快,也很好。
想培养女孩背古诗词的习惯,他就自己每天在单位先背好一首诗,回到家自己先给女儿背一遍,然后教女儿一起背。有一次和他们一起乘车,前辈说快要立秋了,刘禹锡的《秋词》写的真好,说完张口就背: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
背完,还没等大人们说什么,5岁的女儿说:爸爸,我也也背一首”。
一首张籍的《秋思》一字不差——洛阳城里见秋风,欲作家书意万重。复恐匆匆说不尽,行人临发又开封。”
车里的人纷纷叫好,小姑娘真不简单。
其实,这个不简单的后面,是她爸爸一直以来的榜样指引。

哲学上讲种什么因、得什么果,教育孩子也是一样的。你自己是怎么做的,你的孩子就会学的很像很像。
在这个养生至上的年代里,有个同龄的朋友几乎做到了人民日报和各种医学专家倡导的健康生活习惯,比如早睡早起,吃饭八分饱,每天多喝水,晚上八点以后不再吃东西,等等。
这样的生活习惯,让他几乎没有什么健康问题,虽然也长时间坐办公室,但是没有隆起的腹部、超出的体重和掉在地上的头发。
问他怎么做到这些的,因为对于大部分年轻人来讲,不熬夜、不宵夜几乎难以忍受。
他的回答很简单,从小就从他父亲那里学来的,20多年早就养成习惯了。因为从他记事起,他父亲就是这么做的,早睡早起,不暴饮暴食,晚上不吃东西,等等,所以他没有见过他父亲进过医院,甚至没见过他父亲吃过药!
这样的印象,在他的生活中,随着年龄的增长越发发现父亲生活习惯的益处,所以不用任何外力来强制,他已经能把自己的生活习惯调试的很好了。

越来越多的父母为了孩子的教育和未来,在努力的奔波着,宁可自己节衣缩食也要孩子名牌不差,宁可自己兼职赚钱也要孩子报各种辅导班,可怜中国父母的辛苦啊。
可是如果你的孩子白天报班培养读书习惯,晚上回家看到你在沙发上不停地刷手机;周末辅导班里学习钢琴书法,回家之后发现你打了一天麻将、玩了半天游戏,你猜花了那么多钱和孩子休息的时间去培养的习惯和兴趣爱好,你的孩子会坚持多久呢?
说实话,可能短到你欲哭无泪。因为,你的刷手机和不学习在指引着孩子向你靠拢。
所以,很多时候父母在孩子面前不仅是一面镜子,还是一面旗子,你怎么做,孩子就怎么学。
身教大于言传,给孩子的最好教育,就是做好你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