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加索曾经说过:每个孩子都是天生的艺术家.作为父母,我们该如何呵护孩子与生俱来的艺术潜能呢?很多父母都会说:我不懂艺术,其实培养孩子的艺术细胞,就在每天与孩子相处的生活中,只需要掌握一些小小的技巧和方法,父母就可以成为孩子最好的艺术伙伴。

要知道,艺术从来不是艺术本身,而是整个人生观。随着我国独生子女一代的成家生育,新生代的父母对于子女的教育与父辈们的教育方式存在较大差异。目前,作为新生代的父母更多的侧向与兴趣教育模式,进而有别于父辈的那种学好数理化,走遍天下都不怕”的传统教育模式。在新生代的父母中根据子女的兴趣特点进行针对性教育方式表现得越来越明显,可以说,兴趣教育已经是大势所趋。
兴趣教育更容易让子女接受,也更有利孩子某方面天赋的发挥,也有利于子女在自己的兴趣点上取得卓越的成绩。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孩子在从事其兴趣的学习或工作时,遇到困难和挫折更容易承受,更容易坚持,也更容易克服。
我们提倡兴趣教育,与当前社会的多元化有很大关系,综合素质的提升是当前社会所提倡的人才价值观。社会的这种人才价值导向就迫使现在父母培养孩子全能发展、多才多艺的综合型人才培养模式,使得父母已经不再满足于孩子学好数理化,根据孩子自己的兴趣爱好采取针对性培养也就容易理解了。
美国国家教育科学院曾组做过一个调查,在对1999-2000学年度与2009-2010学年度的艺术教育进行对比研究时,做过一个有5万多的毕业生参与的问卷调查。其中有一个问题是什么知识最有用”,结果颇感意外。毕业1-5年的学生答案是基本技能”,毕业6-10年的回答是基本原理”,毕业11-15年的结论是人际关系”,而毕业16年以上的则提出:艺术最有用”。
总之作为父母,要善于发现子女的兴趣,善于培养子女的兴趣,善于鼓励子女的兴趣,并且还要为子女的兴趣做好规划,进而将孩子的兴趣点发挥好、利用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