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每一个女孩,都是父母的天使。每一个女孩,也都有自己的成长轨迹。很多时候,爸爸妈妈拥有这件小棉袄”时,非常爱她、疼惜她。但实际上,可能并不真正了解她。
女孩的强项和弱项相对于男孩来说,女孩有自己的强项,也有自己的弱项。
首先,染色体上,女孩和男孩就不一样。
人体每个细胞里有23对染色体,其中包括22对常染色体和1对性染色体。男孩和女孩的常染色体是一样的,区别在于性染色体。
男孩的性染色体是由X和Y组成,而女孩是由X和X组成的。
女孩的这两个X染色体,让她们变得富有”,因为X染色体的遗传因子是积极的,让女孩更容易表现出积极、乐观、勤劳的特性。
其次,脑部结构发育。
女孩的大脑在发育上领先一步。当女孩还是胎儿的时候,其大脑已经开始发育了。随着年龄的增长,不论是女孩大脑内的纤维素体积,还是大脑皮层的枕叶,以及海马体的发育,都要比男孩的更大、更快、更活跃。
正因为这些脑部结构发育,给女孩带来了另外一个优势,让女孩的触觉、嗅觉更为敏锐,内心世界也比男孩更加感性,记忆力也更好。
说女儿是贴心的小棉袄,这一点毫不夸张。在养育女孩的过程中,我也发现了,女孩的个性相对更乖巧听话,善解人意,可是,她们又非常脆弱,爱哭爱生气,胆小怕事,对于自己不喜欢的事,很难拒绝。
她们和男孩有着天壤之别,关于这一点,养了女儿又养了儿子的我,真的是深有感触。
在生活中,诺诺绝对是一个好的小帮手,在我忙碌的时候,她经常会主动过来搭把手。学习上,基本不让我操心,只要见过她的人,都夸奖她懂事。而弟弟呢,简直就是上天派来给我不一样体会”的小恶魔,从会爬开始,他就负伤”不断,只要他突然安静3分钟,必定是在作妖”,把衣服扔进马桶里洗”,把米粒当沙子玩……
一个养了女儿的朋友跟我吐槽,说养了女儿,感觉自己必须变得强大才可以,两个女儿不仅胆小,而且特别玻璃心,活生生把她这个曾经的小仙女逼成了女汉子”。
但是,在她生病或者不舒服的时候,两个女儿简直就是左膀右臂,一个负责拿药,一个负责递水,还顺带给她捏捏肩,捶捶腿,这种暖心的感觉,绝对是养儿子的家长体会不到的。
对于女孩来说,她们有自己的强项,也有自己的弱项。

懂事体贴
女孩的大脑处理血流的总量比同龄男孩普遍要高出15%,同时女孩的胼胝体能容许两个大脑半球间进行更多的交叉信息处理,因此,女孩更懂得体贴他人。
听觉能力更强
女孩的颞叶中拥有更强大的神经连接,促进了更多复杂的感知记忆的储存,以及更好的听力,所以女孩对声音的语调特别敏感。
这也是女孩在上幼儿园的时候更容易专心听讲的原因。对于父母说的话更容易听得进去,并且能记住。
在日常生活里,玩游戏及进行各种体育项目的时候,女孩一般不会选择高难度和危险的项目,因为对于父母叮咛嘱咐过的事情,她们能更加敏锐地捕捉到,主动规避危险,也就让她们更加安全。
语言能力更好
小女孩的大脑额叶发育早,思想更活跃,同时女孩大脑中主要的语言中心发育得更早更发达,因而语言能力较强,喜欢阅读、表达等学习方式。
这也是为什么我们平常经常说女孩嘴甜,总能说一些让人舒服的贴心话,懂得关心家长。
情感能力
女孩的大脑海马记忆存储方式是点面结合的,女孩大脑中有更多范围的区域专门负责语言功能、感知记忆、静坐、倾听、语调和神经交叉串话,因而能理解和处理一些相对复杂的事情。
她们大脑中负责表达和处理复杂情感(如忧伤和幻想)的区域更发达,因而更容易理解和感受别人的情感。
依据以上的女孩具有的强项,在对女孩的教育中,父母就应该注意多发挥女孩的这些长处,比如,女孩的语言能力发育早,可以多讲故事给她们听,这会让她们的语言表达更丰富。
诺诺晚上睡觉前,必听睡前故事,而她最喜欢的就是白雪公主的故事。
有一次,在武汉回合肥的车上,为了打发时间,我让她讲故事给我们听。她基本上是一字不落地讲完了白雪公主的故事。
从那以后,我就开始引导她背古诗,或者是读一些优美的散文给她听。这个习惯保持了很多年。她三年级写作文的时候,老师对她作文中优美的句子赞不绝口。

