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秋高气爽,季节更换,正是孩子更容易生病的时候。与此同时,宝宝的免疫功能尚未发育成熟,不知道有没有为抵御各类疾病而做好准备。
大家来一起提前了解一下秋季常见传染病,这样才能更好地预防和应对。
手足口病发病高峰期在 4~7 月的手足口病,在秋季也可能出现,一般 5 岁以下的宝宝比较容易被传染。
常见的显著症状是在宝宝手、脚、臀部出现斑丘疹和疱疹,甚至口腔内会出现散发的疱疹或溃疡。随后还会发热、乏力、浑身疼痛等,根据宝宝症状的轻重,表现各有不同。
手足口病主要是由肠道病毒引发的,最常见的病原体是柯萨奇病毒 A 组 16 型和肠道病毒 71 型,主要通过空气、饮食和密切接触等方式传播。

手足口病是病毒感染性疾病,目前并没有什么特效药,治疗还是以缓解孩子的不适感为主要目的,重症的情况需要住院治疗。
手足口病引起的发热通常会持续 2~3 天,若孩子觉得不舒服或是体温高于 38.5 ℃,可以口服退热药。
饮食上鼓励孩子吃一些柔软、清淡、易消化的食物,可以根据孩子的年龄给予一些与年龄相符合的软烂的流质或半流质食物,如面汤、稀饭、米糊、母乳等。另外,冷的食物相对会让孩子更舒服一些。
秋季腹泻到了秋天,也是诱发秋季腹泻的轮状病毒比较嚣张的季节。
发病季节:每年10—11月份,甚者延长至次年1月份
发病年龄:6月—24月龄婴幼儿多见
感染菌:轮状病毒、诺若病毒、柯萨奇病毒等,以轮状病毒多见
传播途径:粪—口传播,发病前多有上呼吸道感染症状