敏感脆弱
因为听觉能力更强,女孩对外界的情绪依赖更强烈,这也导致她们有可能比男孩更加脆弱和敏感。
有一次,带孩子们在小区广场里玩,孩子们一起玩游戏,家长们就在一旁聊天,顺便吐槽自己家的娃。
有两个男孩妈妈说自家孩子精力旺盛,而且,破坏力极强,让人头疼不已。一个女孩子的妈妈,说自己女儿太爱哭了,当她还准备往下说的时候,我碰了碰她胳膊提醒她不要说了,因为她的女儿正在气呼呼地盯着她。
而那两个男孩,丝毫没有注意到自己被妈妈吐槽。
空间思维能力有局限
法国有一项针对不同性别孩子的对比研究,就是让同等数量的男孩和女孩用积木搭出一座桥,结果,只有8个女孩完成了任务,却有21个男孩完成了任务。
女孩的空间思维能力较弱,这一点从儿童时代到成人阶段,都有明显的表现。
其实,思维能力也是可以锻炼的。
比如,积木玩具就可以培养锻炼女孩的空间思维能力。在搭积木之前,家长可以引导女孩先想好自己要搭什么,或者先观察图纸,思考用什么样的积木,如何才能一步一步地完成整个搭建。
这个过程,对于女孩的想象力、结构思维能力及造型能力都是一种很好的锻炼,也能发展女孩的空间知觉和创造力,以及组织力和理解力。
我的女儿诺诺从3岁开始玩拼插积木,一盒子积木放在那儿,随便她怎么玩。后来,玩的次数多了,她就开始自己拼造型,给芭比公主盖”房子,搭衣帽间。
父母可以给女孩购买颜色偏鲜艳的积木,这样更容易引起她们的兴趣。
有研究表明,空间思维是预测在STEM(科学、技术、工程、数学)方面能力的重要指标,数感”和空间思维的发展紧密联系在一起,早期的空间思维能力可以预测孩子长大后在数学方面的表现。
所以,父母平时可以对女孩多进行一些空间思维能力的锻炼。
动作能力弱
有研究发现,女孩大脑有些部分比同龄男孩表现得迟缓,尤其是小脑,而这一部分是负责运动技巧的。
女孩在空间感上的劣势,使得她们运动能力要比男孩发展更晚,在奔跑和跳跃上,要比男孩晚3~4个月。这也就造成了女孩在大运动上的动作能力比较差。
对于这一点,父母可以适当地鼓励女孩参与一些体育运动。
有时,我做家务不小心磕碰到手脚,一听见我的叫声,诺诺都会很快跑过来,关心地问我怎么了,还会叮嘱我小心一点。这时我的内心都是暖暖的,被关心和疼爱的感觉真的很好。
但是,我也发现了诺诺的缺点,当她做错了某件事,我还没有开口说话,她就似乎已经知道自己错了,默默低下头,再过一会儿就会抽抽搭搭地哭起来。
一般不是很严重的错误,我就会让她一个人待一会儿,再和她沟通刚刚的问题。她哭,并不是为了逃避问题,而是因为自己犯了错,给我带来了麻烦和不开心,她才难过。所以,我对她的态度基本上是温柔批评,申明我的原则,只要她承认错误,愿意改就好,绝不吼叫或者体罚,因为这样会让她身心受到伤害。
由于女孩具有这样的特质,在教育手段上,父母可以采取低声教育”的方式,切忌采取吼叫等粗暴的方式。可能一开始会有点难度,但什么时候开始都不算晚,毕竟养育女儿是父母一生的事情。

有一天早上,我像往常一样,送诺诺去上幼儿园,可是,我们刚吭哧吭哧从五楼爬下来,她就跟我说要拉臭臭。这时,二楼的奶奶迎面走来,听见诺诺说要拉臭臭,热心地说:就在树根下面拉吧,还可以给树当肥料。”
诺诺虽然憋得小脸通红,还是用手拉着我的衣角,小声地说:妈妈,我要回家去卫生间拉臭臭。”
说实话,我挺欣慰的,这证明我平时的教育发生了作用。
其实,这源于有一次诺诺问我:妈妈,我看见有些男孩子在外面尿急了找不到厕所就在大树底下尿尿,我也可以吗?”
我告诉她:不可以,你是女孩子,要特别注意保护自己的身体,隐私部位绝对不能让别人看到。另外,不管如何,在外面方便都是不文明的行为。下次你要注意提前跟妈妈说,这样妈妈可以提前带你去找洗手间,或者出门前,尽量在家方便完再出去,明白了吗?”
平时我也很注重跟诺诺灌输这样的观念。为什么?
因为性别教育对于女孩来说特别重要。
心理学研究表明,孩子的性别角色意识从3岁以后就开始建立了。当然,真正形成性别角色意识是在孩子进入青春期之后。
对女孩进行性别教育,让她们知道男女有别,对自己的性别有一个正确的认识,这也将影响女孩能否安全度过青春期,最终形成健康的人格。
在女孩3岁以后,你会发现她开始对自己和别人的身体感兴趣,为什么她的咪咪那么小?”我是从哪里生出来的?”天气那么热,为什么我不可以只穿短裤?”……
当家里的女孩开始问及这些问题的时候,也就是对其进行性别教育的最好时机。

把握最佳时间
3~6岁是对女孩进行性别教育的最佳时机。
这个时间段的女孩,自我意识开始萌芽,家长可以告诉她们平时生活中应该注意的一些事。比如,男孩女孩身体构造的区别,哪些部位不可以让别人碰触,不能随便掀开衣服,必须在卫生间方便,等等。
不混淆性别打扮
身边有一个朋友,总喜欢给女儿买一些款式简单、深颜色的衣服,女儿的头发也被剪得很短,要不是熟人,知道她家孩子是个女孩,乍一看真的难以分辨出性别。
问及原因,这个朋友说自己平时太忙了,之所以老给女儿买深色的衣服,是因为耐脏,洗起来不费劲;给女儿剪短头发,则是因为好打理,不用花时间天天给她扎辫子。
其实,这种做法特别不可取,过于男性化的女孩,不仅会遭受到小朋友们的排挤和捉弄,从而产生内向、孤独、胆小、忧郁的性格特征,还会影响她们对自己性别的辨识。家长不能因为自己忙或者个人审美口味,就强行干扰女孩的装扮,要允许孩子发展自己与生俱来的气质。
诺诺5岁的时候,我们带她去了香港。在迪士尼乐园她看到了很多自己喜欢的公主裙,特别梦幻,而那些裙子因为要做出立体感,所以材质并不是很舒服,可是,看到她眼里泛着的光,我还是满足她,给她买了一件。她穿着的时候,走起路来,就像是公主附体了,特别优雅、自信。
正面回答问题
诺诺所在的幼儿园,是不分男女厕所的。经常会遇见男生女生一起上厕所的情况。
有一次,诺诺问我:妈妈,为什么我们班的黄可飞用小鸡鸡尿尿,而我没有呢?”
我找到一本名叫《男孩和女孩》的绘本,跟她解释男孩和女孩的身体有什么区别,既满足了她的好奇心,也给她进行了科普。
当女孩开始好奇自己的身体和男孩的身体有什么区别时,家长一定要正面解答问题,不要遮遮掩掩,更不用觉得不好意思,用平常的态度为她们解答。如果家长的态度闪烁其词,那会激起她们更大的好奇心,甚至会通过其他途径去寻找答案。
这种幼儿园不分男女厕所的做法,其实未必是坏事,因为孩子们可以在一种自然的状态下,对男女的性别差异和不同的生殖器官有所认识,促进她们对性别的认知。