整个症状可持续 5~7 天,切记一定要预防宝宝脱水以及继发乳糖不耐。
腹泻次数较多,需要少量多次口服第三代补液盐来补充水分和电解质。要及时留意孩子是否会出现明显的脱水特征,如小便明显减少、口唇干燥、哭时无泪、囟门凹陷、精神差等,及时就医寻求帮助。
对于不太严重的腹泻,纯母乳喂养的宝宝可以继续母乳喂养,以保持体内水分。如果医生认为必要,可以服用一些口服补液盐。针对配方奶喂养的孩子,要保证喂奶频率,至少每 3 小时喂一次奶。
同时可以适当保持食物的摄入,帮助胃肠道功能的恢复,比如一些清淡易消化且富含水分的食物,瘦肉蛋花粥、藕粉、鸡蛋羹等,少食多餐。
若宝宝腹泻超过两周,可能因为肠粘膜受损,导致乳糖不耐受,此时建议采取无乳糖饮食或者额外添加乳糖酶。1~2 周后可以逐渐恢复正常饮食,使用无乳糖奶粉的宝宝也可以慢慢转为普通配方奶。
秋季腹泻的预防1、最好以母乳喂养。由于母乳中富含免疫球蛋白,有助于增强婴幼儿胃肠道的免疫能力,母乳喂养的宝宝较少得秋季腹泻,即使得,病情也会轻很多。
2、 注意饮食卫生,防止病从口入。
3、合理喂养、定时定量,循序渐进地添加辅食,切忌几种辅食一起添加。
4、少吃富有脂肪的食物,多吃新鲜蔬菜,补充维生素B,改善胃肠功能。
5、加强体格锻炼,增强体质。
6、合理用药,不要滥用广谱抗生素,经常口服肠道微生态调节剂,如妈咪爱、培菲康、合生元等,防止肠道正常菌群失调。
7、接种轮状病毒疫苗。6个月—3岁的宝宝,每年要接种轮状病毒活疫苗,以预防轮状病毒腹泻(秋季腹泻)。在每年7—9月份,即秋季腹泻流行季节来临之前接种,每年一次。
小儿麻疹小儿麻疹是一种高度传染性疾病,由小儿麻疹病毒感染所引起,主要影响皮肤及呼吸道,可并发肺炎、脑炎等,如果不及时治疗,对儿童有较大健康危害。
小儿麻疹潜伏期一般为10天-14天,亦有短至1周左右。在潜伏期内可有轻度体温上升,但是其他症状不明显,许多家长容易忽略。
如果发现宝宝有发热、流涕、眼睛红而盈泪、干咳以及腹泻的症状,或者患儿体温下降,口腔内膜出现白色盐粒状的斑点时,就要注意带宝宝做相应检查了。
如何帮宝宝护理来甩掉麻疹病毒?
1.忌捂汗,忌用酒精浴、冷敷,以免影响透疹,导致并发症。避免直接吹风,阳光不能直接照射患儿局部出疹皮肤。
2.保持床单整洁干燥与皮肤清洁,每日用温水擦浴更衣1次(忌用浴液)。
3.勤剪患儿指甲,防抓伤皮肤继发感染。
4.患儿发热期间给予清淡易消化的流质饮食,如牛奶、豆浆、稀饭等,多喂开水及热汤。恢复期应添加高蛋白、高维生素的食物。
5.病室通风换气进行空气消毒,患儿衣被及玩具曝晒2小时,减少不必要的探视,流感期间不带易感儿童去公共场所。
6.此外,麻疹有疫苗,如未按时接种,请家长及时带适龄儿童到辖区预防接种门诊完成疫苗的接种。
小儿肺炎小儿肺炎有三大主征:
①热
临床上,肺炎患儿发热没有固定规律,但大多数肺炎患儿都有高烧不退的症状。个别患儿白天可体温正常,但一到傍晚则开始发起烧来;也有个别患儿已经感染了很严重的肺炎,却一直没有发烧。
②咳
肺炎患儿大多咳嗽频繁,可能是阵发性的咳嗽、咳痰,也可能为刺激性干咳。
喘
③喘
表现为气促。多发生在小婴儿或既往有喘息性疾病的儿童。患儿常常出现鼻翼扇动、口周发紫、呼吸加速,每分钟可达40—80次。常伴有精神不振、食欲减退、烦躁不安、轻度腹泻或呕吐等全身症状。
预防小儿肺炎的4项措施
①衣
穿着适当,衣服切勿骤增或骤减。有些父母担心孩子冻着,给孩子穿戴过厚过多,过早地穿上厚厚的衣服,结果常适得其反,更容易感染。
出汗后不要立即脱衣服、不要吹空调,多运动,雨天不要淋雨等。一旦孩子着凉受寒,应该马上到暖和的房间或床上暖和一会儿,同时喝些热水、热汤或牛奶,如能喝些姜汤则更好。
②食
吃好早餐,每天坚持吃好早餐可使体内产生足够的热量,从而增加御寒能力。
已经感冒的孩子应多喝汤类食物,如果患儿食欲减退,应少量多餐,哺乳婴儿应增加每天的喂奶次数,以增加营养与体力,避免肺炎的发生。
③住
尽量保持室温相对恒定。室内外温度变化大,可增加儿童患感冒的机会。
注意室内的通风很重要要,白天要注意开窗通气,空气流通不容易得病。如果家里有人感冒,应马上与孩子隔离,孩子抵抗力较弱,容易被感染。
④行
呼吸道疾病多发或流行时应减少外出。不要带孩子到人员密集的公共场所,患病后也不要到别人家串门,防止传染。
但是天气好时户外活动的时间却不应减少。大量事实表明,坚持参加户外活动的儿童患肺炎的机会明显少于户外活动少的孩子,其身体素质更能适应并抵抗寒冷的天气。
如何正确应对换季疾病?1. 首先勤洗手,保持卫生
病从口入,洗手是我们预防很多疾病的最重要和经济的一步。正确洗手,可以有效预防疾病的感染。
2. 注意平时饮食兼顾卫生和营养
除保证食材的安全、卫生以外,也要注意挑选富含营养的食物,比如:优质蛋白、维生素 A、铁、锌等,一定程度上可能与宝宝的抵抗力有关,保证摄入充足的话,对宝宝健康有益处。
红肉、海产品是优质蛋白、铁、锌的丰富来源,每天应该保证 50g 的总摄入量;
蛋黄、猪肝是维生素 A 的丰富来源。橙黄色蔬菜水果,深色绿叶菜也含有丰富的 β-胡萝卜素,可以在体内转化成维生素 A。
同时,奶是宝宝 1 岁内最主要的食物,也是这些营养素重要来源之一,应该保证每天奶的摄入量。
母乳是宝宝最好最天然的选择,如果母乳不足的情况下,可以选择合适的配方奶保证宝宝的营养需要。
正规渠道购买的合格配方奶,一般都含有满足孩子需要的绝大部分营养素,妈妈们可以放心选择。但是要注意尽量避免额外添加糖、香精的产品,不利于宝宝清淡口味的形成。另外,可以选择含有益生元配方的产品,有利于肠道有益菌生长,维持肠道健康。

原文发自:乖乖用药”微信公众号(guaiguaiyongyao)
乖乖用药:专业科普医药小常识,让你成为家庭医药小专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