妈妈是参照
妈妈的打扮和形象,会直接影响女孩对性别的认知。
女孩对自己的性别认知,完全来自妈妈的引导和影响,如果妈妈不注意,无意识的差错可能会造成孩子的误解。
比如,诺诺3岁时在幼儿园度过的第一个儿童节,老师要求女孩穿裙子,男孩穿短裤。一直不太喜欢穿裙子的诺诺有点排斥,平时她不喜欢穿裙子,我也没有刻意去干涉,不过给她买的衣服我都会选择比较鲜艳的颜色,款式也都是适合女孩的。
不过,既然过节幼儿园统一要求,我就开导她,告诉她女孩穿裙子会很漂亮。她半信半疑地说:你也是女孩,为什么你不穿裙子呢?”
她的这句话,让我明白是自己平时疏忽了,我倒不是不喜欢裙子,只是觉得裤装通勤更方便,习惯了之后特意穿裙子的次数确实不多。后来,我把衣柜里漂亮的裙子重新拿了出来,美美地穿着和诺诺出去玩。当诺诺夸奖我妈妈,你穿裙子真好看”的时候,我知道,一颗新的种子在她心中发芽了。
对女孩进行性别教育的意义
专家指出,对女孩进行正确的性别角色教育是非常有必要的,这不但关系到女孩日后正常的社会交往及恋爱、婚姻、家庭生活,还会影响其心理发展。
所以,父母要把握最佳时机,对女孩进行性别教育,传授给她们一些基本的生理知识,让孩子对自己对异性都有一个基本的认知。
一般来说,女孩进入3岁之后,会强烈地感觉到自己和异性的区别。这个时候,正是父母对女孩进行性别教育的好时机。
有一段时间,诺诺爸爸频繁出差,以至于陪诺诺的时间很少。爸爸回来之后,诺诺就一直让爸爸陪她玩,还提出了让爸爸给她洗澡的要求。
我果断地拒绝了她这个要求,并且告诉她,因为你是女孩子,爸爸是男孩子,所以你们不可以在一起洗澡。
刚洗完澡,裹着浴巾从卫生间出来,诺诺就迫不及待地喊爸爸过来陪她。
我再一次阻止:这样也不可以,你只有穿好衣服,才能让爸爸进来。因为你是女孩子,爸爸是男孩子。”
在穿衣服的时候,我趁机告诉她哪些地方不可以给别人看,更不可以让别人碰触。一旦有人碰了她的身体,要大声地阻止,或者寻求帮助。
经过反复的教育,上了幼儿园之后,她是唯一一个从来不在幼儿园的院子里小便的女孩子。而且,还告诉老师,因为外面有男孩子。
性别意识对女孩的成长也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家长可以引导女孩在发挥自己性别”优势的同时,多学习男孩身上坚强、开朗和探索等特质。

女孩子因为特殊的敏感和细腻,特别擅长手工。
诺诺上了幼儿园之后,我就找了一份工作,而幼儿园放学早,我没有办法按时接她放学,就给她报了幼儿园的手工兴趣班。
一开始,她特别喜欢,涂各种各样漂亮的画,送给身边的好朋友当礼物,还可以剪纸,贴在玻璃窗上,特别有成就感。可是,随着学习的东西越来越多,画画和剪纸都变得有难度,她就表现得不耐烦,说:太难了,不想学了,没意思。”
而那个时候,朋友家的儿子正在学习轮滑。虽然老是摔跤,可是因为喜欢,他从来不会因摔跤而心情不好,而是会慢慢地摸索,如何让自己站起来,又如何让自己弯下腰可以滑走。
后来,这孩子找到了一个方法,就是穿着轮滑鞋在草地上走,这样摩擦力大,不会滑倒,而自己也可以很好地感受一下轮滑鞋,如何与之相处”。
我就带诺诺去看朋友儿子练习轮滑,问她小哥哥是不是很勇敢,每次摔倒都自己爬起来,继续练。他都这样练了好几天了,还在练,因为他很喜欢轮滑,一定要学会。
诺诺嘟囔着:他是男孩子,不怕疼。”
我告诉她女孩子也可以像男孩一样勇敢,比如,爸爸不在家的时候,妈妈也把漏水的水管修好了。很多事情,男孩子可以做到,我们女孩子也是可以的。
听了我的话,她点点头说:我要变得像小哥哥一样厉害,不怕困难。”
对女孩进行性别意识教育,无须强行教会她们什么东西,而是灌输一种思想,让孩子知道自己是女孩,自己应该是什么样子,又应该做什么,最终养成一个女孩该有的品质和特性。女孩在充分了解自己的性别之后,明白自己和男孩的区别,也就会自觉地遵守属于女孩的规则,也会有意识去保护自己的权益。她们会明白界限感,懂得自己是一个女孩,什么事情可以做,什么事情是一定不可以做的。
编辑/冰尔 文/王丽

书名:《让女孩像女孩那样长大》
作者:王丽(多多黛)
出版:现代出版社
作者简介:王丽(多多黛),专注于儿童心理学研究和家庭教育。作为两个孩子的妈妈,多多黛对于养育女孩有自己独特的见解。已出版育儿文章合集《别把撒手不管,当成静等花开》。签约多个大型自媒体亲子平台——入驻微信公众号亲子派”,并与凯叔讲故事”积木育儿”父母堂”等签约。其中,《我为什么鼓励孩子顶嘴》《孩子被欺负,家长为什么一定不能说没有关系”》等文章单平台单篇阅读量过百万,并陆续被各大亲子平台转载,获得了千万父母的肯定。

《母子健康》杂志创刊于1992年,由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主管,中日友好医院主办。透过严谨而感性的编辑团队,专业并权威的专家顾问,以健康第一的理念,为中国女性提供专业的妇产、儿科等方面的指导及保健,提供全方位的育儿健康新知,关注身心协调发展,将医学常识融入实际生活,与父母一起共创和谐成长空间。